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沙龙】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播云讲坛”系列第三季第一期预告

风华正茂的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 2023-02-08

人工智能来敲门—自然科学研究

2022/06/23 16:30-19:30

王倩

议地点

东区研究生院会议室FZ788

ID

腾讯会议:482-786-183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pshyqqsZ6M5e




特邀嘉宾——王倩




王倩,博士。2011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西安邮电大学工作,2012-2015年进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17-2018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及其在空间物理、脑神经学科的研究及刑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主持公安部科技强警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重点项目2项。相关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3项。
内容提要

大规模、高性能的成像设备为发现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和科学着眼点。在这样的契机下,以引入大数据作为引擎,丰富空间自然学科的研究模式为目标,以少量对已发现的现象的认知作为基础,人工标记有限样本数据,这些数据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将训练出的算法应用在大数据上,然后在百万数量级的检索结果基础上研究自然科学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通过多方面获取实例证据及事件的全部特征构成新的认知,新的认知用于探索新一轮的研究,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和算法都将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然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自然科学研究才刚刚起步,传统的研究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如空间物理、神经科学的研究思路是人工或利用算法在大量观测中寻找实例,默认人工智能算法的可用性和鲁棒性,而人工智能工具的研发需要准确的人工标记,所以人工智能算法的泛化性和标记的模糊性,以及无监督学习都是我们团队研究的主要方向。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议



END



6.22



来源: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会编辑:许张丽审核:张青平



投稿邮箱:xiyouyanhu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