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新闻人物隐秘的社会关系|新闻实战
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迅速弄清一个新闻人物背后的某些特定社会关系,是媒体从业者和新媒体写作者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今天的新闻业务文章,就说说这个技巧。
发掘出新闻人物的社会关系,主要依靠记者个人和所在机构的资源。记者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比如信息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记者和机构都有足够的资源。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个记者不可能到处都有信息源。比如刚参加工作的媒体新人,社会资源少,信息源少;比如新闻事件较少受关注的地区,当地可能成为信息源的人也相应会少。
但是,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有办法快速判断一个新闻人物隐秘的社会关系。
略举两例,供大家参考。
2023年11月16日,广西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原柳州市委书记吴炜接受调查和审查。这条消息发布14分钟后,广西日报发布消息,广西人大副主任张晓钦接任柳州市委书记。
有一篇题为《官场新记录:原书记被抓和新书记到位的消息只间隔了14分钟》的文章写到柳州的这次官场人事更迭。
有读者看后表示疑惑:文章在介绍张晓钦的仕途履历时说,“张晓钦2001年才从北京到广西任副厅级秘书。略微研究一下张的简历并比对一下其它官员的简历,就不难弄明白 2001年他为什么突然从北京到广西工作。”可是,看完文章并没有明白过来。
很多人看完这段话不明所以,搞不清楚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张2001年到底为什么突然从北京调到广西工作。
其实很简单,一个长期在北京工作的人,突然调到地方上,原因会很多,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挂职,一个是任职。挂职此处不细说,因为张到广西不是挂职而是任职。
一个官员,尤其是秘书岗位的公职人员,突然离开原来工作的地方跨省、跨地区任职,常见的原因是随着原来工作对口的官员一起跨省、跨地区调动工作。
所以,张晓钦突然从北京到广西工作,而且任副厅级秘书,那我们就可以查一查当时广西的高层官员中有没有人是同时段由北京空降到广西的。如果他们从北京到广西的时间接近、在北京就是上下级的工作关系,那基本就可以肯定张是跟着领导空降广西的。
按照这个思路,很容易就能弄明白张晓钦为什么突然从北京到广西工作。查官员们的履历会发现,当时的广西,有一个省部级官员就是从北京空降广西的, 而且是张的上级领导。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再举一个。
几个月前,本号曾关注云南省镇雄县上万老百姓被拆迁后近八年得不到安置、流离失所的事情。其中,就写到了曾大力推动拆迁的镇雄前县委书记翟玉龙,并点明了他与云南官场一个叫夜礼斌的官员曾是秘书与主官的关系。
能判断翟玉龙与夜礼斌有关系,并不是我在当地有线人或者在当地官场有朋友,纯粹是梳理公共信息然后利用经验分析得出的。
首先,我们看翟玉龙的简历会发现,2007年的时候,翟的身份是云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不久,突然从省民政厅调到昭通市委任副秘书长、督查室主任。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前面说的办法,查一查昭通市委当时的主要领导有哪些是从省直空降到昭通的。通过搜索,我们很容易就发现,2007年时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的夜礼斌调任昭通市委书记。
看到这个消息,我们就很容易判断了:夜礼斌当民政厅长的时候,翟玉龙是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夜礼斌调到昭通当市委书记后,把翟玉龙带到了昭通给自己当副秘书长。
这个判断,逻辑清晰,推断研判的过程非常简单。做出这样的判断,完全不需要了解当地官场,不需要在当地官场有熟知官场的线人,只需要稍微勤快一点,多查几条公共信息并具备一些常识就行了。
稍微有心一点的人,简单搜索一下都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这种主官和秘书关系。但是,读者有时候是不会去做这样的信息检索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媒体记者去做这个工作,替读者进行信息整合,然后告诉他们通过信息整合发现了什么。
这,也就是媒体与记者存在的价值之一。
褚朝新
2023年11月20日
2020年11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随笔集《我,其实还想进步》,微店里还有少量签名版,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进微店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