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次有人说「爸妈是鞋带」

小芭 李跃儿芭学园
2024-10-14


毕业生回访

李跃儿芭学园


二十年前,李跃儿和大胡子老爹创办芭学园的时候,提出一句「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它说明着芭学园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根基。
今年是芭学园二十周年,在对毕业生、家长、李跃儿教育论坛版主的系列回访中,我们第一次听到有人在「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后面加了这样一句话——「我爸妈是鞋带」。
她的小名叫米亚,大名叫程忆否,2009年入李跃儿芭学园,2012年毕业。
米亚目前已被多伦多大学戏剧学院录取。但由于成功申请到一个间隔年项目,她将于2024下半年-2025上半年展开一学年的全球旅行,延期一年入大学。
2024年3月中旬,我们与身在加拿大的米亚视频连线,进行了这次回访。



米亚回访 · 第一部分

▲点击看第一段回访视频



1.「全球青年领袖项目

尖尖耳(李跃儿芭学园品牌主管):听说你刚刚成功申请到一个叫做全球青年领袖的项目,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项目?

米亚: 这是一个间隔年项目,相当于高中毕业后大学开始前,先去这个项目待一年。我申请的是这个项目的第一年,它的全名叫Baret Scholars。

它在全球招收青年180个人,这180个人中可能有科研、商业、法律、艺术很多不同领域的青年,都是我这个年龄,高中毕业,通过一学年时间去环游世界,做各种探新。

我一共会在七个城市待着,先去美国,在纽约待20天,后面比如说去南美的时候会在圣保罗,一共会去到美国、南美、欧洲、中东、东亚和南亚。

每到一个地方,我会在一个主体城市(base city)待20天。这20天早上会去学习当地的文化、社会,一系列的,可能会有TED演讲、表演艺术家,以很多不同的形式来给我们展现这个地区的具体面貌。

接下来还有15天,会由15个领队带领180个人。15个领队每个人带领一个可能12人的小组,去探索不同的东西。比如说到美国的时候就有一个小组我很想去参加,是去洛杉矶的好莱坞,听制作人、导演、演员聊他们制作一个电影的整个过程。等到了中东,我很感兴趣的一个活动是去摩洛哥的山上爬山、徒步。就是有很多不同的版块,你可以自己选择接下来这15天去做什么。

我们大概是9月份开始,来年5月份在北海道毕业。这是一个让我非常激动的项目,因为它确实有很多的方面。我最激动的一点并不是每天上午的探索或者为期15天的独自探索,而是每天下午我们会有空闲时间,我已经想好了很多我想去做的,比如说我想找我爸妈借钱买一个专业设备,去拍摄纪录片,和当地的专业戏剧人去做采访,做成公众可以接触的资源。

我还想在这180个学生中,找到愿意和我一起去做儿童戏剧教育的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去做工作坊,去教当地可能经济条件差一些的孩子。很多公立学校会跟非营利组织合作,这时候我就可以去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做一些在社区的工作坊。这是我很想去做的。

米亚和即兴戏剧队同学在加拿大电视台接受采访


然后我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它是个环球旅行,我延迟一年上大学,做这一年的环球旅行,肯定能收获到很多在大学生活中我不一定能收获到的东西,这是我很感兴趣的。

今天和我朋友出去了一趟,我朋友和我讲,她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十年级,有一天我们俩在聊天,说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我都已经忘记了,但是我朋友说我十年级的时候和她说,我特别想休一年间隔年,去给儿童教戏剧。

我当时是这么跟她说的,现在又回到这里,我真的可以去做这件事,这是让我非常开心的。

尖尖耳: 好棒,可能没有人愿意拒绝这样一个项目。那你申请这个项目难不难?

米亚: 有一定困难,这个项目分三轮申请,早申一、早申二和正常申请。因为我前段时间忙着面试戏剧学校,错过了第一轮早申。我是第二轮早申,它的面试和第一轮早申申请上的同学就不一样了,所以我当时听到只有一轮面试的时候还有点惊讶,没有两个面试展示自己了,还有点害怕,但最后还是申上了。

尖尖耳: 申请人数跟录取人数比例大概是多少?

米亚: 这个我不太清楚。这一轮申请是有40多个国家的人,一共选出来180个人。可能最后分给每个国家的比例会很少,比如说北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一共只录25个人。我不太清楚我是分在北美还是东亚。


2.大学为什么选择戏剧专业

尖尖耳: 好,非常期待你后面可以给我们持续分享这些好玩的事。你大学选择了多伦多大学的戏剧学院?

米亚: 对,我在申请延期入学。

尖尖耳: 你还为儿童戏剧学院做助教。你为什么会选择戏剧?

米亚: 我四岁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孩,我爸妈给我报了一个课外的英语戏剧课,过了两年我就完全不内向了,但重点是我后面一直在上,从表演一本绘本到表演一整部剧,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做的一个事情。

米亚小学低年级时演戏剧

米亚小学高年级时和同学演戏剧

米亚初中时和同学们演戏剧

我到加拿大这边来之后,特别惊喜地发现学校里面有戏剧课,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表演,但一直都是课外的一个环境,到这边之后在学校里面有系统性的学习。
再加上我在的渥太华这个城市,戏剧资源挺多,比如说加拿大的国家戏剧院就在这个城市,还有加拿大即兴戏剧大赛, Fringe戏剧节,渥太华也有。
我们学校的高中每年会有一部戏,再加上我们学校还参加一个叫“Cappies”的项目,相当于高中生剧评队。每个学校有一个剧评队,然后每个学校排出一部剧,剧评队去看别的学校的剧,然后写剧评,发布在渥太华的报纸《渥太华日报》上。其他学校的剧评员会来看我们学校的戏剧,写剧评。最后还会有一个投票和年终的颁奖典礼,还挺隆重的。
这所有的资源都一下就给我了。我当时来到这边是10年级(高一),刚开始我确实是看不过来,当时也正好在新冠期间,所以我们学校当年没有出一部我们的舞台剧,我就参与了即兴戏剧。11年级我又参与我们学校的舞台剧,变成主演,又参加了剧评队,今年我成为剧评队队长。所有的一切可能都是累积的吧。

米亚在高中的舞台剧演出。穿靛蓝色长袍的为米亚

我是从小就一直在学,然后10年级还是11年级有一次我参加我自己的家长会,家长会上我们戏剧老师说你要不要考虑职业走戏剧,我当时有点“受宠若惊”。后面在舞台剧里演主演的时候,也会有观众来跟我说演得很好,问我有没有去专业学。今年也是这样的。
儿童戏剧学院的助教,其实我一开始是报了一个他们的班,就顺便问他们收不收志愿者,就变成了一个志愿者助教。今年我成为了付费的助教,就是正式工作了。
可能一切的一切的累积,导致我爸妈觉得我是真的喜欢戏剧,才同意我去做。我也是很幸运,有爸妈的支持。

米亚小时候在芭学园蒲公英班和伙伴们演戏剧

尖尖耳: 你记不记得在芭学园的时候,你四岁五岁时,也有戏剧课,你有没有印象?
米亚: 我看到您给我发的照片,我比较容易忘事儿,但是我觉得肯定会有。我记得我还好小的时候和我爸爸一起演戏,就在家里和我爸爸一起玩,演普米修斯的故事,演得可欢了。特别喜欢演一个事情,就一直一直演。
尖尖耳: 芭学园每年还有家长戏剧节,你有没有印象?
米亚: 我记得家长戏剧节,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长戏剧节我还上台了,演松鼠。我姥姥帮我缝了一个服装,一个特别大的尾巴。我和我的另一个朋友,我们两个就在台上一句话都不说,就在那儿蹲着。
2010年李跃儿芭学园家长戏剧节,蒲公英班家长演出戏剧《彩虹色的花》,米亚在台上演一只松鼠,好朋友豆豆演一只蜗牛
这个松鼠服其实是爸爸给米亚量身设计并一针一线缝制的,米亚记成了姥姥
然后我妹妹也上芭学园,在芭学园戏剧节我爸爸给我妹妹演出的时候,他演了一只羊。
我当时就觉得,家里有一个在这方面了解比较多的人,那就一定要出一份力,于是我帮我爸设计了一套贵族风的羊的衣服,还专门拿买来的羊毛面料去服装店定制,说我要一个这样的裤子。很好的回忆!

2021年李跃儿芭学园家长戏剧节,米亚爸爸和海棠班家长们一起演戏剧《十二生肖》

米亚画的羊服装设计图
米亚爸爸身穿米亚设计的“贵族羊”服装

米亚和爸爸在家里为戏剧节排练

(2021年芭学园家长戏剧节链接,点蓝色字可看:“豁出去”,即使失败也同样会学到东西)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开放地接触戏剧,从家长在演、我自己在演和我自己去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可能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大家都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不是说你非得是专业演员才可以去演。
我感觉不断去加固“谁都可以演戏”这样一个在我心中的印象,才导致我后面觉得自己也可以,没问题。

3.戏剧对孩子有怎样的作用
尖尖耳: 对,谁都可以上台,在芭学园就是这样。你在儿童戏剧学院做助教老师,你觉得这些戏剧课程也好,或者表演也好,对孩子会有怎么样的作用?
米亚: 我特别喜欢即兴戏剧,我是10年级才接触到即兴戏剧。我之前对即兴戏剧的认识,是我在台上忘词了,我即兴说一句,或者是帮别人找补一下。
但是到这边之后,正式去了解即兴戏剧,发现它有一个很大的宇宙,有短式即兴戏剧,长式即兴戏剧,即兴喜剧,即兴不喜剧,很多不同形式,导致我现在成立了我们学校第一个即兴戏剧队。


▲点击看视频片段:米亚和即兴戏剧队同学在加拿大电视台接受采访

做即兴戏剧的助教,我看到很多孩子刚来上课的时候不太敢上台,因为确实很难,完全没有剧本,就是给你一个题目,你就上去自己演。那可能对于很多,尤其是我教的是9到12岁的孩子,可能到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担心别人会评判他,或者自己会显得不够灵光,就有很多担心。
即兴戏剧在我心里很中心的一个概念是你要相信自己,你要相信自己说的话,你说出什么就是什么,因为舞台上没有任何一个现实,所以你说什么都能是现实,这是我很喜欢即兴戏剧的一点。
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活动,会问有没有志愿者想上台去做,他们一开始上的人比较少,到后面可能全班都会去做这个活动,因为发现有很多乐趣在于——没有剧本,你不需要跟随着一个结构去做,你开心就好,玩得开心就好。
尖尖耳:国内也有一些人在做儿童戏剧,包括儿童英语戏剧。你说的即兴戏剧,将来是不是也可以回来做?
米亚:可以的,我自己给我们学校的小学部已经做过一些即兴戏剧的工作坊了,我现在也在做一个初中的即兴戏剧社团,就在我们学校里面。接下来这一年要是可以去教小孩即兴戏剧,那我很开心。

4.为什么说“爸妈是鞋带”
尖尖耳: 你在写给芭学园的信里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爸妈是鞋带”,你爸妈是鞋带,这句话非常新颖,我还头一回听人这么说。
米亚: 我当时在车里和我爸妈在聊天,忘了他们说什么了,我就开了一句玩笑,我说“那这你看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爸妈是鞋带”,然后我就记住这句话了。
让我去解释它的话,我最大的一个解释是说,爸爸妈妈是把一切给合成的人,我可以有脚可以有鞋,但要是没有鞋带,鞋也系不上。
噢!想起来了,是我妈妈当时说家庭的教育是重要的,学校、课外班只能给你带到一定的程度,最关键还是需要家庭的榜样影响,可能才能最大化地体现一种教育的理念。
这个比喻它可能有很多理解方式,对我来说,或者对我们家来说,我拥有我的教育我的学识可以给我带来的一切,但所有一切的落实和言传身教还是来自于我的爸妈。
米亚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在菜地
我妈妈一直很想做作家,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博客还存在的时候她写博客,博客不存在了她写公众号,她一直在写。
我爸爸工作之余会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比如说想学电力工程,他就去看电力工程的书。他看的教科书,那是我看不了的教科书。但是这些都会激励我,我就会觉得,如果他们可以去这么追求的话,那我也可以。
还有我妈妈天天都很忙,她说“我停不下来”,我说我也是,我闲不下来,要是我有一周啥事都没有,我就觉得这周有点太可怕了,我需要给自己找点事干。我生活很满,我妈妈也是这样。所以可能这一切,最终的落实,我的行为,很大程度上还是受我爸妈影响。

米亚回访 · 第二部分

▲点击看第二段回访视频



5.幼儿园阶段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尖尖耳: 你和妹妹球球都是在芭学园度过幼儿园时光。现在让你回看一下,幼儿园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你觉得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你人格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米亚: 我觉得对于自己我可能比较难评论,因为我也不知道我的哪一部分是在哪一个阶段长出来的,但我妹妹是在我9岁的时候出生的,我可以对她的成长做评论。
我妹妹在芭学园的时候,我还去她们班当过一两天助教。可能对我来说最大的感受是芭学园的混龄班,见证着我妹妹从班里最小的长到班里最大的,这个过程中可能给她也是一种自然的过渡,因为其实在一个学校里面,比如说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毕业是一年一年去跨越,但是对芭学园来说就不一样,可能你多小你多大在于你的班级的平均年龄是什么样的。
在里面我能感觉到妹妹从一开始不太自信,或者说她不太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到后面她找到了自己合适的朋友,知道自己每天出去玩的时候要玩什么,在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自己想做什么,这些她都自己明白了之后就更自信更舒展了,这个我觉得混龄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019年,米亚回到芭学园王府园区做助教,戴着老师做的花环

2019年去加拿大读高中前夕,米亚和妹妹球球回到芭学园华龙苑园区,在大门口合影留念
我对自己记忆深的是我在芭学园特别喜欢做手工。我当时有编毛毯,有一个板子,上面有钉子,你可以自己编毛线,我记得我特别喜欢编那个毛线。
到现在我也特别喜欢做手工,当时我们刚搬到这个家的时候,墙上很多钉子都是我自己钉的。
我记得有一个戏剧项目,我们当时是探寻世界戏剧史里面的一个戏剧形式,我选的是古希腊喜剧,要做面具。我就拿了两个全白的面具,给它打碎,这里弄一下那里剪一下,最后拿黏土和粘胶水的纸巾重塑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面具。
我的美术性,或者说我对于艺术的一个感觉——我不断会去想我今天是不是可以整个这个,我可以钉个这个东西,或者我可以把这个给这样做起来,说起来有点抽象,但是我的脑子发散到……我觉得芭学园对于艺术的培养,和我对于艺术的追求可能是紧密联系的。

米亚小学三年级时自己设计的衣服,裤子是不规则的形状

米亚设计的戏服


6.在国内与国外求学的差异
尖尖耳: 你在国内也读过小学和初中,高中是在加拿大上学,你觉得国内的教育跟加拿大的教育有没有什么相同点或者不同的地方?
米亚: 对于我自己来说,最不一样的,一个是这边给予小孩的机会,社交上,工作上,我高中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去做兼职了,这是我很感恩的一点。国内的朋友我不认识很多,除了打工以外,能去社区自己做兼职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少。
第二个是在于中文和英文的不一样。我在国内的话,我小学和我幼儿园都是中文教学,除了英文课是英文,这样可能使得我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对于中国文化的欣赏,都得到了深刻的培养。
我的初中是国际学校,纯英文授课,除了中文课用中文来讲。这时候一下子环境就改变了。中文的思考方式和英文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说英语的时候,我的思考可能是更直线的表达,是更直接的;说中文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因为句式不一样,用词不一样。
当我在国内,我可以用中文聊天,然后在英语戏剧课或者英文课上我用英文去说话,导致我思维不断切换,所以我感觉到这边之后我的大脑很适应全用英文去表达。
到这边可能就没有在国内时那种非常灵活的切换了。当然在家里也会说中文,经常是我妹妹跟我说英语,我会跟她说“你跟我说中文,我们中文交流”,因为不想让她失去中文。

7.跨国旅行中印象深刻的事
篇幅所限,读者可在上面第二段回访视频中看米亚讲印象深刻的一些细节。


8.跨文化成长对自己的影响
尖尖耳: 你自己一个人走了很多国家,你爸爸妈妈真的很支持你。你觉得从小这样的成长经历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米亚: 我有很强有力的“鞋带”。
我申请这个全球青年领袖的间隔年项目,当时他们有一个问题,“人生是关于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旅行,请告诉我们一次你自己去探索的经验”。我当时想了好久,我发现我家里,从小到大言传身教,让我自己意识到我独自跨国旅行是没有问题的。
我觉得,我的经历就是,别人需要通过视频或者社交媒体去看到的世界,有很多我是直观自己去感受到的。
我自己也有社交媒体,我最多刷到的还是和我相似经历的人的一些东西,这是大数据推荐给我的,这样就很难遇见和我不一样的人。我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验的时候,可以遇见很多和我不一样的人。
在社交媒体上,可能评论区有很多争吵或者大家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比如说一个帖子说“买大锅还是买小锅”,一半人说要买大锅,一半人说要买小锅,他们都在吵“锅的大小”这个事情。但是可能对我来说,我遇见过很多人,不只在乎是大锅还是小锅,可能有一些人会在乎锅的质量,有一些人会在乎锅的原产地,有一些人会在乎这个锅到底是要做什么。我遇见过很多心态完全不一样的人,导致我现在会有见怪不怪的感觉。
在学校,可能年级里发生什么事情,不影响到我我就不会去干涉别人,或者说只要它不是一个会涉及到任何人人身安全,不是大事儿的话,我就不太去参与了。
我不想狭隘地说这是视野问题,或者说是局限性问题,不是这样的,因为它有很多的层面在。我遇见过很多人很多观点之后,我会更坚定哪一些关于我自己人生的事情是我完全不会变动的,我不会放弃追求我的热爱,不会放弃我的名字,不会放弃我自己的表达。
米亚高中时和同学排练戏剧
我刚刚也突然想到,可能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我对于我自己名字和母语更深的热爱,这是我在去了很多不说中文的国家之后才意识到的。
比如说我特别喜欢《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确实是这样的,可能我中秋节看着月亮,我就“哎真圆”,结果我姥姥那边儿已经出太阳了,看不见月亮了,那可能在她12个小时之前和我现在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这种深深的挂念和我对于古诗的热爱是一体的。
我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是在走过很多地方之后再回来的,比如说我的名字是“程忆否”,我爸爸起的,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我名字的来源。
尤其是现在如此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会更坚守我的文化身份,然后去传播我对于自己自信的这些内容,这些美好的东西我去和我的朋友们分享。所以我交到的知心朋友,也都有自己很热爱的东西,我们会互相分享,这是我理想中的友谊。

● 延展阅读,点下方蓝色字可看:

米亚2009年入芭学园不久后发生的小故事:“妈妈,你打扰我一下”

我终于找到了那条串起珍珠的绳子 | 李跃儿教育论坛版主玉米妈妈写在芭学园20周年

李跃儿回访《小人国》里扫了三个月院子的淘贝儿父母

李跃儿回访《小人国》里追女孩的大乐乐父母


孩 子 是 脚   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李跃儿芭学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