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关注自己缺失的东西,会消耗更多的心力和资源”|真聊:成人康复——为自己掌舵

渡过青少年作者 渡过青春号 2022-06-06





本期内容

· 成年患者的康复之路

· 对抗稀缺感的方法

· 关于平衡生活和工作


本期嘉宾

魏强:“渡过”人气讲师

驿方:“渡过”陪伴者


栏目介绍

《真心聊天室》直播间,每周五晚8点上线。点击“阅读原文”可回看直播。

这是一段属于年轻人的真心时间,围绕心理学和当下大家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起人每期邀请不同嘉宾加入,打开心扉、各抒己见。




(正片从第1分05秒开始,很下饭哦)




嘉宾对话






01


成年患者的康复之路



魏强

不同于孩子有爸爸妈妈的关照,我们成人虽然比较自由,但是独自承担的苦衷也很难被他人理解。成年人更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关注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驿方

我更容易感到害怕,出现问题只能自己解决。


魏强

我们在做各种事情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状态。可惜绝大部分人都未曾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在学校里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思雨

是的,我们要明白情绪和认知、身心是一体的。养生和养心都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自我修养。


魏强

成人还容易出现一个困难:我们的很多问题在本人的逻辑体系里已经严密自洽了,这在认知的层面是牢不可破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没办法自我觉察了。这个思维框架形成了一个闭环,比如说驿方在做每件事之前都会有一个目标,我要准备什么?达到什么标准?达到什么目的?达成并沉浸在这个闭环中,就会觉得特别正确和安心。


图源:站酷海洛




02


关于稀缺



魏强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计算机,计算机里面有一些基本程序如同本能。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注意力放在最缺少的事情上,这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进入现代社会,我们想要的东西越多,心理资源就稀缺,当精神聚焦在一件事情上,会影响大脑的平衡、降低效率。如果在心理上产生了稀缺,做任何事情都会心心念念,情绪容易大起大落并降低感知能力。只关注自己缺失的东西,非但没有帮助,反而会消耗更多的心力和资源。痛苦会成倍地放大。


我们面对的是稀缺感,而不是稀缺。稀缺是无法对抗的,稀缺感是可以克服的。比如面对社会焦虑,就会有强烈的稀缺感。我们要有心理防线,在心里建立一种你所能认同的感觉。比如说我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我给自己建立一个底线,明白每个人所拥有的东西有限,这并非个体的差异。

 

很多成年人无法接受自己生病这件事情。其实是因为背后有一个逻辑在推动。逻辑是,我渴望我是一个很好的人。这个渴望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我无法接受我的不好。


思雨:观众反应生病后确实机能下降了。


魏强

生病以后做不好,这个“好”的标准是什么。能力范围是不断变化的,当下在我的能力圈内把事情做到极限。生病之后,需要重新划定能力范围。如果不调整自我预期,那么就可能每天都生活在挫败感中。比如说我生病后起不了床,起床这件事就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外,但是我可以在床上和别人聊天。没有人是完全没有能力圈的。


驿方

成年人需要明白很多事情再努力也比不上别人,把自己的边界分成三层,第一层是我的起点,第二层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第三层是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的,那就不要让这些第三层的事情来干扰我。


日剧《非自然死亡》

 



03


关于平衡生活和工作



魏强

生病时我选择了辞职,当时不知道怎么处理那些负面感受,但是其实逃离压力大的环境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压力存在于内部,而非外部。我们的任务不是逃避压力,可以把它转化为有利于成长的东西。虽然是自我安慰,但是主观认知的确可以改变自己的感受。如果不懂得改变内心态度,自己就会很难受。改变了感受,生活就没有那么枯燥难熬了,也能相应转变状态。


思雨

这个方法的前提是针对轻症患者吧,因为对中、重度患者来说,认知和情绪受到神经递质的影响已经很难转变了。


魏强

重症患者的基础感受已经非常低了,那就先从接纳自己开始。这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察觉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去察觉,然后去感受。


驿方

我建议可以把感受写下来。一开始可能只能简单地写出“我好烦,我好难过,我想哭”这类没有实质性的简单宣泄,慢慢地你就能够学会用一些形容词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状态,甚至逐步分析自身的原因。


魏强

我可以觉察到我的情绪在身体里运行,我也可以觉察到情绪的前因后果和它的潜台词。情绪在身体里是流动的,它是一种反应模式,其实很多内心世界的东西是可以用外部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

 

思雨

我发现刚生病的人常会问:我还要多久才能好,什么时候停药,怎么样才算完全康复?其实随着我们知识的慢慢的深入,就知道是没有完完全全“好”这个概念的。


魏强

恢复是一个需要慢慢启动的过程,你不能指望自己一下子就动力很高,所以比较好的还是慢慢启动。我们可以先慢慢地去找感兴趣的事情,先从恢复感知入手。所以我建议给大家的目标是:不强调跟疾病共存,只要自己今天比昨天好一点。


驿方

我觉得其实有的时候给患者一个康复基线,反而也是一种激励。康复没有期限太过漫长,会觉得坚持不下去。但如果把漫长的阶段化为一个个小目标,比如三个月后你会康复的,但是即使三个月后没有完全康复,可能只康复了百分之三四十,只要有一个阶段性成果,也能够鼓励他走向下一个阶段。


我记得当时呆在家,能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段时间算是给自己的大脑一个休息。这要因人而异,有的人焦虑比较严重,休息下来会让他更焦虑,这个时候休息对他来说就不是很合适。他得找点低消耗的活动,像魏老师说的低电量维持工作状态。但有的人可能就是动力不足,这个时候如果他能静下来养一养也很好。


思雨

找一些可以让自己沉浸下去的一些事情,如果能够多多少少进入那种心流的状态会好一点。





最后的话



思雨成年人更加自立负责,觉得自己的困境难以启齿。这反而会阻碍他们寻求社会支持。


魏强:尤其像我们这种50多岁的人,我们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朋友。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朋友其实不在外边,是你自己,我们经常会忽略跟自己的相处。


我最近的发现其实在心底里能真正给我支持的就是自己。比如我跟女儿、老婆或同事相处,我越来越发现里面都是和自己相处的影子。比如说跟女儿相处时,其实是在跟我的希望相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向跟自己去相处,去觉察,去对话。但总体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今天比昨天好一点。







加入我们吧


整理/豆包

编辑/思雨

排版/子烨

技术支持/思雨

图片/来源网络、站酷海洛




↙点“阅读原文”回看节目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