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朗诵《红军颂》作者:静水流深 朗诵:维明 凌云

2017-12-23 朗读荟
点击标题下「朗读荟」可快速关注





    红 军 颂    



作者:静水流深     朗诵:维明  凌云

来源:朗诵艺术杂志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最黑暗的纪年

枯瘦的中华民族

颤抖着捧起滴血的白银

跪拜《马关条约》

屈辱的条款

甲午阴霾掠过黄海

笼罩着沦陷的东北

倭寇嗜血的牙齿

咀嚼着骨瘦如柴的河山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最凄婉的秋天

“攘外必先安内”的“围剿”

让同根相残的鲜血

染红相煎何太急的泪眼

此时,东北横尸遍野

三千多万东北同胞

在日寇铁蹄下哭喊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最神圣的火种

驱走瑞金的黑暗

灾难深重的祖国啊

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于是,鲜血染红的旗帜

凝聚成镰刀斧头的图案

于是,白色恐怖的中国

燃起希望之火

在红色之都

仰望共和国的摇篮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史无前例的征战

十月,瑞金叶坪

汇聚一股红色的铁流

澎湃在苏维埃红色的家园

魂系中国所有的梦想

北上!北上!

颤抖的粗布袖口

浸满母亲惜别的泪水

深情的拥抱

是新娘十里相送

难舍难分的挂牵

红星、八角帽

在公元1934年的深秋

渐渐走远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

雪山、草地、围剿的子弹

失血的躯体、干瘪的粮袋

吃完最后一节皮带

消化鞋底最后一块牛皮掌

用最后的体力

奏响英雄的主旋

脱下,叠放破旧的军衣

泥土上,留下最后的遗言

我,走了,衣服送给缺衣的战友

可是,你赤裸的躯体

与草地共眠

定格成一尊不朽的雕像

耸立起红军战士的尊严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最悲壮的千古绝唱

马刀、手榴弹

贴紧肌肤

血雨湿透粗布衣衫

折断的骨骼

撕裂的肌肉

咬紧牙关,撕心裂肺的剧痛

锯掉血肉模糊的弹片

拖着一条腿

继续长征......

撕开伤口

把肠子拧断

“断肠红军英雄”啊

用忠诚和勇敢

用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

用荡气回肠的军魂

谱写出最壮烈的诗篇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血与火凝聚的历史篇章

每一页

都写满年轻的红军

泣血、悲壮和震撼

饥饿、疾病、溃烂的伤口......

背起昏迷的战友

搂住战友的双肩

托起战友的身体

飘舞着血色的丝带

不能,不能掉队

向前,向前

耗尽生命最后的能量

紧紧地,凝固,凝固

一样的理想

一样的蓝天

一样的红星

一样的牺牲姿态

一样年轻的容颜

一起,一起

轰然倒下,长眠!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最伟大的迁徙

红色的岩浆

喷发出不屈的呐喊

饥饿昏倒的红军战士

湿润了将军的双眼

“快开枪!你不向它开枪,我就向你开枪!”

将军下令杀掉朝夕相处的坐骑

给战士们当口粮

屡立战功的大黑骡子

倒下的瞬间

血泊中,看见缓缓脱下的军帽

看见跃起的红军战士

强渡!拼杀!!

湘江、乌江、遵义、赤水

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

草地、雪山

每一寸血色的征途

都凝聚着二万五千里的赤诚

演绎出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

气壮河山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不曾有过的军队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

不曾有过的军神

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指挥员

百分之四十的战士

是十四岁至十八岁的——

少年和青年

但是,年轻的红军

勇敢地向黑暗宣战

数天未进一粒米的战士

竟然用超人的毅力,不分昼夜

翻山越岭、渡河抢滩

然后,马上投入激烈、残酷的决战......

无数年轻的红军啊

用沸腾的热血

临摹出一幅幅悲壮的画卷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最勇猛的钢铁洪流

中央红军

纵横11个省份

历时13个月零2天

长驱二万五千里

跨越十八余座

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皑皑雪山

走过六百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渡过二十四条河流

经历三百八十多次生死战斗的考验

三十万红军

只幸存下三万,三万啊......

红二方面军

历时十一个月,转战九省

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

历时长达十八个月

行程八千余里......

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

用震惊世界的壮举

汇聚成改变中国命运的滚滚洪流

奔向胜利的彼岸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最神圣的火种

星火燎原出中国崛起的火焰

夹着七根火柴的党证

燃烧着永远不熄的信念

照亮二万五千里征程

释放出惊天动地的雷电

平均每三百米

就有一名年轻的红军牺牲

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多达四百三十人

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他们,冲锋在前

他们,带领红军战士

歼灭和击溃白军数百个团

但是,倒下的红军啊

从黄昏数到黎明

还,没有数完......

但是,红军没有停止长征

高诵着《共产党宣言》

燃起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用血与火的淬炼

锻造出镰刀斧头的躯干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不朽的丰碑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

用血肉之躯

奠基成红色的碑园

在淞潘草地

阴冷的沼泽和泥潭

沉淀着坚定的灵魂

在湍急的河水

在冷酷的雪山

在围追堵截的绝境

这支红色的队伍

涅磐重生

用血肉之躯

铸就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念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

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

1936年10月的西北

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

在古老的会宁沸腾

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会宁

宣告了扼杀红军企图的破产

这一刻,激动的泪水

凝聚成中国工农红军的铁拳

这一刻,紧紧的拥抱

聚集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承载着光荣与梦想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这一刻,血色的红军军旗

飘扬着“今日长缨在手”的豪迈

这一刻,骨髓里盈满崇高的信仰

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这一刻,汇聚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创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纪元



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姜维明:军旅主持人,歌唱演员,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获得者。酷爱朗诵。

朗诵嘉宾


凌云:辽宁省朗诵艺术协会理事,沈阳市朗诵协会常务理事。

朗诵嘉宾


静水流深:辽宁省丹东市人,创作《无字碑歌》《民族的丰碑》等大量诗歌散文,在网络广为传诵。

作者简介


更多精彩朗诵


  1. 詹泽朗诵| 《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回望长征问初心

  2. 《长征•草鞋》作者:刘少雄,朗诵:章苏国/郑丽琳

  3. 红色诗歌||《长征》作者:清泉 朗诵:王利

  4. 朗诵︱红船里的新时代中国

  5. 朗诵: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之歌!朗诵者,琴箫剑气 丁香

  6. 朗诵:《映山红》

  7. 詹泽朗诵| 《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回望长征问初心

  8. 二黑朗诵︱为红军带路的货郎

  9. 磊明朗诵: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10. 袁爱梅诵读《蝶恋花●答李淑一》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欣赏更多美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