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国城市消费的冲击影响报告出炉
4月24日,CWM50青年学术论坛召开“新冠疫情下的中国城市消费冲击研究”学术报告研讨会,报告由CWM50特邀研究员、湖畔大学特聘教授唐涯牵头。
此次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的冲击巨大,而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商品、不同收入人群受到疫情的影响以及后续消费恢复的程度都存在很大差异。根据唐涯的报告,2008-2012年间,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型,从投资驱动、制造业驱动转向了消费驱动和服务业驱动。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因此,此次疫情对消费造成的冲击对整个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报告通过对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大数据的研究,分析了消费受到冲击的总量,以及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城市的分布,总结了各个城市在外生冲击下的消费韧性,并深入讨论了影响消费冲击大小的因素。最后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消费提振的政策建议。
与会专家对课题报告的价值进行了深入讨论与评价。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许宪春认为报告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数据研究城市消费的问题,数据准确性较高,时效性较好,结论的可信度较高,有助于从更多角度展示城市的消费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认为因为当前要解决中国经济的恢复问题关键是要把消费拉上去。目前出口面临很大压力,如果国内消费不振则可能会造成复工复产后的供给过剩。报告的价值就在于从消费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认为报告从消费结构和消费区域的差异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非常有说服力,对城镇化相关政策和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大价值。同时他也强调了专业化分工对于提升消费韧性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了中国区域间消费习惯的巨大差异。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报告对于我国区域政策、宏观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大价值,特别是对于刺激政策的借鉴和研究可以应用到目前我国应对疫情的刺激政策中。但同时朱宁也指出,报告提出的利用电子支付渠道发放消费券的建议的确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但是从公平和效率上都有欠妥的地方,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认为可以把移动支付数据和微观数据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间边际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差异。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万广华以东北地区为例指出了地区间消费习惯的差异,并提出了注重弱势群体和农村情况的研究方向。他同时建议一是对暂时性和结构性的影响进行区分,二是对疫情本身、收入和预期的影响进行区分,三是分析报复性消费的程度,四是分析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清华国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卓认为,疫情使个人受到了流动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更多依靠存款支撑,还是依靠互联网借贷维持基本生活,是值得研究的视角。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报告有助于丰富对消费问题的理解,对于进一步提高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有参考意义。他指出了目前民生和经济方面面临的三个问题:一是受到冲击较大的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二是农民工的纾困问题,三是如何把经济恢复到常态化。对此,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降息、税费减免非常有必要;二是提高企业收入,如通过公共工程项目带动企业收入增加,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复工;三是对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进行补贴。最后他指出,疫情提供了一次改革的机会,包括都市圈建设相关土地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会议由CWM50青年学术论坛执行秘书长冯明主持。
5月2日(周六)19:30,疫情对中国城市消费的冲击影响报告将在《国民财富大讲堂》第十六期节目中首次公开发布。报告牵头人唐涯将在节目中讲述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城市消费力图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共同参与发布,并将对报告进行深入点评。
长按图片关注CWM50公众号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 2012 年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www.cwm5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