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陈健:如何欣赏中国园林
园林不只是建筑,而是文化与审美的载体,是一个时代一群人的生活样貌的活化石。中国的传统园林本来长什么样?园林主人的气质,是如何决定园林风格的?我们如何欣赏一座园林的美?
古典园林专家陈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传统园林史,从事消失园林的复原工作,并致力于将中国园林的精髓用于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和规划。本文选自陈健教授在苏州园林研学的讲座分享,有适当删减。
如何欣赏中国园林
陈健
全文一共11961字,45张图,全部看完约需要19分钟。
▲品园九项
01
位置
郊野地,中国古代的城都有城墙,城外为廓,廓外为郊,郊外为野,郊野地就在城外面;村庄是另一类人工地;江湖地就是在江干湖畔;城市地,就是在城中造园。
△寄畅园位置图
02
布局
△拙政园 摄影©杨先
△ 网师园
《左传》曰:“光者远而自他有燿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光如镜,故谓之景。阴光即反射之光,阴光如镜又可引申为“境”。《广韵》:景,大也。明也。像也。光也。炤也。
△ 环秀山庄
03
叠山
△ 飞来峰 摄影©杨先
△ 清代戈裕良在苏州叠的环秀山庄
△寄畅园·无锡
△花港观鱼 摄影©杨先
△ 曲院风荷 摄影©杨先
05
花木
世界各地的园林,唯一不能或缺的就是花木。你能想像没有花木的伊甸园吗?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花木,我想讲以下几点:第一是对苏州几个园林花木的调查数据。第二是《园冶》中的花木。第三是画理与植栽。第四是种植的诗格取裁。第五是花木比德。第六是补种的败笔。
第一,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我的研究生团队几年前对苏州园林的植栽做过调研。主要选定了拙政园、留园、怡园、沧浪亭、狮子林、耦园、网师园和艺圃8个园子。8个园林中植物总数是56科118种,其中8个园林共有植物29种,占24.5%。
这29种植物分别是:白玉兰、腊梅、垂丝海棠、梅花、紫藤、黃杨、山茶、紫薇、迎春、桂花、孝順竹、南天竹、芭蕉、沿阶草、罗汉松、银杏、牡丹、广玉兰、石榴、洒金珊瑚、毛鹃等。
8个园林中,藤蔓类植物10种,草本类12种。常绿乔木14种,落叶乔木37种,比例为1:2.64。常绿灌木17种,落叶灌木18种,几乎1:1。118种植物中,本土植物76种,占比64.4%,外來物种如夹竹桃、广玉兰、红花酢漿草等明显为今人补种。
通过对苏州8个园林的摸底,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江南古典园林的植物种类并不很多,面积最大的拙政园有85种,网师园46种。第二,古典园林中约70%的植物是本土树种,即使国外或外省树种也是驯化良好的。今人的补种要慎用外来物种。例如,红花酢漿草在古典园林中十分不协调。第三,苏州古典园林常绿和落叶的总体比例约为1:1.8。第四,地被植物,沿阶草非常适合于古典园林。
△ 《园冶》中涉及到的29种植物名称及出现次数
计成所钟情的花木并不多,而且都是江南地区乡土植物。除此之外,计成还介绍了植物的搭配方法,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 见下表。
△ 《园冶》中植物与其他景物的搭配
除《园冶》外,文震亨的《长物志》,沈三白的《浮生六记》,李渔的《闲情偶寄》都有很精彩的种植方法。但集中谈花木另一本是陈淏子的《花镜》。
第三,按画理植栽。很多人看中国园林都以为中国园林的植物是自然生长的,而西方园林的植物是经过人工修剪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 陈淏子所著园艺学专著《花镜》
我们的植物也经过精心修剪,无非是修剪的标本不是几何形体,但也并非自然中的树,而是我们画谱中的树。
中国园林中的植物看上去都保持着自然的形态,这种自然形态,实际上是经过长时间的修剪而得来的。
这是芥子园画谱里两棵树的种法,一大一小是这种关系,两个差不多一样大就呈现另一关系。植栽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左顾右盼,扶老携幼。
△ 芥子园画传·树谱·大小二株法
△ 芥子园画传·树谱·三株对立法
从基本的二棵树出发,经三棵、五棵、七棵而到达树林。这些画谱中树的关系也符合计成所说的“参差之杂树”“深树”。中国古人种树是把树当成人来看待的,用的词都是描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词汇。
西方人喜欢把树裁剪的方方正正,雕塑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那是他们心目中的几何式的世界观。在他们心目中,植物是一个物。
宋代韩拙《山水纯全集》提出春英、夏荫、秋毛、冬骨之说。郭若虚《山水训》展开为:“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所谓春英,表现在花木上便是“叶细花繁”,应种植先花后叶的树种,迎春、连翘、紫荆,还有现在流行的樱花是首当之选。
夏荫,叶密而茂盛。应选阔叶乔木如梧桐、鹅掌楸之类,以达到“浓阴匝地”的境地。
秋毛,叶疏而孤零。色叶树如枫香、三角枫、鸡瓜槭是首选。
冬骨者,叶枯而枝槁。落叶树冬季落叶后,枝干裸露,是称冬骨。
前面调查可知,苏州园林中落叶与常绿之比为1.8:1。
清代画家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提到,水边湖岸植树,一选“耸直而凌云”的高树,二选“欹斜探水”状的老树。李成《山水决》有“断岸必欹木,取势根株”;清代蒋骥《读画纪闻》中说,水边之树应选“纠曲之状者”。
以上内容可以总结为,按画理植栽。
△ 郭庄 摄影©杨先
第四,中国古典园林植栽的另一个方向是按诗格取栽。明代陆绍珩在《醉古堂剑扫》中说:“栽花种草全凭诗格取裁”。植栽按“诗格取裁”是如何实现的呢?
中国是植物大国,也是诗歌大国。从《诗经》《楚辞》始,咏花木的诗词可谓精彩纷呈,这些名篇佳句构成了“诗格”的范本。
我们以唐诗为例,上文计成在《园冶》中提及的29种花木,唐诗中几乎都有相应吟咏的诗句。
以竹为例,唐诗中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的“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杜甫《佳人》中的“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之“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之“道人庭宇静 ,苔色连深竹”;王维《山居秋暝》之“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之“孤灯寒照雨 ,深竹暗浮烟”。
选定某一特定区域,按“诗格”意境安排种植后,还要“点睛”,这往往由屋宇上的扁额和楹联来承担。还是以竹为例,翠玲珑是沧浪亭后部一座曲尺状建筑,庭院内群植淡竹,无一株其他花木杂种其中,故命名为“翠玲珑”。
该名取之苏子美《沧浪亭怀贯之》中的“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杆翠珑珑”。
△ 沧浪亭 翠玲珑
倚玉轩位于拙政园中部,远香堂西侧,三开间东西向,周围乔木高耸,不宜群植竹,在轩的南窗前的隙地上,点植慈孝竹。其名出自文征明《拙政园图咏》中的“倚楹碧玉万竿长”。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立面实无主次方向之分,有时每一个立面都可以主导一个景区。如无锡寄畅园的卧云堂,西向名卧云堂,东向则名香蒨,东院遍植桂花。
花木比德和补种失误今天我们省略。
06
建筑
园林中的建筑跟一般的建筑不是一回事。
具体来说,园林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总体布局上,园林建筑往往以“散漫”形态呈现。散漫的根据是形形色色的景物。一方面,建筑无论大小形制,都是观景的场所,另一方面,建筑自身也是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角。
第二,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常常是所谓“单体建筑(one-room-building)。
菲利普.约翰逊认为单间建筑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建筑,沙特尔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万神殿,朗香教堂都是经典例子。由约翰逊庄园可见,他是坚持一室一用的:自宅、书房、客房、电影院……莫不如此。
所谓单间建筑,就是取消隔墙,每一段墙都是外墙--内外空间的界面。盖里持同样观点,甚至我们可以认为,由单间建筑组织的房屋群落构成了盖里的空间哲学,而后者与中国园林不谋而合。盖里说,如果是住宅,就能盖成一群单间的厨房、客厅、饭厅、卧室,最后就形成一个群落。
△ 郭庄 摄影©杨先
盖里认为,乔治.莫兰迪所画的瓶子就是一个“瓶子群落”。“群落”把空间规模缩小,无须装饰就能人性化,自然地将生活与空间融合为一体,因此每个单元都可凸现特色,进而强调其重要性。建筑群落就是一场空间游戏。一栋建筑本身可能很乏味,但如果与其他建筑排列在一起,就创造出一个有趣的整体,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群落是通过廊和“半间”组织起来的。计成认为,半间并不是对三间五间的形制的反抗,也不是对基地限制作出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主动的空间组织策略。“通前达后,生出幻境,全在斯半间中”。
第三,园林建筑没有主立面,或者说东南西北都是主立面。因而歇山和卷棚是最常见的屋顶形式。有时建筑的四面都设围廊及门洞,甚至为了引导不同的景区而使用不同的扁额和对联。
第四,园林建筑的同构性。什么叫同构?你把一个亭子加上4面墙,它就是阁,再扩充一点就是厅,再把它放大一点加成两层它就是楼。
另外,园林建筑的构造及材料也是一样的。
中国建筑的材料无非就是两种——土木。土,可烧成砖瓦,砖可以砌墙,可以铺地,可以打磨后做内外墙装饰,可以做屋顶,可以做凳面,可以做漏窗,还可以做砖雕。同样,瓦片可以做屋顶,可以做铺装,可以做漏窗等等。
然后木头可以做隔扇、柱、梁、桁、椽、门、窗、木雕及家具,一张雕花大床即是一间屋子,一把太师椅的构造与建筑同理。
△ 郭庄长廊 摄影©杨先
第五,尺度化。尺度化即是计成所说的“得体合宜”,它体现在万物关系之中。有时中国园林并不遵守“人是万物尺度”这一理念,继而营造出许多“非人”的尺度。
极小的葫芦门洞是要与小院相宜;缩小的亭子是为了与山相宜;放㡳的游廊是为了与水面相宜。观看倪云林的《容膝斋图》你会发现,人造物(亭子)可以小到不可容人,但树亭山水合谐。
亭子是园林建筑中最重要的,其次是廊。亭子除了看风景之外,亭子本身还是一个造景的对象。在中国园林建筑中,厅堂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 亭· 水绘园·如皋
水绘园的三角亭故意做小,因为水绘园水面太小了,只有把亭子做小,小得像玩具一样的,才能协调。
拙政园这条水廊是我认为中国园林里最好的廊。它不在一个平面上的,它是斜下来的,竖向上它有蜿蜒,横向上它有曲折,临水,旁边的漏窗又能够把别的景透出来。
△ 拙政园长廊 摄影©杨先
07
文字
文字是作为中国造园的一个重要元素出现的,也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特有的。
文字是中国园林诗性的体现。没有文字的中国园林是不完整的,因为中国园林追求意境,文字能形成蒙太奇的效果。
比方说苏州的拙政园里有一个“与谁同坐轩”, 是一个扇形的亭子,清代的时候建的。
如果你是一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怎么了解的情侣,你看到与谁同坐轩,会理解为就我们两个同坐吧?
△ “与谁同坐轩”,苏州拙政园
如果你是一个对古典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马上知道“与谁同坐”出自苏东坡在杭州时写的一首词:“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旁边的对联出自杜甫在四川修觉寺写的《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你又能联想到杜甫当时的心境。
一个与谁同坐轩,有几种不同的时代、场景的叠加,这就是文字的魔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诗对空间来说,就是形成空间蒙太奇,形成空间叠加。文字在中国园林里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一个造园艺术不可或缺的元素。
△狮子林·探幽 摄影©杨先
中国的园子很讲究名字,寄畅园,寄畅是王羲之的”寄畅山水阴“,拙政取自潘岳《闲居赋》。
中国的园林墙上还有碑刻,把历朝历代的关于园子的各种诗歌刻成碑嵌在墙上,当你读碑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读历史。
我认为,陈从周先生可以称得上中国最后一个文人造园家,他最后造的几个园子都会请当时富有学养的一群朋友来写字,命名,写对联,赋诗,比如豫园完成后就出了一本《豫园新咏》,楠园建成后又出了《楠园新咏》。
苏堤,是苏东坡在杭任职时候修过的堤,郭庄建成后有阁名景苏,由数学家苏步青题写。
△郭庄·摩月·景苏阁 摄影©杨先
所以说文字与园林是相得益彰,中国文化真正的根就在这些方面,园林是个集大成者。
现在园林中增设了很多指示牌,这类文字我称之为“剧透式文字”。
近几年,管理者在文化遗产的园林中增加了很多宣传性文字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我以为大可不必,因为游览园林正是一种传统文化浸染。
我不是危言耸听,现代人对文字的敏感正在消逝,这跟水源的枯竭是一个道理,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08
主人
计成将园林主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拥有园林的人,还有一类是主持设计的人。
明代以前,两类主人可能集于一身,对中国文人来说,诗画是基于素养。晚明时期,职业的园林设计师才出现,如计成、张南垣等。
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又提出第三种主人—大主人,这类大主人接近于造物主了,他们可以“罗十岳为一区,驱五丁为众役”。这类大主人的造作就是“天作”,其成就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堂。
从园林历史大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凡是由文人造的园我们可以统称为文人园,它们属于文人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他人造的园林也无不打上自己阶级的铬印。
杭州有一个著名的胡雪岩故居,它里面有一个芝园,就是一个商人园林,特别奢华。胡雪岩故居最大的特点就是炫富,商人的特点是有钱,他真诚的表达了自己的特征。
△胡雪岩旧居 摄影©杨先
扬州园林大部分都是由盐商建的,所以说扬州园林格局跟主人的出身有关系。文征明总体上是一个文人,他参与的拙政园就会有另一种面貌。
大主人也是有地域性的,所以中国的山水不同于阿拉伯的环境。收拾大主人的“残山剩水”是造园主人的出发点。园林的主持人对园林也是十分要紧的,寄畅园出自张派叠山,品格自然很高;环秀山庄由戈裕良主持,因此才能成为绝品。
09
游戏
园林好不好?要看人在园林中能不能获得游戏感的体验。
什么叫游戏?真正能表达你本真状态的行为叫游戏。孩子为什么会疯玩一天,那是孩子们活在游戏状态,而这种状态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就没有了。
古人造园林是为了游戏,古人追求保持一棵赤子之心,古人叫“童心”,也叫“无机心”,那就叫游戏状态。
△西厢记
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首次对游戏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思考。伽达默尔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我表现”,最初起源于精力过剩的现象。
所谓“自我表现”,我们从儿童和动物身上看得很清楚,它首先不是为“他人”的表现,它是一种不可遏制的“自为”的行为。正是在“自我表现”之中我们才认识到“表现”对于生命的本源性。
游戏首先是一种“无目的性”的活动,但游戏过程又显示出某种“内在的目的性”,我们称之为“无目的的理性”,比如对弈是为了赢得对方,此处“赢”似乎是目的,但“对弈”活动本身不含任何目的,如今的竞赛,已经是游戏的高度异化。
园林是一种游戏。竞赛性游戏的“场地”,小猫的线团,雅集中的园林,都可以称之为游戏中的他者。园林这种特殊的他者,以其充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更具有主动性。
△西园雅集图
因此园林在雅集中有时是“他者”,有时就充当游戏对手。雅集是一种典型的游戏。它们有时表现在游戏自身,有时表现为节日。
园林,作为雅集游戏的组成部分,有时是“他者“,有时甚至主导游戏的节奏。雅集的“雅”,主要体现在诗歌唱和之中。雅集的“集”主要体现在节日对人的聚拢。园林的山石、理水、屋宇、花树分别在雅集中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游戏。
△曲水流觞
我们能进入游戏状态的,就是节日。兰亭雅集本身就是三月三的上己节。所以“曲水”才会慢慢地固化为园林的代名词。后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流杯亭”,本质上是对“曲水”拙劣的模仿,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流杯”是“曲水”的反面。
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在玩游戏,那叫浅层游戏,比方下棋;真正最佳的是人和自然在玩游戏,曲水流觞就是人和自然同处在游戏中。
杭州游记丨园林人的杭州正确打开方式
深度丨曹林娣谈苏州园林:造园如作诗文,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一百年后,我们还有中国园林可看吗?|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