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托 | 《Dear Evan Hansen》:最终剖白

蔡秋丽 深圳大学报
2024-09-13


Dear Evan Hansen:

最终剖白

THE FINAL

CONFESSION 


为了治疗Evan Hansen的社交恐惧症,医生给他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以“Dear Evan Hansen”为开头写一封给自己的信。信中饱含Evan对自己的幻想、安慰、期许。一次意外的冲突,同样患有心理疾病的Connor抢走了这封自白信并在不久之后自杀。Connor的家人最后只在他身上得到这封信,于是一个被期待的谎言顺理成章地诞生,这封信成了Connor的“遗书”,Evan成了Connor的“死党”。




▪谎言:心照不宣▪


奉谎言为真实


这场荒谬谎言,其实是由Evan的家庭、Connor的家庭以及Evan三方共同促成的。Connor的母亲深爱自己的儿子,接受不了儿子的死讯,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抓住了所谓Connor的“遗书”。这样深切的请求,这样期待的目光,Evan是绝对拒绝不了的,因为他是一个极度自卑却又渴望被需要的人,做不到亲手熄灭Connor母亲的希望。



对比Connor母亲外显的绝望,父亲Larry和妹妹Zoe看起来冷静许多,可是仔细观察,他们同样需要接受亲人自杀的事实。《Requiem》中,父亲用儿子不懂事的借口来麻痹自己的伤心,洗脑自己没有对不起儿子,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好的生活。而妹妹Zoe,则是回想Connor曾经种种劣迹作为保护自己的盔甲。


毫无疑问,Connor一家需要这个谎言来填补失去儿子的痛苦,更是需要这个谎言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于是拙劣的“遗书”、邮件,指向着一个他们从未发现过的,正常的Connor,就像伊甸园里的苹果,怎么舍得拆穿这个谎言。对于这时候的他们,需要的未必是真实的Connor了,被制造出来的符合期待的Connor似乎更能解决他们的需求。


Evan几乎是被逼撒谎的,如果没有不是Connor和他过于相似,过于适合“借尸还魂”。借的是Connor的身份,说出来的每一句却都是Evan隐秘却真实的想法。阴差阳错的,说不定正是因为吐的是Evan的真言,连那样拙劣的谎言都有了几分真实。Evan是一个骗子,还是惯犯。他不仅骗别人,同样骗自己。他假装自己很乐观,假装自己理解母亲的繁忙,假装自己没有过自杀的念头。直到临近剧终,他才坦白自己不是不慎掉下树摔断了手臂,而是没有自杀成功只留下断臂的痕迹。


闭口不谈,保持距离,无疑是因为Evan与母亲之间那道隐形却又坚固的隔阂。母子二人,谁都假装很好,一个扮演懂事的乖孩子,一个扮演善解人意的好母亲,却也因此从来没有卸下伪装交谈过。Evan需要陪伴,需要父亲无聊的笑话,繁忙的母亲给不了他,可是Connor父母给了,Zoe给了,他们几人都需要这个谎言,于是心照不宣地不再深究,将其奉为真实。





▪正义:潮起潮退▪


谎言公之于众


Evan的两个好友提出为Connor举办一场纪念会,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像Connor一样渺小的人也能被注意到。在众人的期待下,Evan将谎言又搬上台面。他紧张地编织着他与Connor的“死党友谊”,但其实不完全是谎言,这是拥有社交恐惧症的Evan的幻想。他幻想着他有来自真正的朋友的关心,他们可以一起做一些朋友间的傻事。


可是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了,借Connor之口表达出来的孤独太浓烈,引起了网络上大规模的关注。一时间如潮起一般,雪白的浪花翻涌着,气势磅礴,好像这场演讲的目的真的达到了:他们得到了关注。可是这真的是我们需要的那种关注吗?这种潮起般的关注真的会持续吗?剧中没有明说,但是当然不是。


有潮起就会有潮退,网络上的正义总是信手拈来,气势磅礴。一个轻飘飘的转发,一句虚浮的义正词严,似乎就是有力量的。但是实际上,不过无数羽毛纷纷扬扬。这样毫无成本的正义当然也是短暂的,剧中其实有暗示。在Evan他们开启纪念Connor活动之前,曾经有大规模的Connor周边的售卖和购买,可不过一段时间,大家便不再购买。


道貌岸然的贩卖者消费着一场死亡,而购买者呢,买的不是周边,是赎罪券。付出了形式的关心,就不用再受内心的责备,似乎成了道德正义的潜规则。



人们同情的正义来得轻易,审判的亦然。所谓的“遗书”暴露在公共的视野以后,那些从没有跟Connor生活过的人们却似乎掌握了制裁权,严于律人,宽以律己的原则被很好地执行。教条化的审判执行加上神格化的道德标准,部分网友们按程序严格实施了一场针对Connor一家的网暴,指控他们虐待那个自杀的少年,仅凭一封“遗书”。讽刺的是,当《Dear Evan Hansen》的电影版上映时,主演Ben年龄渐长,仅仅是外形不如当年合适,就被口诛笔伐。




▪终局:剖白陈词▪


谎言终被拆穿


面对遭受网暴后混乱的Connor一家,Evan终于不再维护这个谎言。谎言终究会被拆穿,梦境终究会幻灭。但是令人欣慰的是,Evan主动说出了真相,其实已经是有勇气迈进一步。他一直在挣扎着寻找救赎,从前他把希望寄托于美好而遥远的女神Zoe,后来寄托于Connor一家的温暖,现在他终于感知到救赎只能来源于自己。而得到救赎的方式就是直面自己,做自己,不要继续逃避。


Evan的尝试自杀,Connor的死亡,没有人知道那是否曾经是他们发出声音的方式,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Waving Through A Window》中提到一个哲学问题:树倒下时没有一个人听到,那么真的有树倒下了吗。这个问题其实是用来映射每一个Evan的处境,渺小又平凡,不惹人注目。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被别人听到吗,我们是树,有没有倒下,自己知道。



最后一幕在微蓝的背景下展开,真相揭开以后,Evan和Zoe再相见了,约在捏造的邮件中提到的——Connor最爱的苹果园。他们保持着距离,甚至有些僵硬,说着在平常不过的近况,甚至像在寒暄。这个结局很平淡,尤其对比说谎时几乎圆满的生活,因此很多观众觉得意难平。然而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因为Evan不再揪着衣角,不再动辄说抱歉,不再伪造一个符合大家期待的自己。总有人说,不够好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其实不是,要做的更应该是直面自己,平凡的、有缺陷的,那也是自己,不是别人。


开头和结尾,都是Evan写给自己的信,写到:“Dear Evan Hansen,today is going to be a good day. And here’s why.” 不同的是,开头处Evan的信其实根本没有觉得有good day,甚至后来成了布满谎言的“遗书”。而故事进展到最后,Evan剖白了自己,给出了答案,“Because today no matter what else. Today at least you’re yourself. So no hiding. No lying. Just you and that’s enough.”


至于那场谎言,也如同Evan母亲的宽慰所言,“till it all feels so small.” (最终都会云淡风轻)苹果园诞生于谎言,可说不定会给一个孤独的孩子一个来自自然的拥抱,也终究给Connor一家多少留下了一些安慰。



文字 | 蔡秋丽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排版 | 陈俊颖

责任编辑 | 陈俊颖

监制 | 楚美丽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大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