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却还是没有改变?这本书透露了大秘密!

学员-简舒\Tina Tina自媒体
2024-09-05
专注做小红书陪跑、个人IP孵化、自媒体阅读写作培训


6月4日视频号直播间
读书营夏季招募第二场直播
记得点击预约哦!
↓↓↓↓↓

很早之前就在小红书上关注了Tina老师。

老师的短视频风格逻辑缜密、娓娓道来,里面全是阅读写作干货,我一下就被吸引了,把老师的视频刷了个遍,还做了许多笔记。

那时候老师还没有推出课程,直到今年再一次在视频号上刷到老师的直播,熟悉的风格、更多的干货,老师的专业和真诚再一次打动了我。

虽然老师也有阅读和写作的课程,可是直播间却一次又一次的和我们说读书的重要性,能劝一个是一个地劝我们要多阅读。

而阅读和写作也是我一直喜欢的,我想这么真诚而同频的老师一定值得我信任和追随。

看到老师推出了365拆书写作特训课,不仅课程内容丰富,竟然还能得到老师一对一的改稿,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上了第一节课我就觉得太值了,一直在不停地做笔记。

老师的课干货满满,而且非常的落地实操。

以前看了书不知道怎么动笔的我,也慢慢的能把一本本书写成上千字的拆书稿。

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重新找到了自信,原来我也是可以写出新媒体文章的。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阅读,想学习写作这项技能,强烈推荐你关注Tina老师,报名365拆书写作特训课。

用不到一顿火锅的价格,体验一次老师的超值交付。

上完课,你一定会感谢自己的正确选择!

以下为我的文章:

不改变=没学习


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却还是没有改变?


我这段时间看了周岭的《认知觉醒》,书中就揭示了这种现象,深度剖析了背后原因。


书中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改变了多少。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

看到《认知觉醒》中的这句话,我不禁想起生活中熟悉的一幕:

看到一个标题,点开一篇文章,

觉得很有道理,干货满满,急忙收藏起来,

又看到一个标题,点开一篇文章,

又像发现了新宝贝一样,马上收藏……


就这样循环往复,好像只要收藏了,就能学会这些道理、掌握这些干货。


但是现实往往是,你收藏了几百篇的干货文章,可真遇相关问题,还是仍然抓耳挠腮。


关上电脑,合上书,回到现实生活中,还是该干嘛干嘛,该为什么发愁,依然为什么发愁,生活没发生丝毫变化。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他看书的标准是:

这本书只要有一个点、一个道理能够触动我,就是超值了,

其它的东西忘了就忘了吧,与我何干?

这一点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们普通人看书喜欢通篇、逐字去阅读,想要记住所有内容。
看完之后感觉很有收获,但是很快就遗忘了大部分,一段时间后再拿起来感觉就像没看过这本书一样。


与其这样看了就忘,我们还不如只关注一本书触动自己的点。

既然能够触动你,就说明那个知识点是与自己的知识边界相近的,我们要想办法把它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记住这句话就够了:

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时刻记得这句话,你就不会再对一个触动你的道理、一个新知识无动于衷,而是会开始想办法,怎么才能让这个道理、这个知识为己所用?

《认知觉醒》一书的作者给出了三个非常好的方法:


第1个办法: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所有学习方式中:


听课、阅读、看图文等方式能够获取知识的比例只有不到20%,而用自己的话表述、教给别人能够获取知识的比例能达到90%甚至更高。


所以想要真正的掌握一个知识,把它变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你需要及时的进行输出。



首先,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知识进行表述。

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作。

一开始不必追求篇幅,写清楚自己的理解即可,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只是一句话,当然如有余力可以再进行延展,和自己的现实情况进行链接。

其次,试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教会一个对这个知识一无所知的人。

在你一遍遍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的时候,你会调用自己大脑中所有以往的知识,对这个新的知识进行接纳、融合、重装,这个内容就再次内化为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第2个办法:
在拉伸区持续努力

周岭说,要想真正的发生改变,就要把“认知学习”当成“技能学习”

把头脑中的道理变成行动的指令,细化成具体的目标,然后持续地去练习。

持续练习的结果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牵手连接,最终形成稳固的结构,一项新的技能才最终被掌握。

拉伸区就是在我们的舒适区和困难区之间,靠近舒适区的边缘地带,我们要尽量把目标和任务设置在这里。

通俗理解,蹦一蹦能够够得着。

在拉伸区练习时,我们会感觉到有一点难度,但是属于努努力、一伸手就够到的程度。


不同于在舒适区会毫无难度而无聊,或在困难区会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在拉伸区练习难度适中,反而是进步最快的。

周岭以女儿学琴为例,说明了在拉伸区练习的重要性。

一开始周岭女儿在妈妈的要求下每天练琴10遍,完成这一任务就可以了。

周岭认真听了之后,发现女儿在一些地方容易反复出错,于是他把练琴的计划,改成由练一首曲子变成只练一段,其中容易错的地方反复练习,只要能够流畅的弹3遍即可。

这样改变了之后,女儿很快进入心流状态,错误的地方很快就弹得流畅了。


第3个方法:

反馈反馈再反馈


还是学琴,《认知升级》的作者刘传的启蒙老师教学方法别出一格。

他从不让刘传学习乐理。

而是先左手弹一遍,再右手弹一遍,最后再弹一首完整的曲子。

然后让刘传照着练习,熟练了再进行下一段的学习。

就这样刘传只用了两年,就达到别人需要四五年才能达到的十级水平。


虽然不懂乐理,但是在一次一次的演奏过程中,刘传得到了周围人不断的赞许,这些正反馈不断冲击着那片叫自信的沙滩,也助力着持续练习的行为。

所以,想在一件事上获得持续的动力,就要不断地获取反馈。

这个反馈可以是别人给的,也可以是自己的反思。

只有得到即时的反馈,才能使自己的行动获得长久的动力。


写在最后

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它不能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你生活中的问题,那么这个知识再好、再有道理,对你来说也没有任何的价值。

所以,要想获得真正的成长,不要痴迷于看了多少书,报了多少课。

而在于所学知识给你带来了多少改变,它们有没有变成落地实操的方法,真正的应用于你的生活?

希望给这篇文章能给你些许启发,大家加油!下期见!


我是Tina,浙大新闻系硕士毕业,做了6年电视新闻记者,2年500强品牌公关经理,目前自媒体创业已经5年。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

文末送福利!

福利来啦!
福利来啦!
福利来啦!

如果你也有意向打造超级个体,在互联网上寻得破局,可以扫码链接我本人,我会送你两份资料:


①小红书运营模式地图(帮助你公域快速起号)②知识付费sop流程图(汇总我从0到7位数的步骤和打法)
另外,额外赠送自媒体交流群,都是做自媒体或者想做自媒体的同频者,入圈子交流最新自媒体信息。
所有添加微信的人,需备注:公众号粉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Tina自媒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