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被“小猪佩奇”、“社会人”攻陷!这是什么梗 | 那些年一起玩过的梗

南国早报 2018-07-19

最近一个月,网络好像要被“小猪佩奇”和“社会人”攻陷了,似乎一夜之间,人们纷纷玩起了“小猪佩奇社会人”的梗争当“社会人”……网络新梗瞬息万变,旧梗死在沙滩上。不过,这网络流行梗怎么越来越难懂了?


1

“小猪佩奇社会人”

这是什么我不知道的梗?


《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早教动画片,讲述了粉红猪小妹佩奇一家的温馨日常。近一年以来,小猪佩奇动画片方言配音、网友戏谑恶搞作品层出不穷,比如在身上画小猪佩奇、贴小猪佩奇贴纸、挎小猪佩奇挎包……



似乎一夜之间,人们纷纷玩起了“小猪佩奇社会人”的梗争当“社会人”,早报君第一反应就是:“嗯?这又是什么我不知道的梗……”


明星发个微博,不顺带上“小猪佩奇社会人”,好像已经OUT了↓↓↓


天气预报也来蹭热度↓↓↓


就连小学生被罚,也能画出不重样的50只佩奇小猪↓↓↓



小猪佩奇如同一道粉色的龙卷风,席卷了大江南北,身上没几件小猪佩奇的配饰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更有热血青年把小猪佩奇画在自己头上,以彰显自己的“社会人”身份↓↓↓


小猪佩奇的火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它是一部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


据每经记者统计,爱奇艺网站上,《小猪佩奇》的播放量已达到134.4亿,优酷上的播放量则达到144.6亿,腾讯视频上的播放量达到了191.4亿次,也就是说,《小猪佩奇》光在“优爱腾”上就疯狂收割了470.4亿次播放量。


第二个阶段:


一些片段被“二次创作”,诸如吹口哨的片段以及片头的家庭介绍,被恶搞为种种方言版本广泛传播。



第三个阶段:


一句“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将这只形似电吹风的粉色小猪,从儿童的动画世界,吹到了成年人的“娱乐场”。


“小猪佩奇”为何成为“社会人”的标配?回答这个问题需追溯到“社会人”的起源,即短视频应用“快手”。


“社会人”在字面意义上指离开学校在社会上活动的成年人,在“快手”中,它被许多视频播主用来指代行事彪悍、人狠话不多、不屑遵守社会规则的人。


“快手”上有位“社会人”播主把“小猪佩奇”的形象“纹”在了背上,从此带动“小猪佩奇社会人”在“快手”上的流传。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二维的低幼形象和“社会人”气质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小猪佩奇”的元素在社交网络环境中病毒般传播,各种周边衍生品悉数登场。



“小猪佩奇”的元素,由此被打上了“社会人”的标签。


戳视频,了解前世今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1338n3m7lc&width=500&height=375&auto=0

随着这一梗的流行,关于小猪佩奇的顺口溜与表情包亦应运而生。比如佩奇瞪大双眼叉着腰的表情配上“很多事情,你多照照镜子就明白了”;照镜子打扮的佩奇配着“今天也是精致的猪猪女孩”;拿着手电筒的佩奇被配上“佩奇牌手电筒,照亮你的丑”……



2

传小猪佩奇被封杀?


被贴上了“社会人”的标签后,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猪佩奇遭抖音封杀”,依据是网络上流传的一张写着“抖音社区规则”的图片。这张网传的“抖音社区规则”图里有一个名叫“禁止元素”的栏目,后面跟着四个字:小猪佩奇。



据中国之声报道,在抖音平台,“小猪佩奇”还“活着”,只是与“社会人”标签有关的内容减少了。换句话说,“小猪佩奇”虽没有遭到抖音等平台的“封杀”,但“社会人”标签的逐步剔除才是事件的焦点。



在抖音上搜索“小猪佩奇”,页面显示如下: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抖音相关人士表示,抖音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社区规范说明,希望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社区规则并且遵循,但具体规范不方便公开。



《广电时评》执行主编何天平介绍,动画片本身保持着“不用难字、没有长句、不含偏见”的优点,这场“风波”的焦点并不在小猪佩奇的内容上


那为何这个“锅”要小猪佩奇来背呢?

这只暂时占据年轻人社交圈的粉红猪小妹,并不是第一次闹出“禁播风”,早在去年底,媒体就报道过这部动画片遭到一部分家长的抵制,原因是孩子看了这部片子会“踩水坑,学猪叫”。还有人担心,现在年轻人把小猪佩奇“社会人”化,会不会带坏孩子。

如果这都叫孩子“学坏”,那国产动画片《熊出没》里面的光头强整天叫嚣着“我要杀了你”,有人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被电击达 1755 次、被烤或煮近 840 次。


无论是潜移默化成为风气的“佩奇文化”,还是主动为之求流量求利益的“二次改编”,在小猪佩奇变身“社会人”的过程中,主角小猪佩奇反倒成了被动的那一个,而短视频、直播平台以及社交网络中给小猪佩奇“加料”的人,才是真正的“社会人”。

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表示,孩子很喜欢动画片,还是希望各种改编和演绎能够“适可而止”。


互联网的风潮来得快去得快,也许过不了几天,“社会人”们就会放过小猪佩奇,赶别的潮流去了。


3

一言不合就飚梗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


“梗”最初是“哏”的误写,意思是好笑的桥段。网络时代,语言的变化更快,一言不合就飚起了梗……


“梗”背后蕴含了两类社会心理需求,一是游戏需求,二是社会归属需求。


所谓的游戏需求,就是大家沉浸在“玩梗”的快乐与满足中,不自觉完成了梗的传播,并在获得满足的过程中,将现实生活里积攒的压力短暂释放。


在游戏需求外,还有社会归属感起作用。当一个“梗”蔚然成风后,如果跟不上“潮流”的节奏,可能会产生被群体抛弃的心理错觉。对常年沉浸于网络之中的人而言,为了保持社会归属感,也会向“流行”靠拢。


▲“确认过眼神”便通过制造悬念和意外结局来达到逗趣目的。


在知乎上,网友对为什么喜欢玩梗也做了一些回答:


《广电时评》执行主编何天平介绍,小猪佩奇的走红,逐渐使它被异化成了一个青年亚文化身份确立和彰显的独特符号。当“佩奇”现象变成“佩奇”文化,被裹挟在其中的许多青少年们只能用追逐“时髦”来表达:自己并没有落伍。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没有看过动画片小猪佩奇。

抖音一位粉丝超过5万的用户,尽管贴了佩奇的纹身,但其实根本没怎么看过这部动画片。



在互联网还未普及时,少有梗能风行全国。因为群体互动受制于地缘或亲缘关系,人若不能实现互动,梗便无法传递到群体外。然而线上社交打破了上述限制,个体因某种爱好关注某一个人,便可获得关注对象所在的另一圈子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为XX打call”等饭圈(粉丝组成的圈子)梗能成为全网流行的梗的原因所在。


▲日本女子偶像团体“欅坂56”演唱会台下的集体“打call”矩阵。

4

那些年

我们一起玩过的梗


梗经历了早期的“斑竹”(版主)、“抢板凳”(第一个留言)、“5555”(表示“哭”),后来又出现了“杯具”(来源于易中天“百家讲坛”演讲)、“打酱油”(来源于某采访,引申义为“不关我的事情”),再到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种种难懂的新梗……


一日不上网,你有可能就听不懂网络流行梗了,也许前一秒,网络上火的还是另外的梗。



2017年12月由人民日报发起,近3万网友参与并票选出的十大网络流行语新鲜出炉,分别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


这“十大”对网友来说简直倒背如流,不仅仅这些,还有一些梗,曾经也非常流行。


确认过眼神,你是广东人

2018年除夕,有微博用户发了一张红包里只有一块钱人民币的图,配文称“确认过眼神,你是广人”,用来调侃广东地区给压岁钱的习惯。这句话本来自林俊杰2008年的歌曲作品《醉赤壁》,现成为网络回复流行句式。


▲后有网友将图中一元钱人民币替换为百元人民币,配文为“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买橘子

2017年下半年,那时的网友热衷于为对方“买橘子”。此梗出自朱自清散文《背影》,该文讲到朱自清的父亲送他到车站,对朱自清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因此“买橘子”的引申义为“我是你爸爸”。


这个梗被大家知道是源自于微博博主@祖传单身狗的一个段子。

“蓝瘦香菇”

南宁一小哥失恋录制视频爆红,网友翻译:蓝瘦,香菇,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第一翅为一个女孩使这么香菇,蓝瘦。泥为什莫要说射种话,丢我一个人晒这里。 是谐音衍生而来的,这个词开始在网络上传开。



“Freestyle”

该词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为自由式,自选动作。吴亦凡在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中,都会对选手灵魂发问:“有freestyle吗?给我来段freestyle!”类似于之前汪峰参加节目的常用语“你的梦想是什么”。类似于《偶像练习生》里的票选pick一下。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2017年下半年,有人发某些奢侈品的使用及护理方法,让网友表示难以置信,不能理解,纷纷调侃“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引爆了该词的热度。


“感觉身体被掏空”、“然并卵”……

时间再往前一些,还有不少网络流行梗,像“感觉身体被掏空”、“城会玩”、“然并卵”、“十动然拒”、“渣渣辉”、“在下叶良辰”、“吓死宝宝了”、“优衣库”……更远的还有“臣妾做不到”、“去年买了个表”、“你妈喊你回家吃饭”、“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新梗层出不穷,一批批老梗偃旗息鼓。梗的迭代速度之快,让人们仿佛永远都摸不清明日会流行起什么新梗。


“小猪佩奇社会人”,只是瞬息万变的网络玩梗风潮的一个缩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梗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无论新梗、旧梗,它都是我们在网络上活跃时留下的痕迹,是在社会归属需求指导下的行为实践,每一个被人们广泛讨论的梗,都凝结了我们共同在网络上调侃玩梗的集体回忆。


你听见的是梗

我想说的是情怀

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梗

有哪些

你还在用吗?



来源丨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知乎、济南日报、中国之声、新浪微博等

值班总编丨邓志勇

值班主任丨唐海波

值班编辑丨梁冰欣

值班校对丨唐梅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早报君推送

猜你还会看:

心疼丨柳州一对幼童雨夜穿着睡裤、赤脚走在街头!只因亲妈…

痛心!你还在亲宝宝?8个月女婴体无完肤被送医急救!

5月1日起,交通事故鉴定费、扣车停车费不用车主掏腰包,还有……

重要通知!南宁南环路今起全封闭施工,工期长达两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