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儿的一切,不一定都是你给她造成的

小芭 李跃儿芭学园
2024-10-16


家长小芭老师你好!
有一个一直困扰我的事不知道如何解决,我家女儿4岁多,她其实是喜欢跳舞的,在她状态特别好的时候,家里开着音乐,她会自己创作舞蹈动作,而且节奏点卡得还蛮好,舞感乐感都挺好。跳舞跳了差不多一年了,在这个过程中群体表演一次和一次比赛都表现得很好,每次表演完之后都特别开心,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获得成就感的开心。
就是一点,她每次上课前都很抗拒不愿意去上课,而且每次进教室都要跟我说必须看着她不能动。常常问我妈妈课什么时候上完,上完就不要报了,或者上课前总是抱怨说为什么总是要跳舞,能不能请假。
有时大清早起床就问我今天要不要跳舞,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一说要上她就要哭很难过的样子。
我知道报培训班最好按孩子的意愿和兴趣来报。我没有报多,就一个舞蹈,而且我能感觉她其实是喜欢的,只是她没有安全感,我知道她的一切都是我给她造成的,我也知道我得自己去改变。但每次她那样子,我就很容易痛苦焦虑,我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给她说给她力量!



小芭答:你好。


女儿的一切,不一定都是你给她造成的。


你是生她养育她的妈妈,但你不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养育她,你是一个处在系统中的人。


什么意思呢?


你从小是在你父母(养育者)的家庭里长大的;


从迈入学校大门开始,你是在某个小学、中学、大学里受教育的;


你的原生家庭,你读书的学校,是处在一定的社会之中,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的。


你的父亲母亲用什么方式养育你,你的学校给你什么样的教育,你所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给你什么样的规训,你成长过程的时代背景对人有什么样的主流要求,所有这些,都不是你能决定的。


上面这些因素,与你「作为一个人的生物机制+作为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自由意志)」循环地共同作用,成就了现在的你。


现在的你,有“妈妈”这个角色,有“妻子”这个角色,还有你的职业角色,还有作为你自己的那个部分。这几重角色,每一个对你都有不同的要求。



现在,你的女儿要从小长大,同样受到这诸多因素的影响。


就拿你送女儿去舞蹈班这件事来说,这其中有几种成分在里面?


❶ 你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想让孩子太累,只给她报了一个兴趣班。


❷ 你尊重女儿的个体特点,送她去学舞蹈班是因为她的确喜欢跳舞,的确擅长跳舞。


❸ 你送女儿去舞蹈班,可能还有一层出发点是为了让她锻炼身体,有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能。


❹ 可能还有一个考虑,你为了让女儿学习一项技能,多一项才艺,将来更有竞争力。万一孩子跳得特别好,没准将来还能以此谋生。


这里面,是不是有当下社会环境的影响(甚至是要求)?


“现在这个时代,哪个家长不给孩子报个班,学点才艺?别人都学,你不学,你怎么跟别人竞争?”这种声音,是不是无声或者有声地环绕在我们四周?你作为家长,能不为孩子考虑这些吗?



回到你女儿每次上舞蹈课前都很抗拒这件事。


有没有可能,她的抗拒,跟她「有多少安全感」没多大关系,而是像跑步的人每次去跑之前也会在心里说“啊!真不想去跑!能不能这次不跑了?想到要跑5公里就好累。为什么要给自己定下这么难的目标?我是不是闲的?”


而当他们走出家门,或者站上跑步机,迈出了第一步,接着第二步,不知不觉跑起来,开跑前的所有念头都消失了。


跑起来后的愉悦是真实的,开跑前的痛苦也是真实的


跑起来后的愉悦是身体分泌的多巴胺、内啡肽给的,开跑前的痛苦是「不能安静舒服地待着、与惯性的对抗」带来的。


如果你女儿每次上舞蹈课前痛苦,开始上课、跳起舞来后就投入进去、享受其中,那么,可以在她每次说不想上课要哭时,回应她当下真实的痛苦。


例如,对她说:


“你现在想到上舞蹈课,上课拉伸的时候腿会疼,而且老师会要求你们做好多动作,想到这些就有点不想上课,是吧?”


“嗯,上舞蹈课的确是会累,会不舒服。”


“嗯,妈妈听到了,你这会儿有点不想上舞蹈课。”


“嗯,你想到上舞蹈课就觉得挺难的,是吧?咱们这会儿不上,咱们这会儿在家里吃饭/咱们这会儿在路上走。”


类似这样,描述她此刻的内心感受,或者复述她的话,让她的感受被看见。然后,做此刻正在做的事。到了去舞蹈班的时间,就去。




● 插图为Milton Avery画作。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

这一句简单的认可就会构成一个重要信息

电影《头脑特工队》2·所有情绪本质上都是为了保护我们





孩 子 是 脚   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李跃儿芭学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