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睁大眼睛仔细看,发现粑粑就不舔”
李跃儿芭学园今年的夏季生成课,静华老师所带的班级围绕蚕宝宝展开研究。在她的课程笔记中,可以看到老师的思考,看到孩子们在生成课中如何参与、收获了什么。
文/许静华(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主班老师)
在芭学园许多年,我根深蒂固的知道6岁以前的成长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一个很宽泛的词。父母们也很有压力,也想让孩子快乐,但是社会环境好像不允许我们现在让孩子“享乐”。孩子得学,得有知识,当下智能时代的到来,还得有高情商和各种素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得面不改色优雅从容,哇,孩子们好像要成为一个超人才可以做到。
这可怎么办,成为这个超人,我赞同“学”得上,“知识”得学。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这几个问题:
给孩子学什么?
怎么让孩子学?
让孩子学多少?
给孩子学什么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给孩子学什么?
这个的关键在于“兴趣”,兴趣是什么?它一定有别于孩子被物质或闪亮事物吸引。不经常被物质奖励吸引去学习的孩子,由内在自发的驱动力去学习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学习和探索欲望。
最近芭学园的老师们带着孩子上夏季生成课,我们班研究的主题是“蚕”。有一节课,老师要带孩子观察刚孵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观察蚕的样子本是这节课的目标,但是当我拿出蚕时(在一个很小的塑封袋子里有很多小蚕已经从卵里出来了),孩子拥过来说的是:静华,打开看一下!静华,我觉得要把它们放出来了,它们得吃东西。
这时我的目标已经和孩子的兴趣不一致了,我还要继续我的目标吗?
我原本以为孩子会被小蚕的可爱吸引,然后很乖地观察它们的样子,然而现实告诉我“孩子有100种语言”,他们看到的和感兴趣的不一定是我所想的那样,孩子往往更具有生命力,更活泼,他们看到蚕需要出来,需要吃东西。
由于之前的课程,孩子们知道蚕要吃桑叶,所以更想要去照顾它们,去使用情感。
生成课就是这样,本质就是老师成为辅助者,孩子是主导,在没有离开主题的情况下,老师协助孩子完成孩子的一切设想。
这时到了“怎么让孩子学”的一步,孩子要去给小蚕找桑叶。
2.怎么让孩子学
我们想找桑叶,是不是得先知道桑叶是什么样才能找?桑叶是什么样的,这个答案我们直接告诉孩子其实更快速和简单对不对?
我找来桑叶给孩子看,孩子照着找;
我们看图片,对比桑叶和其它树叶的不同;
这些统统都是学习方式,孩子今天也能通过观察看到桑叶的样子,并且对照着去找。
但是老师找桑叶的方式只有2-3种,有没有可能更多?
但是这些都是我给孩子的,孩子得到的间接经验如果不经常使用,孩子就会忘记的。
孩子的学习最好伴随着动态,洪兰老师说,运动改造大脑,用动态的方式进行学习,自己发现,自己验证,这些都是在运动,更能促进大脑去学习。孩子有一百种语言,那一个班的孩子加起来,是不是会有一千种、一万种探索方式?
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要练习克制自己,不把自己知道的答案立马告诉孩子,而且转换成引领孩子有一万种探索的可能性。
例如,借助好的提问来引领孩子学习和思考。
我问了一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是经过深思熟虑,能真正帮助孩子理解和思维的问题):
静华:请问我们去哪里找桑叶?
孩子们:我们家小区有。谁谁家旁边有。我去上课的什么地方也有!
我去过谁谁家,他们家附近就有,我们现在就可以去吗?静华!
静华:当然可以,那我们去了之后,怎么认出桑叶呢?
孩子A:我以前摘过,我可以看出来。我可以闻一闻它的味道,还可以舔一下。
孩子B:你不能舔,万一有毒的话就中毒了,还有可能蚕在上面拉了粑粑,你会吃进去。
孩子A:没关系,我睁大眼睛仔细看,发现粑粑就不舔。而且我们可以带上班里的放大镜,还可能看到其它的脏东西。
孩子C:我是用形状认出来的,桑叶的叶尖很尖(后来他确实在寻找时使用了这个方法找到)。
孩子D:树上结桑葚就是桑叶了(哇,这是我用的办法,因为我一直没有办法靠形状和气味找到桑叶,孩子居然也提出来了!)。
后来我们怎么样了?
我是折服了!
孩子真的带我来到离幼儿园很近的地方,刚开始我看不到桑树,后来在一个墙角边,孩子们老远就在喊,这就是桑叶,静华!
我回过头,一个孩子跑过来闻了一下:嗯!这就是的(之前闻的他都觉得不是,只有这个非常笃定)。
这时,我也确定那是桑叶,心想,是不是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了,课程结束。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给孩子学多少?
3.给孩子学多少
我们看到这时一个孩子已经发现了“答案”,作为老师要克制,在于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孩子发现和讨论的机会。
孩子们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知识”,而这个“知识”不是老师给孩子的,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孩子大脑的成长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在未来,孩子会对知识和探索充满渴望、保有热情,会主动去获得真知,这就是孩子成长起了面对以后学习的能力。
无论他在哪里,可能学习的劲头拦都拦不住。
那后来,我们又怎么样了呢?
这个孩子说“这是桑叶”的声音吸引来另外两个孩子,他们闻一下之后也非常确定:对了这回,我摘的就是这个味道!
孩子相继采了几片叶子,这时又有一个孩子提出质疑:静华,这不是桑叶,桑叶摘掉的时候底部会流出白色的东西(白色的树叶汁)。这时其他孩子仍然相信就是这个味道。
一位女孩说:这样吧,咱们带回去喂一下蚕,如果它吃就是桑叶了。
你看,这些都是我如果不克制就会想要告诉他们的答案,可是孩子们自己发现了,这就是动态的过程,孩子主动投入和学习。
围绕主题,孩子正在和即将生发各种新问题,仿佛并不是我在带孩子们上生成课,而是孩子在带我上课。
下面是孩子们新提出的问题:
摘来的桑叶有没有毒,能喂给蚕吗?
蚕怎么变大了,桑叶变少了?
粑粑怎么这么多,还这么小?
我们班关于蚕的生成课,后续又延伸出孩子们对写“蚕”字的兴趣,对于文字的着迷,对于自己能写出来喜欢的字的着迷和自信。
有一天我们讨论民俗文化节扮演什么民族,讨论结束后,孩子们拿着纸来找我:静华,“蒙古族”怎么写、“羌族”怎么写?
我帮他们找到了这些字,孩子们就像画画一样画这些字,认真、可爱且忙碌。
那一瞬间,我脑海里又浮现出大李说的那句话:人生这么长,如果你每天都在喜欢和有趣味的事情中度过,即便忙碌,人生也不无聊,不无趣。
李跃儿芭学园王府园区
园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街18号招生咨询电话:010-57238262招生老师微信:wfzs2161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招生老师微信:李跃儿芭学园华龙苑园区园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霍营华龙苑中里36号招生电话:010-80749181招生微信:baxueyuan1901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园区招生老师微信:
李跃儿芭学园小学实验班
园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321号招生电话:010-58408205,17310225341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学招生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