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勇往直前,回忆我参加的一次专家竞聘!

讨厌的大鱼先生 大鱼的数据人生 2022-05-08

这是大鱼先生的第18篇原创



【大鱼提醒: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


正文开始


很多企业晋升都有两个通道,管理和技术,大鱼经历过多次技术专家的竞聘,这里就来谈一谈自己的经历。


企业对参加竞聘的人员一般都设置了门槛,比如当前的岗位职级,近几年的绩效成绩等等,有些竞聘还会设置笔试环节,假如你这些条件都不满足,那只能再磨练磨练。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在自己的小组、部门都达不到出类拔萃,那公司级别的竞聘基本就跟你无缘了,因为专家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就好比足球,连亚洲都冲不出去,谈何进入世界杯。


假如你终于有机会走到终面环节,也就是能见到大BOSS,那恭喜你,已经有资格代表部门去竞争一个公司稀缺的岗位。


大鱼在职业生涯的第8、第9、第10年连续三年去参加竞聘,连初试都没通过,对自己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当时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现在回过头来想,还是很天真的。


运动员证明自己业绩的最好方法就是比赛成绩,因为这些都是能够量化的,但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很好的量化方法,特别是要比较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的业绩更是难上加难,但公司的专家岗位是有限的,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比拼的其实就是声望,也就是你在公司的业务和技术影响力。


那影响力从何而来?


1、去做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假如你的技术工作离核心业务越近,那获取声望的可能性就越高,10年前大数据还没起来前,CRM的建设和运维绝对是技术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其离业务最近,而所谓的数据仓库,报表,取数,都是下游工作,与公司的业务战略太远了,出头的机会几乎没有。


研究下公司和部门的工作报告,看看自己的工作有没有体现或者数数有几个字,就能大致明白自己的工作对于公司的意义。很多人你以前觉得不咋滴,但发现换了岗位后脱胎换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岗位特别重要。


2、既要能做事也要能来事。对于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大家都是排着队跟老板去汇报的,因为生怕这个功劳老板不知道,或者被别人夺了去,这刺激了企业的PPT文化。公司里部门的地盘意识也是非常强的,跨界做事是个大忌讳,很多人不愿意配合你做事,往往是利益没分配好。


大鱼15年前在做什么呢,报表取数,这个工作对于公司重要吗?


相对于公司的其他技术工作,其实不那么重要,比如没有一个老板会在工作报告中谈报表取数做得怎么样。


一个公司到处都是没有影响力的专业工作,即使这些工作是公司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但它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比如做报表,你自认为业务口径很重要,数据准确性也很重要,而你恰好是最理解其中奥妙的人,但现实中除了财务报表,差个一点两点也没啥公司级的破坏力,如果差的多了影响了业务的考核,业务会第一个跑过来纠正。


我那时的岗位决定了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没有影响力的工作,对于业务的推动太间接了,你的影响力只涉及到让你做报表取数的那几个业务人员,而他们却有可能基于你的数据整理出了牛逼的分析报告,让老板有所触动,那才叫有影响力。


你说公平吗,当然不公平,但这些都是相对的


做报表取数的应该知道,大数据爆发那几年给了做数据的人多大的红利,有多少人抓住了机会获得了晋升或走出了更广阔的天地?


大数据也给了大鱼一次机会,做了很多从0到1的工作,包括大数据平台、大数据产品等等,多年以后终于有机会冲出部门去参加一次专家竞聘,因为做大数据对于公司来讲是件有影响力的事情。


但有了机会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公司各专业参加竞聘的人员不少,无论你多胸有成竹,还是要精心准备。任何能在大老板面前侃侃而谈,表达逻辑清晰的人,在台下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以我的老板为例。


有一次老板要代表公司作一次行业的演讲,写PPT就不说了,他为了表达清晰、流利、控制好时间,并能做些即兴发挥,每天晚上都在那对着镜子练习,而且邀请了我作为观众提些意见,前后持续了一个月,真是现实版的“国王的演讲”。


从来没有什么胸有成竹,人类的大脑本来就不适合逻辑清晰的表达,因为神经元是网状的,而你却需要把网状的思维,用树状的结构,转化成线型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太有违基因的设定。


技术人员面试的时候一般会比较啰嗦,生怕别人听不懂,这是换位思考不足、准备不足所致,大老板说话一般都是言简意赅,这个是训练出来的。


公司的面试有三分钟自我介绍,大鱼做过很多次测试,你想表达的内容(如果认真准备)绝对会超过3分钟,只有通过实际的练习和纠正,你才能完成一次精确的三分钟自我介绍。


为了准备专家面试的自我介绍,大鱼也是遵循四步法:


第一步,先将自己近三年的工作业绩整理成文字,金字塔结构,用口语的形式。


第二步,默记在心里,由于是自己干的工作,而且是结构化的,脑子里过1-2遍就大概熟了。


第三步,正襟危坐,计时,然后对着镜子自我介绍,开始的时候会感到一点尴尬,也很容易忘词,因为这个时候的情境跟脑子里默念是完全不同的,多练习几遍,就会适应这个情况,然后慢慢会变得流利,然后你会发现经常超时,那就精简文字,然后再迭代。


第四步,邀请同事或家人,对着他们讲,讲到自然为止。


很多人不愿意做这种烦人的准备,或者应付了事,认为自己的专业工作老板还不知道吗,仅靠一次面试能看出啥来,老板让你上你就上,不让你上你就上不了呗,说的好像有点道理,但现实情况是:


1、大老板和其它评委对你的了解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多,他们甚至连你的名字都不熟悉,估计在面试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你的履历


2、人生这么重要的场合你都不认真准备,凭什么说平时就能干好工作,说自己天生不擅长言辞请回头看前面的内容,你只是缺乏练习


3、你的老板可能会为你争取机会,但沟通成本是很大的,我们原来有个同事技术很好,但面试的时候表达太差,大老板直接否决掉了,最后老板花了很大周折才挽回,现在也越来越不可行了,因为都是民主打分


大鱼那次的自我介绍还算可以,因为偶偶能看到几位评委眼里发出的闪光,但最后还是没说完,被掐断了,因为面试计时是从你进入房间开始算起的,等到正式说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30秒,人生总是充满意外。


准备自我介绍当然是不够的,因为你还会面临大老板和评委犀利的即席提问,怎么准备呢?


专业领域的知识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准备也没啥大用,其实最怕的是大老板的提问,因为他们的问题一般高度比较高,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需要专业人员对于公司的战略、业务方向都有较好的理解。站在大老板的角度,他肯定希望选用的技术专家要能为业务创造价值。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做专业上的井底之蛙,可能你在公司是某技术的权威,但放到整个行业可能就不是了,因此必需清楚知道自己在外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未来的演进方向如何等等,我想这也是成为专家的基本素质吧。


比如我现在问你数据技术的演进方向如何,如果你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可能就有视野的问题,因此平时除了实践,还是要多看看大厂的做法、多读读技术白皮书、多研究下Gartner的报告等等。


不幸的是,除了自我介绍,你准备的大多内容其实都不会被问到,评委的问题总是会出乎意料,你也总会觉得很别扭,这是正常的,因为别人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尽力而为就是了。面试完毕总会留些遗憾,大鱼也是,有时还会纠结个半天。


最后,参加专家竞聘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因为在评委眼里,你仅仅是普通的一员,打分时候不经意的抖动就可能让你名落孙山,因此不要太过介怀。为了提高命中率,多参加竞聘倒是王道,露个脸也是好的,起码代表了积极进取的心态,而在竞聘期间付出的努力,对自己绝对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大鱼有次为了参加竞聘,把几本数据管理的书又温习了一遍,得到了很多新的启示,事后想想真是值得。


—————— / END / ——————

分析最新的数据思想,与百万数据从业者一起成长



数据行业里拥挤着上百万聪明人,彼此之间真正的不同在哪里?

“我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 谈谈数据团队如何为自己争取资源!

30岁当上数据主管,历经十载,谈谈我职场生涯四个阶段的管理领悟!

从事数据工作十年,谈谈我曾经面临的一次职场危机!

如何提升业务对数据团队的满意度?

数据团队要用数据驱动业务,首先得学会用数据驱动自己!



右下角分享、点赞、在看,三连、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