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兰溪桥,领略四百余年风雨沧桑

周勇/摄

八百载菇城,奔来眼底

一千年廊桥,飞上心涯

庆元是中国廊桥之乡

现存廊桥共计130余座

兰溪桥、双门桥、步蟾桥、如龙桥……

你可能听说过这些名字

你可能从这些桥上走过

但你未必知道关于它们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兰溪桥

看看它四百年余年的风雨沧桑……

八百载菇城,奔来眼底;一千年廊桥,飞上心涯。

各位读者,庆元,作为浙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食用菌王国、冷杉故里,也是廊桥的故乡。据光绪三年版《庆元县志》记载,自宋元以来庆元县建造的各式廊桥有230多座,现存宋朝以来的廊桥130余座。她们风姿绰约,是中国古代桥梁文化的瑰宝;她们镶嵌在群山之中,横跨于溪流山谷之上,述说的是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和血染的红色故事。虽然岁月变迁,但她们仍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依旧有着不染烟尘的脱俗。庆元县将举办“廊桥说,说廊桥”活动,通过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廊桥,了解古老廊桥的神韵和她背后的故事。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庆元县文广旅体局叶其娇,请大家与我一同走进庆元廊桥------兰溪桥。

兰溪桥系单孔木拱廊桥,坐落于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横跨在松源溪上游支流,桥体呈东南、西北走向,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由木拱架和廊屋两部分组成。木拱架为单孔,呈八字形,净跨36.80米,矢高9.80米。

洪子根/摄

兰溪桥系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其木拱架受力最科学,技术构建在同类廊桥中堪称绝无仅有。其大跨度的拱架设计与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形制极其相似,是研究古代大跨度桥梁的重要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该桥原位于兰溪桥储水库淹没区,1983年因兰溪桥电站库区蓄水需要,按原貌迁建到现址。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按原貌进行落架大修。2013年与其他24廊桥并称处州廊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家飞/摄

兰溪桥廊屋全长48.12米,梁架为九檩四柱,共19间,桥面由河卵石、青石板砌成,宽5.00米,面阔三间,明间为桥之通道,两次间设有长凳,供游客停坐休憩。廊屋中间内设藻井,彩绘“双凤朝阳”和八卦图案,西侧设有一个神龛。整个屋顶成彩虹形,中间呈鲤鱼脊背状,宏伟大方。桥两侧全部鳞叠铺钉风雨板,分上、中、下三层,并在上层开启堵多圆形、扇形、桃型、苹果型等几何小窗,起到降低风阻、利于采光和远眺观景的作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横跨溪上的廊桥与窗外风景融为一体,正如诗人卞之琳《断章》中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山明水秀,波光潋滟,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行于廊桥之上,如身置宫殿,如幻如影,一梦千年。

周先丽/摄

兰溪桥是古代工匠自唐宋建木拱廊桥发展到明代,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技术臻于完善的代表作,令人无不以此而自豪。该桥在结构上除一般木拱桥的木拱架由纵向三折边、五折边和剪刀叉各自与横枋木(牛头)榫接,稳固重心,均衡受力的优点外,还用“青蛙腿”连接三折边和五折边系统;又用立柱置于横枋木上,枋木间又有纵向圆木铆接,使拱架与屋架互为锁定,浑然一体,并在拱架与廊屋结合部形成若干个方形的框架基础,俗称“豆腐架”。拱架上铺钉一层木板后置箬叶,然后在箬叶上散铺一层木炭、砂石,以防潮湿。最后墁砌卵石,以增加桥面自重,稳定整体构架。兰溪桥经受了400多年风雨沧桑的洗礼和考验,桥两侧风雨板虽然有些残损,但桥身仍然非常稳定,特别是木拱架结构牢固异常,坚不可推。

姚家飞/摄

在民间,流传有兰溪桥与兰溪县的情缘故事。相传庆元一位香菇客在兰溪落难,走投无路时遇到一兰溪富商,香菇客向兰溪商人求助借款,商人索要抵押合同。香菇客家中并无财产,只得将应岭尾附近青溪潭作良田抵押给商人,躲过了这场大难。几年后,合同到期,商人不见还钱,跑到青溪潭一看,并无良田,但见潭中有彩锦浮泛,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并迅速将祖上的骸骨包裹后掷入潭中,彩锦裹骨而沉,之后兰溪商人发了财。香菇客之后向商人还钱,商人说得风水宝地足矣。于是,香菇客便将这笔钱建造了廊桥,名曰“兰溪桥”。

在庆元的许多廊桥上都流传着类似的传说,说的无非都是因果报应的道理,朴素的民间故事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此时的廊桥以传说的形式教化着人们,叫人要行善积德,懂得知恩图报。

谢谢收听!

过一座桥,听一个故事,赏一段风景

庆元的廊桥是隐匿于山间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来源:庆元旅游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