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三季度资产缩水,IPO申购延迟后面临多重挑战
市盈率过高导致IPO申购延迟,资产虚胖的浙商银行还面临着业务违规和投资踩雷以及人事变动等多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IPO申购延迟后,浙商银行资产出现缩水。三季度数据显示,浙商银行集团资产总额1.72万亿,而半年报数据显示,资产规模为1.74万亿元。
资产小幅缩水约1.15%,浙商银行业务违规问题也比较严重,据统计,浙商银行2016年至2019年10月底,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浙商银行收到的罚单总金额为7310万元。此外,浙商银行相继暴出了多起“踩雷”事件,涉及乐视、盾安等危机公司以及P2P托管等高风险项目。再加上高管频繁变动,让业界对浙商银行的后续发展产生疑虑。
针对浙商银行IPO申购延迟以及业务违规等给浙商银行带来的影响,发现网记者给浙商银行发去采访提纲,截止发稿前浙商银行未就相关问题给与答复。
1
IPO申购延迟后三季度资产规模小幅缩水
浙商银行10月23日在上交所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初步询价结果及推迟发行公告》。公告中称,由于本次发行价格对应的2018年摊薄后市盈率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存在未来发行人估值水平向行业平均市盈率回归、股价下跌给新股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证监会公告〔2014〕4 号文)要求,发行人和联席主承销商必须在申购前三周内连续发布三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因此申购也将同步推后三周。
对于IPO延迟申购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市盈率本身就是根据行业平均水平决定的,按照以往的发行情况,发行价格必须保证1倍静态PB(平均市净率),这就造成首次公开发行时,市盈率普遍高于行业平均的现象。
实际上,最新上市的重庆农商行就因市盈率过高而延迟到10月14日申购。此前苏州银行、青岛银行也因同样的原因被延迟申购。
就在发布延迟申购后,浙商银行在10月29日发布了三季度财务数据。数据显示,截止三季度末,浙商银行集团资产总额1.72万亿,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44.03亿元,同比增长25.04%;净利润人民币114.08亿元,同比增长15.29%。
不可否认,不论是净利润还是营业收入等相关指标方面,浙商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都表现优异。不过,在净利润持续保持领先的同时,浙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在三季度出现了小幅的缩水。数据显示,浙商银行近五年来快速发展,总资产规模已由2014年的6700亿元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1.74万亿元。根据数据对比,三季度资产规模较二季度小幅下降约1.15%。
2
利润数据年报与招股说明书披露不一致
记者查阅浙商银行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和历年发布的年报数据发现,部分数据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其中营业利润和其他资产两项数据差别较为明显。
营业利润方面,浙商银行发布的A股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2018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327935.50万元、1369036.90万元、1388190.90万元;而浙商银行2018年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339155.90万元、1370675.80万元、1385050.10万元。(浙商银行年报中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数据一致)
年报数据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营业利润金额相差11220.40万元、1638.90万元、3140.8万元。实际上,2015年的数据也比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数据要多出8051万元。
3
高管人事频繁变动
不仅如此,浙商银行近年来高层变动比较频繁,仅2018年就出现了多次“人事动荡”。2018年3月份,浙商银行原副行长叶建清赴任温州银行任董事长;2018年4月18日,浙商银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原行长刘晓春离任,辞去了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兼行长等职位,同时宣布原副行长徐仁艳担任行长;2018年12月17日,浙商银行对外发布了《关于张长弓职务解聘的通知》,其中披露了该行副行长张长弓向董事会提出辞职,并获得解聘回复。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高管频繁变动显然给企业经营带来一些影响。
4
踩雷乐视网辉山乳业等多家企业 合规经营需补上
人事动荡的同时,该行的内部管理和经营风险问题也暴露出来。统计发现,浙商银行从2017年总营收与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下滑至个位数之后,相继暴出了多起“踩雷”事件,涉及乐视、盾安等危机公司以及P2P托管等高风险项目。
最近的一次踩雷事件是,10月21日,ST新光发布“新光圆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大诉讼”的公告。因新光集团逾期归还本息,被浙商银行起诉,诉讼金额为20.81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由于乐视网等系列风险事件引发社会和投资者关注,2018年5月2日,浙商银行董秘兼副行长刘龙和部分资金部门负责人对业界关注的系列风险事件作出回应。
在乐视网股票质押形目中案中,2015年7月-2016年4月期间,浙商银行做了5笔乐视网的股票质押项目,涉及金额分别为10亿元、5.5亿元、10亿元、8亿元、5亿元。浙商银行方面曾在5月提到,其中4笔已经正常结清,1笔业务将近8亿元已被列入次级类并计提相应拨备。
在2017年的辉山乳业一案中,浙商银行相关人员表示,浙商银行对辉山乳业的贷款是7亿元。
此外,2018年8月份,浙江知名民营企业盾安控股出现450亿元债务危机震动市场,浙商银行作为盾安控股的12家主要授信银行之一也被牵涉其中。涉及贷款金额4.7亿元。浙商银行在盾安控股债务危机解决过程中表示,“不抽贷、不断贷”,从目前来看,相关债务仍未解决。
除了踩雷系列的风险事件外,浙商银行信贷方面的违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理财业务方面较为突出。
通过数据梳理发现,2016年至2019年9月底,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浙商银行收到的罚单总金额为7310万元。其中,2018年11月因理财违规事件而处罚的5550万元,在总罚单金额中的比重达到75.92%。进入2019年不久,浙商银行就已经收到了罚单,2月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4类违法行为共被罚没190万元。
2019年6月30日,浙江省第九巡视组向浙商银行通报了巡视情况。主要发现该行党性观念不强,“三重一大”制度不够健全,大额装修资金使用把控不严,人才储备不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够彻底,多家分行规矩意识较为淡薄,部分违规违纪时有发生。
另外,公司还面临大量的诉讼缠身。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银行尚未了结的重大诉讼案件就多达183宗,涉及金额达98.07亿元。
频繁的踩雷以及业务违规,也折射出浙商银行这些年在资产规模扩大过程中,对内空管理有所放松。
随着浙商银行A股IPO上市,未来迎接浙商银行的竞争和风险压力都会越来越大。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浙商银行如何直面来自“宏观环境和盈利模式”等多重行业挑战?
(发现网记者罗雪峰 周子章)
●在线教育赴美上市第一股51talk,上市三年为何还未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