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与科技领域大咖齐汇杭州 聚力共绘互联网法院未来蓝图——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新时代司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杭州互联网法院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在涉网案件审判和诉讼智能化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凝聚各方智慧,为互联网法院各项试点工作建言献策,确保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2017年10月30日上午,杭州互联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以改革精神高标准推进试点工作”为主题的专家咨询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如下(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志刚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刘庆峰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董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汉东 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
陈 刚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大数据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宗年 中电海康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所长,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江洪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姚 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贺小勇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贸区法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章靖忠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律师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主任
黎 宏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党委书记,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
特邀嘉宾:
陈 龙 浙江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公安部网络安全专家
毛煜焕 浙江省优秀法学青年、浙江省法院审判业务专家、刑法学博士、临安区人民法院院长
牢记使命 开拓进取
仪式伊始,杜前院长对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试点以来的工作情况。
杜前院长表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把成立杭州互联网法院记入了十八大以来的大事记,深深感受到党中央对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关心和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和浙江省委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予了互联网法院极大的支持。如何更加有序地推动整个试点工作,在创新和法律规定的框架之内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突破点和平衡点,需要委员会专家们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多方面深层次的启发和帮助。
杜前院长提出,杭州互联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后,非常期待委员专家与我院在三个方面共同探索:一是共同提炼互联网治理领域的新规则。虚拟时代的网络、法律仍有留白,但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所以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和专业知识支持,在互联网治理领域有新的突破。二是共同打造互联网审判的新标杆。互联网审判不仅是对规则的探索,也是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一个全新的试验田,把科技的力量更多的植入到司法当中,共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共同描绘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新发展。 “未来已来”,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去迎接,去拥抱。未来的法院已经能够接触到,值得畅想和实践的事项需要我们去共同描绘。作为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我们应该为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未来法院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委重高明 集思广益
随后,杜前院长为各位专家委员颁发聘书。
群贤毕至 共话未来
专家委员们在咨询会上以自己所在领域的专业见解,对杭州互联网法院改革推进建言献策。
在职能定位上,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审判模式创新改革的重要一环,需要探索涉网纠纷跨行政区划管辖,拓宽管辖范围;在智慧法院建设上,需要增进与尖端技术的结合,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司法审判工作中的应用;在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上,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专家型队伍,构建律师、仲裁等参与的综合解决机制,充分借力;在智慧审判改革上,需要形成案例大数据、审判大数据,通过大数据集成分析技术,提高当事人对自己诉讼行为的预判能力;在电子数据突破上,需要从电子数据存证、取证、司法鉴定和保全等方面进行探索,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在举证责任分配上,举证责任分配是一个连接事实与规范关系的纽带,基于电子数据的虚拟性及当事人举证能力,需要探索新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在庭审视频技术上,为解决庭审传输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升级视频的编解码传输,使在线庭审更稳定;在审判系统升级上,需要发挥人工智能在对语音的审核、生成、提取的工作优势,将语音文本通过智能数据传输,利用大数据智能生成符合案件个性化的裁判文书。
杭州互联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为试点工作汲取了法学专家、科技大牛、实务先锋的真知灼见,在提炼规则、树立标杆,开启未来的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