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啃了3遍,这3个顿悟直击灵魂

学员-紫菱\Tina Tina自媒体
2024-09-05
专注做小红书陪跑、个人IP孵化、自媒体阅读写作培训


7月1日中午直播间
继续分享自媒体运营干货
记得点击预约哦!
↓↓↓↓↓
这几天反复在听Tina老师的课,我敢说,这是我听过的最真诚、最落地、最干货的课程。

首先是被老师的经历打动,从电视新闻记者、到现在的自媒体创业者,老师的每一走走得扎实而坚定。

刚听完老师的前几节课,就被老师的真诚分享、细致讲解再次触动。

她真的是从读书方法、拆书方法、一个环节、一个步骤,手把手地倾囊相授。

我一定要跟随老师一步步走下去,因为我知道跟对了人,就会走对路!


以下为我的文章:


最近在读的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看书名是一本童话故事,其实是一本心理学入门读物。



这本书是这两年大火的一本书,无数人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自己,疗愈了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伯特·戴博德,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

本书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书中讲了蛤蟆先生的故事。

它原本爱笑爱闹,但后面却陷入抑郁,提不起精神。

在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下,它找到苍鹭先生,开始接受心理咨询。

本书讲述的就是,在咨询师苍鹭先生的帮助下,蛤蟆逐渐了解自己内心世界,慢慢找回自信,走出抑郁的过程。

如果你有一些原生家庭创伤,但是又不愿去找心理医生。

那这本书特别适合你,你可以跟着蛤蟆先生一起,一点点去看见自己的疼痛,疗愈曾经的创伤。

这本书特别适合你自己静静地细看,我今天会在文章中总结书中的3点精华,希望给你带去启发。

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这是第一次咨询面谈结束后,蛤蟆先生悟到的道理。

第一次见面时,咨询师苍鹭问蛤蟆:你为什么来这儿?

蛤蟆老老实实地回答:是他们让我来的,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

“他们”是蛤蟆的朋友们——獾、河鼠他们几个。

蛤蟆的回答,苍鹭显然不满意,他不得不耐心地为蛤蟆普及:

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才想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才能真正合作。

蛤蟆同意与咨询师合作,但他也在离开时,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而苍鹭直视蛤蟆先生的眼睛,回答说: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这句话触动了蛤蟆,也触动了书本前的我。


是的,一切改变,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自己。

它不取决于爸爸妈妈的嘱托,不取决于朋友的建议和担心,甚至不取决于你遇到的是什么级别的咨询师,而取决于自己是否有探索改变的意愿和决心。


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


在蛤蟆与苍鹭接下来的咨询交流中,蛤蟆开始明白,人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


当我们处于这一状态时,某种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并做出自动反应。

比如,恋爱不满足你,你就任性、撒泼、怄气……,

跟小时候,父母不给买冰激凌,你撒泼打滚一样。

处于儿童自我状态里,我们学不到任何新东西,不会成长

我们会像个孩子一样,要求别人为我们的不快乐负责。

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

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他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他的观念和价值观。

这样的武断和盲目,没法给新知识、新理念腾出一席之地,一个人也无法进步。


生活中,有一类人,特别爱好为人师,不论自己的观点对不对,走到哪里都爱指点江山。

这种人,很明显就是处于父母自我状态里。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评估自己的行为,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都有生存价值。

但是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所谓成长,无非就是从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慢慢过渡到成人自我状态的过程。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生存的最高准则是——为自己负责。

为自己的情绪、行为、感受负责。

所以不要像儿童自我状态里的孩子一样歇斯底里,那无非是渴望用情绪去操控别人为你负责;
也不要像父母自我状态里的父母一样好为人师,尊重每个人的意向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做的是以成年人的姿态为自己的所有情绪、所有结果负责。

从人生四坐标,重新审视人生


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这期间发生的一切对我们影响重大,它塑造了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对待外面的世界,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并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

比如,小时候总是不被爱的孩子,就会把外界对他的冷漠,演变为内在的信念:我不好、我不配。

而这样的信念,在他长大后,依然根深蒂固。

只要有别人对他略有微词,他马上会对号入座,“你看,我就说我不好吧?我就说没人会爱我吧?”

他会不断在生活中找证据来证明他的信念和预期。


基于这样的心理过程,不同的人会而建立不同的人生坐标——

我不好,你好:这个坐标里的人,总会把自己当成生活的受害者,觉得自己不幸。

我之前就有个这样的朋友,其实她各方面条件很好,但是总是觉得自己是悲惨的人。

生活中没人会喜欢祥林嫂,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对她敬而远之。

我好,你不好:这种人喜欢站在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指责和怪罪别人。

这种不可一世的傲慢者,在我们的身边也不少见。

“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人,往往悲观厌世,这种极端的人,往往也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自杀。

而最好的一个坐标是“我好,你也好”。

这是一种成人自我状态。

这种人既能充分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并管理好情绪;
也能够辨识别人感受,共情别人。

跟这样的人相处是很愉快的。

你可以自查,看看自己是处于哪个坐标。

而不论处于哪个坐标,你都要明白:

我们的模式都有来处,小时候形成的定势,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但是决定不了我们未来的人生。


你意识到这点的那一刻,你的生命就迎来了全新的时刻,这是改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机会。

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就能打破从童年延续下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写在最后


一本薄薄的书,一个看似简单的童话故事,我反反复复读了三遍。


每读一遍就有一遍新的感受,每读一遍就仿佛和蛤蟆一起经历了一场心灵的疗愈,酣畅淋漓!


强烈推荐!



以上是学员投稿,每篇投稿,都会被精细化改稿。


如果你是拆书营或写作营的同学,欢迎积极投稿哦,大家的内容会被精细化改稿。


喜欢我记得添加我微信,我会送上粉丝大礼包。



文末给你送上福利,记得领取呀!

 


我是Tina,浙大新闻系硕士毕业,做了6年电视新闻记者,2年500强品牌公关经理,目前自媒体创业已经5年。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


文末送福利!

福利来啦!

福利来啦!

福利来啦!

如果你也有意向打造超级个体,在互联网上寻得破局,可以扫码链接我本人,我会送你两份资料:

①小红书运营模式地图(帮助你公域快速起号)

②知识付费sop流程图(汇总我从0到7位数的步骤和打法)


另外,额外赠送自媒体交流群,都是做自媒体或者想做自媒体的同频者,入圈子交流最新自媒体信息。


所有添加微信的人,需备注:公众号粉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Tina自媒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