查看原文
其他

后面我们即将面对的,是美股版次贷危机

小声比比的饭爷 炒股拌饭 2021-03-31

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之前我们在这篇《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怎么被刺破》里面讲过,未来大家会面对的,是美股版次贷危机。

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两房这种机构,让根本没能力买房子的美国家庭,贷款买房支持楼市。

这次的美股版次贷危机,是银行在量化宽松和低利率的背景下,给本来就没啥造血能力的僵尸企业,发债贷款续命支持股市。

虽然两次故事的参与者不太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很多小伙伴不明白,一直在问我们说的美股版次贷危机是咋回事,留言让我们讲讲。
本篇我们就讲讲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看看能不能从中受到什么启迪。


01 经济危机怎么产生的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个概念,叫资产负债表。

可以说任何经济体,企业或者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是永恒的主题。

多数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债务危机。

债务问题导致资产负债表出现各种问题,后续的经济危机也就跟着来了。

关于这个事情,我们之前写过篇《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债务危机》,专门展开讲过。

学过会计的小伙伴也知道,资产和负债是有个对应关系的。也就是资产=负债+本金。

这里面最大的不同是:金融机构的负债,一般是杠杆类产品还有衍生品。企业的负债,则更多是真实的债务。

通常经济危机是怎么产生呢?一般最常见的开端,都是资产价格下跌。

资产价格下跌,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等式的两边,出现不对等的情况。

我们知道负债这玩意是刚性的,不可能随便变化。所以资产价格下跌导致的,通常是本金受损。

在负债不能降低,本金受损的情况下,持有资产的机构就只能抛售资产。通过降低资产的方式,来平衡资产负债表。

如果只是少数机构这么做的话,资产价格下降一段很快就稳定了,因为它们抛售量比较有限。

当资产负债表达到平衡以后,就不再抛售了。因为抛售总量不大,市场上的购买力也能接得住。

但如果市场上很多大型机构和散户投资者,都开始出现相同动作的时候,资产价格就会出现大幅下跌。

原因也很简单,卖家太多了,市场上现有的购买力承接不住,自然价格就一泻千里。

大幅下跌带来的结果是恶性循环,由于资产负债表再次不平衡,又会再次引发抛售资产。

当资产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引发本金不足的时候,这些机构就会出现破产。

多家大型机构破产会引发恐慌,紧接着就是金融海啸,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这个道理。

最开始房贷违约率上升,导致相关的证券价格出现下跌,这本来是分散风险。

但是由于CDO和CDS这些衍生工具的引入,导致分散风险变得集中,之前的分散风险变成了系统性风险。

欧美的多数金融机构,之前都大量的吃进了MBS和CDS这类金融衍生品,成为自己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

这类金融衍生品的底层资产,是房地产的贷款合同。投行把这些贷款合同证券化之后,把合同价值和还款的现金流,都做成了金融产品。

当房价下跌的时候,贷款人会大面积违约,这等于资产价格发生了大幅下跌。

多数大型金融机构,都不得不随着资产价格的下跌,调整资产负债表。

这个调整过程,使得金融机构本金消耗殆尽,所以后面引发了金融海啸。

新冠疫情发生的2020年,其实道理也一样。

只不过引爆危机的导火索,从次贷变成了疫情,从CDS变成了股票,这中间又多了个企业债。


02 次贷危机怎么发生的。

之前我们在《08年那场墙倒屋塌遍地哀嚎的金融危机,到底发生了啥》里面,详细讲过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

这里为了把我们后面想讲的事情讲清楚,这里可以再大概讲一下。

美国互联网泡沫在2001年破灭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走弱。美联储为拯救经济,降低失业率,多次降低联邦利率。

利率降低以后,市面上铺天盖地都是便宜的钱,这些钱又没啥地方投。

股票市场正在经历互联网泡沫崩盘之后的低迷期,不断的通过震荡下行,消化之前过高的估值。

再加上经济衰退期,大家都涌入债券避险,导致这些传统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很低。

正因为大家手里的拿到大把便宜的钱没地方投,就盯上了没怎么涨的房地产,房价从此开始上涨。

后面次贷危机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不过说清楚次贷危机,就要说清楚啥是次级贷款。

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发放按揭贷款的时候,是按照申请人的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分等级定价的。

收入高而且工作稳定的人群信用等级就高,收入低没有稳定收入的人群信用等级就低。

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银行给这些客户提供不同水平的贷款利率。

信用等级高的客户,会给予低息贷款。因为他们的风险溢价低,收取的利息就低。

信用等级低的客户,银行往往不愿意贷款,或者需要担保人才给予高息贷款。

这种贷款风险溢价较高,被称作次级抵押贷款。特点是风险较大,所以作为风险补偿,收取的利息较高。

银行这两种客户,肯定是都存在的。

前期优质客户多的时候,基本都是高等级贷款。后面优质客户都贷过款了,可生意还得做啊,次级贷款也越放越多了。

银行贷款时间久了以后,手里就握着一大把贷款合同。这些贷款合同是没法流动的,也就没法方便的买卖。

为了提高流动性,需要对这些贷款进行包装和证券化,所以就产生了MBS。

什么是MBS呢?英文名叫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y,翻译过来叫抵押支持债券,是抵押贷款打包证券化的产物。

所谓的抵押贷款打包证券化,就是银行把手里的贷款合同,和买房人还贷的现金流,打包组合证券化。

然后再把这些证券化产品,拆分成三个层级出售,分别是优先级、次优级和次级。

MBS是一种结构化固定收益产品,定期给投资购买的人合同约定的回报。等合同期满,会还本付息。

这个证券化产品简单的说,就是你到银行是不能买别人的贷款合同,获取固定收益的,只能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MBS就是银行把不同的贷款合同标准化以后,卖给客户获取固定收益的一种证券化理财产品。

这里面优先级安全等级最高,每次从贷款合同收到现金流,首先保证优先级收益。

优先级收益满足以后,再满足次优级的收益,最后是次级贷款收益。

所以优先级风险等级最低,期望收益率也是最低。次级期望收益最高,风险也最大。

除了做分级结构,投行还用CDS包装了MBS产品,大幅度提高了MBS的信用评级。

所谓的CDS,英文全称是Credit Default Swap,中文名字叫信用违约掉期。

这玩意简单说,就是给投资产品设计的一种保险。银行手里拿着一大把次级贷款,又很担心这些贷款大面积违约。

毕竟这些次级贷款的人群收入不稳定,信用也不怎么好。而且次级贷款太多,不利于MBS的信用评级。

那这时候银行怎么办呢?为提高MBS的信用评价,会给这些次级贷款买点CDS做保险。

银行每年付出一定的保险费,比如0.5%。如果次级贷款违约,CDS的卖方会代替违约的次级贷款继续偿还贷款。

通常CDS卖方会从银行按照原价买下贷款,或者按照原价和现价的差额,弥补银行损失。

有了CDS做保险,大家的担心自然就没了。MBS的信用评级,也变得异常好看。

这时候大家看到MBS收益稳定,评级又高。全世界投资者和机构,都争先恐后的去买MBS,当理财产品投资。

银行的MBS理财产品很快就被卖光了,怎么办呢?只有发放更多贷款,才有更多贷款合同,包装成MBS产品啊。

那时候联邦利率在美联储不断降息以后很低,银行有大量的流动性。所以银行账面上确实有更多钱,可以发放更多的贷款。

可这时候问题来了,合格的贷款人没那么多啊。之前收入不错,现金流不错的人早就贷款买了房。

所以银行决定降低贷款标准,原来不给发放贷款的次级客户,现在也能拿到贷款买房了。

故事开始的时候非常美,银行赚渠道费用,管理费和利差。有钱的投资人和机构拿到稳定的收益,穷人贷款买了房。

这时候也根本看不出任何风险,偶尔有几个人不还贷,因为房价一直涨,银行把房子收回来拍卖就好了。

房价一直涨的原因也简单,由于银行资金不断入市,市场上房屋的存量却是有限的,庞大的购买力在不断推动房价上涨。

后面银行胆子越来越大,开始放款选择的次级贷款客户,还是那些收入不太稳定的人群。

等后面收入不稳定的人群大部分都已经贷过款了,银行又进一步降低了贷款人标准。

不管有没有收入,都能拿到贷款买房。

原先收入不稳定的这帮人,首付30%还需要收入证明。现在不管有没有收入,首付5%甚至0首付,在街上拍张照就能拿到贷款。

贷款买的房因为房价上涨,甚至还能做贷款再抵押买第二套房,等于是杠杆套杠杆。

要知道这些人其实是根本没有贷款偿还能力的,只要月供增加一点点,马上就还不上贷款。

除了把这些偿还能力不足人群的次级贷款,做成MBS打包发售。银行还基于MBS和CDS,开发了CDO。

也就是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中文名叫担保债务凭证。

之前的MBS还是用房贷或者房子实物做抵押的,CDO则是由房贷利息偿付的现金流作抵押。

说白了就是别人在我这里借了钱,给了我房子作为抵押物。

而我把抵押物又抵押到了第三方,获得了第三方的资金,这等于是杠杆的平方。

源源不断的贷款在这个循环中被放出去,不断的推高房地产泡沫。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次贷危机就是:

在低利率,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次贷不断进入楼市,推高房地产泡沫。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放出次级贷款拿到贷款合同,贷款合同被包装成MBS,卖给投资者回收资金。

回收的资金银行继续放出去,创造更多次级贷款合同,也就有了更多的MBS和CDO理财产品。

这里面投资银行为防止次级贷款违约,还给MBS买了CDS做保险。

不过后面银行和投资者没想到的是,CDS的卖方也会违约,也就是保险居然失效了。

失效的原因也简单,当初大家买了次级债觉得不安全,就给这些债券买保险。

没出事收钱的时候,保险公司开心的不得。等后面出事了,情况就不一样了。

保险公司发现,自己根本支撑不住那么大规模的金融衍生品,也哭着要破产。

后面的股市大家也知道了,美国人通过量化宽松,释放了天量美元。

这些美元被注入到华尔街的银行,让他们把窟窿堵上,先别破产倒闭了。

同时连续降息,通过降息刺激经济,后面又引发了一堆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


03 刺破泡沫是因为加息

这里有人要问了,为啥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很多人突然还不起贷款了呢?因为加息

在泡沫足够大的时候,只要利率水平稍微提高,就会刺破泡沫,引发负反馈。

这是我们在《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里面,讲过的故事。

从2006年开始,美联储觉得美国经济基本复苏了,市场上通胀水平也比较高。

于是开始不断加息,抑制通胀和经济过热。

当利率上涨到一定水平,很大一部分次级贷款人,就还不起贷款了。

一方面因为利息上涨以后,每月的还贷压力增加。另一方面紧缩的货币政策,会降低就业率和工资上涨。

这时候的房价其实已经很贵了,加息开始以后,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开始违约。

违约以后银行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处理方式,收回房子以后,在市场上拍卖。

要知道现在和之前最大的不一样是:

就连之前资质和信用最差的一批人,也能获得贷款,参与到楼市投机里面来,市面上接盘的人也早就不够了。

接盘的人本来就不够,银行又因为大批次级贷款违约,拿了一堆房子到市场上拍卖。

这时候的市场自然是供过于求,房价突然急转直下。房价一跌,你是房东也跟着卖房啊。

更多的人加入到卖房以后,房价跌的更厉害了。越来越多贷款买下的房子,开始违约回到银行手里。

这等于是MBS和CDO依赖的底层资产,也就是按揭贷款合同,已经出现大面积违约。

现在银行根本拿不到贷款客户按时偿还的钱,只有一批烂在手里卖不出去的房子。

这时候购买MBS的次级客户先亏成狗,之后是次优级,最后连风险最小的优级都拿不到本金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先是MBS崩盘,紧接着基于MBS的CDO,也崩盘了。

不管是发贷款的银行,还是买MBS和CDO的机构和个人,这时候都拿不到钱了。

后面就是新世纪金融破产,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破产,两房申请破产保护。

大家看到这个情况都慌了,所有人都开始要求收回资金,提前偿还贷款,整个市场都崩了。

这时候金融危机就爆发了,历史上管这个叫Subprime Crisis,也就是次贷危机。

用资产负债表公式解释次贷危机也很简单,公式的构成不是资产=负债+本金嘛。

金融机构把这些次级贷款合同,打包成MBS贷款不断加杠杆,其实就是在不断做大负债。

这部分负债不断做大,意味着金融机构不断放出贷款,到市场上购买房子这个资产。

汹涌的购买力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也就是公式左边的资产。资产在负债不断做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变大。

这里面本金,虽然会因为金融机构赚到利润变大。但是和负债放大的规模比,基本是九牛一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等到资产价格逆转的时候,公式左边的资产,因为房屋价格下跌不断缩水。

我们知道负债是刚性的,不可能减少。所以公式右边能减少的,只有本金部分。

之前几年金融机构赚到的利润,虽然也注入了本金。但比起庞大的资产损失,规模根本不值得一提。

所以下面的循环开始了

很快这些金融机构就因为本金损失殆尽,陷入到资不抵债,接近破产的地步。

金融机构都要破产了,这时候不光投资人的钱还不上,市面上也没人敢放贷款了,信用也陷入紧缩。

这时候经济直接停滞,金融海啸也就来了。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美联储给这些金融机构注资。这等于是注入本金,避免他们破产引发连锁反应。


04 问题出在企业债

我们知道国家债务一般分为政府、企业和居民债三部分,而经济危机的本质又是债务危机。

每次美国本土出现危机,其实都是因为企业或者居民部门出了债务危机。

为啥政府债务就不会引发危机呢?

因为在现行的信用货币体系下,理论上政府债再高也没事。内债不算债,可以当成一种税。

化解内债的办法有很多,可以央行印钞,也可以把利率降到0甚至负利率。

以前每次看别人担心地方债就觉得好笑,拿这个说事的连基本经济学常识都没有。

但企业债和居民债就不同了,央行根本无能为力,总不能让央行印钞帮企业和个人还债吧。

08年次贷危机就是美国居民部门出了债务危机,可以看出美国家庭债务那时候处在最高位。

次贷危机之前,银行把贷款产品包装以后借给穷人买房。后面加息很多人还不起产生连锁反应,整个金融系统都崩了。

我们说的次贷危机,不就是说居民部门的次级贷款加息以后,直接还不起崩了嘛。

后面是中国的四万亿救了美国,因为当时我们外贸依存度太大,救美国就是救自己。

08年这次教训让美国人刻骨铭心,最近十多年美国居民部门储蓄率,都在持续提高。

家庭的债务/GDP也已经降到了70%多,回到相当健康的水平。

目前的主要问题出在企业部门。

美国企业部门债务已经从2007年的5万亿增加到2020年的十几万亿美元,企业债/GDP也已经到达历史高位。

不但企业债/GDP占比到达历史高位,1991年以来企业负债也首次超过居民负债规模

企业的杠杆率也超过了08年金融危机的水平,与之对应的是居民部门杠杆率则一路下行。

下图绿线是居民杠杆率,蓝线是企业杠杆率。

为啥现在老美那边的企业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越来越高呢?因为股票回购。

很多人喜欢拿美股泡沫说事儿,根本不用谁说,长脑子的都知道美股现在处在泡沫中了。

巴菲特有个指标,说美股市值在GDP的80%就是低估买点,超过120%就是泡沫。

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历史新高,你说是不是长脑子都知道美股已经是泡沫期了。

但为啥反反复复泡沫都不破呢?因为目前的低息环境下,美国企业在大量发债进行回购。

这也是我们之前在《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里面讲过的故事。

过去十年,借债最凶的是美国的企业。

这些年美联储持续宽松压低利率,投资级公司债的利率已经创下历史新低,发债借钱变得无比容易。

不过发债借钱的公司并没有投资扩大生产,而是干起了发债回购炒股票的勾当。

从下图可以看出,公司债务的增长,和股票的净回购基本是正相关的。

为啥不投资扩大生产呢?

因为市场本身是靠购买力驱动的,你特么没订单去扩大产能不是找死么。

因为需求没有增加,所以企业拿到钱并没有扩大生产,而是拿来回购股票。

要知道发债回购自家公司股票好处多多,首先是达成公司的经营目标相对容易。
现在全球都存在的问题是,有钱的那批人已经老了,没什么消费欲望,有消费欲望的年轻人又没钱。
本来实业产能就过剩,再加上现在没有增量订单,所以大家觉得生意难做钱难赚。
之前我们写过篇《为啥现在全世界都在陷入内卷化》,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通过发债回购玩数字游戏把股票注销或变成库存股,能轻松减少股本提高股价和每股利润,达成公司经营目标。
其次是回购公司高管能获得巨额收益。

美国公司高管的收益主要是工资和股权激励两部分,后者是大头。

假如公司给你100万股行权价是12块的股权激励,那意味着股票价格涨过12块,每上涨1块,你的年收入就多了100万元。

高管们有很强的动力发债推高股价,兑现股权激励。年复一年,每年发更多的债回购更多的股票推高股价。

最近十年,美国家庭部门不停去杠杆的同时,企业部门却在不停的加杠杆。

因为美联储利率接近0,美股这些公司发行十年期企业债平均年化利率只有3%。

所以这十年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很多美国公司的营收并没有快速上涨,但股价和利润都涨了,秘密就在公司债回购上。

廉价的资金成本,驱动大公司高管们不断借债推高股价和股指。道琼斯指数也从最早的6000多点,被推高到现在的30000点。

要知道现在美股最大的买家,是非金融企业。它们买了超过3.4万亿美元,ETF和共同基金只买了1.6万亿美元。

什么是非金融机构?就是上市公司自己罢了,钱都是发行企业债借来的。

企业债的问题是,到期必须要还债。因为再大的企业,也不可能像国家一样印钞还债。

所以债务到期无非两个选择,要么直接还钱,要么借新还旧。

现在的问题是,想要直接还钱根本没可能,债务规模实在是太庞大了。

加息以后借新还旧,意味着需要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很可能会导致众多企业债务违约或崩盘。

目前大部分企业贷款,直到2022年一季度才开始到期。没意外的话,那时候应该因为通胀,已经开始加息。

这时候美股的泡沫大概率会破,企业债也会迎来大规模违约潮,美股版次贷危机也就来了。


05 美股版次贷危机

我们这里的猜测是:后面即将面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次贷危机的美股版。

为啥我们会这么说呢?原因也很简单。我们展开解释一下,大家就明白了。

这里我们需要再回到那张资产负债表公式,资产=负债+本金。

过去十年,因为利率始终处在低位。大量的美国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的方式,回购股票推高股价。

老美上市公司回购的股票一般不会注销,会作为库存股保留。

通过借债的方式回购股票,等于是做大了公式右边的负债部分。

公式右边的负债部分增大,导致公式左边的资产部分,也在同步增大。

因为企业不断发债回购,客观上增加了公司股票的买方。边际购买力的增加,也就使得价格不断上涨。

在美联储长期低息的背景之下,企业的负债不断做大,与此同时资产规模也不断膨胀。

然而这里资产价格一旦逆转,公式左边的资产端就会开始缩水。

在“资产=负债+本金”这个公式里,我们知道债务是刚性的,没办法减少。

那能够减少的就是公式右边的本金部分,后面资产价格下跌越快,公式右边的本金就减少越快。

啥时候美股暴跌,导致公司资产缩水,使得本金消耗殆尽的时候,企业大规模破产潮就来了。

我们之前在《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说过,这次刺破美股泡沫的最终是利率。

利率上升除了刺破美股泡沫,还有一个结果就是这些企业过去借的低息债务,利息负担会急剧上升。

这时候公式右边的本金部分,受到的就是双重打击。一方面要填补资产价格下跌导致的负债表再平衡,另一方面还要填利率上升的窟窿。

资产价格下跌和加息的双重打击,会导致公式右边的企业本金消耗殆尽。

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出现大规模破产,老百姓大规模失业,和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

你看,是不是和当年次贷危机之前,放贷的银行不断通过MBS和CDO增加自己的负债,做大资产。

后面房屋这个底层资产价格下跌,引发逆向反应。金融机构本金消耗殆尽破产,引发金融海啸道理是一样的。

和次贷危机唯一的不同可能是,上次的次贷危机是因为房屋这个底层资产下跌。

最终引发资产端缩水,大型金融机构本金消耗殆尽,全球金融风暴爆发。

这次美股版次贷危机,则是因为美股泡沫被利率刺破,引发的企业大规模破产潮。


尾声:

因为量化宽松,因为降息,企业可以获取廉价资金。很多企业不惜背负巨额债务回购,拉高股价。

宽松总有结束的一天,当你没有更多资金推高股价的时候,股价也不可能一直横在空中,必然是掉头向下。

到时候你的股价降低了,等于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被打破了,资产端开始缩水。

资产端缩水以后,因为债务是刚性的,本金就开始被消耗,你的偿债能力就降低了。

这个阶段你是不可能获取资金自救的,没法自救就更加还不出之前借的债。

债是企业借的,钱是银行的。银行的钱大规模没了,那就是大规模坏账。

次贷危机是两房和新世纪金融这种机构,让根本没能力还贷的美国家庭贷款买房。

这次是在资金泛滥的低利率环境下,根本早就该破产的僵尸企业可以贷款续命,甚至发行企业债拉高股价。

2008年出事的金融衍生品,是MBS和CDO这种东西。这次没意外的话,应该出事的是CLO。

CLO的中文名叫做企业债贷款凭证,英文全称是Collateralized Load Obligation。

这玩意的限制条件,在2010和2014年连续松绑。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更是变本加厉。

不光通过修改《多德弗兰克法案》,放松对企业发行债券的监管条件。

还突破了原来CLO发行方需要保留5%,进行风险兜底这个底线。已经彻底放飞自我,连5%都不需要保留了。

CLO的发行方主要是银行,投资者和当年的MBS一样遍布全球。作为发行方的银行不需要为CLO背书,也不需要担负任何责任。

现在的美国企业债有14万亿美元,在打包进CLO产品的tiple B评级的企业债中,至少超过1.5万亿美元是垃圾债伪装的。

目前的CLO,就像一根导火索。只要有一部分违约,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过去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回购股票拉高股价。公司市值不断增长的同时,还增加了投资收益和分红。

如果债券违约出现抛售,整个循环都会逆转。卖出股票回笼资金还债,会导致股价走低。

这意味着需要抛出更多的股票,才能偿还原有的债务,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抛售和大崩盘。

上次冤死的是雷曼兄弟,这次可不是雷曼这种小喽啰死一个,就能结束的。

一旦加息引发系统性风险,结果必然就是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失业,和金融海啸。

当然了,再此之前我们依然认为,全球资产价格还有最后一段泡沫。

就像我们之前在《美国十年期国债暴涨,全球市场要崩了么》里面说的一样。

如果用标普指数衡量:这里距离以美股为首的全球资产价格泡沫破裂,还有20%多的空间和一年的时间。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吧。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炒股拌饭。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而且每篇文章末尾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

为啥现在全世界都在陷入内卷化
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
美国十年期国债暴涨,全球市场要崩了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