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上半年数字营销十大观察|SocialBeta 年中特辑
2018 已被划去 1/2,品牌营销与消费者生活继续相互融入、渗透。上半年,SocialBeta 在观察 400 多支广告片、800 多个品牌案例,与 1000 名以上专业消费者持续深入沟通后,特推出 2018 数字营销年中特辑。
昨天 SocialBeta 从品牌创新营销现象的视角,梳理了上半年表现突出的五大营销现象,带你用一张图看上半年品牌如何与消费者沟通。今天,精彩继续,我们将从这五大营销现象中再拆解,并纳入更多营销视角与维度,特推出《 SocialBeta 2018 上半年数字营销十大观察》。
观察一:快闪营销变「慢」,「改造」正重塑品牌的线下跨界
快闪营销席卷了 2017 ,但 SocialBeta 发现,今年上半年在线下开快闪店的品牌似乎变少了,就连去年对快闪营销最为热衷的饿了么今年也尝试和商铺长期合作开「慢闪店」。是的,在经过逐渐套路化和模式化的快闪风潮后,快闪营销并不是变少了,而是变「慢」了。而当品牌放慢占领线下的急促脚步,也在更清楚地了解如何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
从网易考拉的「一物一世界」生活美学展到一点资讯的五感书店,从戴森的「吸尘器博物馆」到苏宁易购的「家电博物馆」,上半年,品牌们热衷于「建馆办展」,根据自身调性,构建原生表达的「新概念」。快闪变「慢」,最主要体现在品牌对于线下营销的精耕细作上,不再是借由快闪,一次引爆,一场话题,一闪而过,而是不断扩容品牌与用户沟通的线下场景,同时让这种沟通成为品牌的一种自我 IP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知乎接连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地举行的「不知道诊所」巡展。
借助场景概念营造「仪式感」是品牌线下概念展的重中之重。如映像馆、艺术展、美学展、实验室这样的实体场景被嵌套在品牌的线下概念场景中,并借由文字、图片、视频、装置去扮演传递品牌信息的展品,希望用户能够通过这一中介领略到品牌想要传递的价值。 而杜蕾斯的爱情薄物馆,抖音的 24 小时「美好生活映像馆」,京东在地铁站举办「新生活映像馆」,也为品牌原生概念展提供新的思路。展览并非一定局限在线下封闭式空间,线下半开放式空间或是线上虚拟空间一样能够完成品牌的诉求。
网易严选上半年与 MINI 以移动空间为主要场景进行了一场线下跨界,邀请陈鸿宇将一辆 MINI 改造成一间「可移动咖啡馆」时特地强调是在「改造移动空间」,其实不止是严选,「改造」成为这场由互联网品牌主导的的线下跨界营销的主题,知乎与网易云音乐上半年先后分别与亚朵酒店合作打造品牌主题酒店,也不仅是再酒店名前加上知乎或云音乐的名字,而是实实在在地改造了酒店的内部空间,将线上虚拟化的品牌体验搬到真实可感的线下场景中,更重要的是,这些品牌主题酒店是将长期运营的项目。这意味着,线下跨界对品牌而言不再是短期内的曝光,线下场景对互联网品牌已然是一个需要长期深耕的空间,而从酒店到移动咖啡馆,品牌也无处不在地融入我们的各个生活场景中。
SocialBeta 点评:
当下的品牌线下营销目标,其实已经从追求长短期的用户行为反馈,迭代为通过创造新的用户价值,满足用户需求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从追求 Action(用户转化)迭代为更加注重 Advocate (用户认同/认知)。
观察二:有限选择,无限表达,「轻游戏化」H5 成为品牌社交货币
提到上半年的 H5 营销,「测试类」H5 绝对是一大亮点。最早是由一支可以让用户自己拼贴组合全家福的「2018 汪年全家福」H5 制造了朋友圈刷屏,随后由网易云音乐的「你的使用说明书」引发的测试选择式 H5 被更多品牌所尝试。
对用户来说,测试是他们百玩不厌的游戏,分享测试结果也是显示自己的高智商或好人品的一枚社交货币。对于品牌而言,「测试类」H5 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活动引导环节,而且还能收集到用户数据,为下一次的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
但「测试类」H5 的出现早已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早在 2015 年就有不少品牌推出了这类内容。经过这几年的发展,SocialBeta 发现,在当下一支想要在传播层面获得成功的品牌 H5,在传播诉求上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品牌从最初的面向用户的品牌表达升级为帮助用户展现他们的自我表达。以「使用说明书」和「每个人都是一本奇书」H5 为例,这两个品牌就分别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解构自我的另类表达方式。其实这本质与去年年底大火的账单、歌单、旅行单等年终数据报告类似,只不过后者采用的是来自于用户的行为大数据,而前者则是基于用户在 H5 中答题似的互动。
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还原与再塑成为品牌洞察点,大众化、仪式感、日常生活,成为总结此类 H5 内容的通用关键词。品牌有意识地提取普世性话题,为用户搭建表意基础,用户只需负责选择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就能构造独一无二的内心场景。
测试类 H5 大多被包裹在游戏化的外壳之下,强调用户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力天然带有极强的传播力和分享欲,对品牌而言,具有极高地营销预热价值。知乎为预热线下活动盐 Club 之前推出了一支 H5《平行世界的你》,通过测试获得关于一段你是怎样的新职青年的描述,本质上可能与你是一本什么样的奇书没有任何差别。但正是这种巴纳姆效应的自我满足感,有效地帮线下活动盐 Club 进行了扩散。
SocialBeta 点评:
向内探索自我,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永恒关注的话题。「轻游戏化」H5的出现,让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拥有新的标识,关注焦点重新回归 「人」的本身,为个性、态度创造出不同的表达途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不仅仅只是品牌帮助用户进行的自我探索与表达,同样是品牌自身向内探索的尝试。H5自带的「轻玩法」属性,提供给品牌更多元的可能性。如何选择传播元素,融入品牌特质,如何把握内容营销中专业性与原创性的尺度,如何突出差异性,避免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这些都将是品牌自省的问题。
观察三:00 后来袭的新世代,年轻化营销也要更立体
随着平均年龄 19 岁的 NinePercent 与平均年龄 20 岁的火箭少女 101 成团出道,00 后正凶猛来袭,对品牌主而言,这也是一个强烈的消费信号,他们即将直面一群更年轻鲜活的消费新生力量,也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军。00 后在国外对应着名为「Z 世代」的群体, FastCampany 曾预测:到 2020 年,Z 世代将占所有消费者的 40%。
天猫在今年 4 月启用了成立以来的首位代言人——2000 年出生的 TFBOYS 成员易烊千玺。而他的队友,也是同龄的王源刚刚拿下肯德基,这也是王源今年以来的第 11 个代言品牌。此外,知乎的首位代言人选择了选择了刘昊然, NinePercent、火箭少女 101 出道即被多个品牌签下,品牌们正迫切地找寻与 00 后的对话方式,这一世代的偶像成为品牌的新选择。
而作为品牌最常规操作的代言人营销,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品牌针对代言人不再止步于官宣和 TVC,而是量身定制成一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 Campaign,不论是天猫打造的易烊千玺「21 天元气计划」,还是知乎的刘昊然「7 天助燃计划」,一个主题或话题串起方方面面,品牌更强调用更立体化的对话语境中与用户进行沟通。
SocialBeta 点评:
在腾讯此前对 00 后的研究报告中,关于 00 后价值观与消费观的形塑,提到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中学就开始与移动互联网触电的 00 后更早地认识这个世界,也形成自己的兴趣与审美。尽管在当下,代言人营销已经衍化成一场粉丝更为熟悉的「饭圈对话」,但如果品牌只是停留在此前的营销舒适区,而忽视代际差异在每一代群体中体现出的复杂特征,对话可能并不精准;如果品牌并未深入到 00 后的兴趣圈层中,去了解他们的深层情感诉求,也只会让这场对话停留在形式年轻的浅层价值之上。简单来说,代言人营销不能懒。
观察四:内容营销走心扎心?真实最打动
内容营销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各大媒体平台也向来是这一领域中的表率,凭借出色的「讲故事」技巧取胜。许多品牌热衷于拍摄走心的广告,将生活中戏剧化的故事搬入广告剧场,又或者是真人真事改编,使得这类走心广告也纷纷在网上刷屏,可以说「走完心还要扎扎心」这种方式打动了不少消费者。但今年上半年,内容营销也涌入了一些新角色与新故事。
上半年,GQ 实验室联合 MINI 推出的一篇条漫引发了朋友圈刷屏。酒吧里两个男人的「互诉衷肠」,在两人互相「攀比」的对话中,也埋了不少具有 social 的传播属性的共鸣「梗」,而最后漫画中对于 MINI 的品牌植入引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津津乐道。之后,GQ 实验室在内容营销的实践中,也以捕捉社会情绪的敏锐洞察,在创造话题上所拥有的传统媒体优势,巧妙地平衡了品牌的营销诉求以及读者的内容消费诉求,荣升上半年读者最喜爱看的「广告台」。
上半年另一篇走红的条漫广告来自清水漫画博主匡扶摇的《人们参差入眠的晚上》,用漫画讲述不同人从入睡前到睡醒后的故事,真实的生活细节引发了共鸣,也让罗莱家纺的植入从产品功能上升到了情感价值观层面的沟通。从去年开始,走心扎心的品牌故事轮番上演,「赚取」完消费者的泪水,在对当下消费者真实情绪的洞察与表达中,成为品牌内容营销上半年的一个亮点。
而另一方面,以 UGC 反哺 PGC 也成为品牌与媒体平台一起挖掘和展现真实社会洞察的另一亮点,具体而言就是借助社群的力量。新世相去年携手京东手机,推出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情短片「2018 生活没那么可怕」,以及今年与界面联合推出的短片《凌晨四点的上海》,并延伸出的城市深夜故事 IP 计划,其故事都来自读者的真实故事投稿,这些源于日常的海量内容,为品牌与消费者间搭建了足够的话题钩子。
SocialBeta 点评:
当「看广告」成为粉丝日日催更的一件正经事,说白了,还是内容为王效应再次显现。媒体平台正在不断切分内容营销的蛋糕,专业的内容生产能力,对内容调性的把握,以及多年积淀的影响力是其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人。在帮助媒体平台实现优势内容的可持续产出,帮助媒体平台连接品牌目标受众之外,用户社群潜藏着诸多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可以认为,社群是影响内容营销未来走向的关键一环。
观察五:五千年文化迎来「青春期」,传统文化品牌新晋「反差萌网红」
说起善于撩年轻人的传统文化品牌,你可能立刻想到故宫淘宝。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内容的热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品牌也尝试搭车,在内容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价值,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春节期间,支付宝与《国家宝藏》001 号讲解员张国立,共同演绎「一字千金」红包产品,将用户分发红包的社交行为,升华至分享汉字之美的高度。QQ 音乐从民族音乐中找到切口,与敦煌研究院共同寻找音乐觉醒者,将时下流行的音乐元素与敦煌古曲相结合。
而从传统文化背后的官方机构与组织的角度看,与品牌的链接,与创新创意的碰撞,放下过去的高冷面具,也让人看到传统文化品牌在当下的年轻一面。这其中以抖音联合国内七大博物馆推出的「文物戏精大会」H5 最为惹眼,原本端庄典雅的博物馆也玩起抖音,使得这些反差萌的文物让用户眼前一亮。西安文物局、中国气象频道也紧跟「反差萌网红」路线,千年文物表情包的新春日历,天气预报变身深藏功与名的黑衣人,向年轻人展现了其「不正经」的另一面。
此外,随着 AR、VR 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了传统文化领域,诸如「玩转故宫」小程序这样的应用以及「数字文保」等概念的诞生,也预示着新的文化沟通方式已然产生。
SocialBeta 点评:
流行娱乐文化带来「会心一笑」往往只是浮光掠影般的停留,但兼具广度与深度的传统文化却是品牌可持续挖掘的价值宝库。品牌在向内深挖传统文化,传统向外寻求年轻话语,一前一后,碰撞出创意火花,实现用户价值的共赢。但文化类知识具有天然的准入门槛,与品牌协同进行年轻化表达的时候,不流于表面的融合,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播,是这一观察中最值得思考的地方。
观察六:品牌人格化延伸,品牌人设担纲创意原点
人格化网红一直被认为是双微运营的特色方式之一,比如号称 80 万总教头的海尔蓝 V,把微信公众号当做私人日记的支付宝。但随着双微日渐成为品牌的传播标配,以撩粉、讲段子等同质化的打造方式,也令品牌的人格化社媒形象难以脱颖而出。而 SocialBeta 也发现品牌正在用新的方式打造品牌人格化。
广告公司意类在上半年为 2 个品牌操刀了两组以品牌的虚拟人格化为主角的视频,前一支来自花呗,在广告片中,花呗的 Logo 被打造成「活过来」的雕像,以魔性配音和双人相声的表现形式道出花呗的使用场景和产品优势,让这一 Logo 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点。另一组品牌人格化形象是英语流利说的两位 AI 老师。同样是一唱一和地相声似的讲述方式,展现出 AI 教学的特点。 AI 老师们机械式的语言与动作也为品牌增色不少。
花呗和英语流利说用魔性人设加上夸张表达,打一波快速地品牌认知。而另一边,三只松鼠和欧普照明在尝试打造人格化的垂直 IP 动画,前者讲述三只松鼠与坚果店主人的故事,后者则以灯泡为原型创造出「大眼萌家族」,围绕成员们的生活展开叙事。这类人格化IP极度依赖「讲故事」,世界观自成一派,走的是细水长流的运营模式,试图打造与「童年记忆」相媲美的现象。
如果说不少品牌对于打造人格化的认知限定在品牌官微,亦或是诸如知乎刘看山、网易新闻王三三这样的品牌吉祥物身上,消费者对品牌精心打造出的人格化形象也会有审美疲劳的一天。有趣是一种对抗枯燥生活的态度,代表着永不停歇的创造力。品牌人格化走到今天,开始整合分散在各项媒体平台的人格,进行品牌人格化全计划。更有趣的人设、更真情实感的对话、更形式感的内容,能获取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点,彼此间形成更紧密的关联。
SocialBeta 点评:
从某种意义上,人设的树立能被解读为品牌理念的升级,扭转过往高高在上的说教或是灌输,明确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处于平视的沟通视角,转变为人与人的「安利」。数字营销向叙事表达更进一步,人设担纲品牌未来的创意原点。也许在未来,品牌人设的性格、长相、演技等等会成为消费者评价品牌的标准之一。
观察七:竖版视频是短视频营销下一个风口?
SocialBeta 曾在 2015 年就推出短视频营销白皮书,但短视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爆发还是从 2017 年开始,当品牌主的营销预算不断地投入到短视频领域,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借助短视频跑马圈地。在去年支持视频上传和视频上传和内嵌播放后,6 月知乎在移动端首页新增 「视频」 专区;信息流广告比品牌广告增速更快的爱奇艺上半年发布了以短视频为主的信息流产品纳逗,以及短视频制作工具吃鲸。同时,短视频也在链接一切,品牌、KOL、平台以及 MCN。
根据 QuestMobile 的最新数据,过去一年在整体移动网民使用时长中,短视频增速最快。对品牌而言,短视频营销成为标配或常态,不论是系列短片还是主题短剧,对品牌打造短视频 IP,我们并不陌生,但品牌开始以打造 IP 产业链、搭建短视频基础设施,这或许也在探索短视频更高阶的营销方式。尽管淘宝在 16 年就推出淘宝二楼用内容卖货 ,但短视频 IP 带「货」的营销价值在今年上半年才真正受到青睐,天猫与二更合作名为《天猫广告礼》的短视频栏目,将讲故事、传递品牌信息、完成带货等多元诉求嵌套在短视频的外壳下。此外,京东推出的《京晚 8 点》,携程二楼与二更合作,穷游网与纪录片导演合作原创旅行栏目短视频,也都有相似诉求。当短视频成为用户「killing time」的主要场景,品牌也意识到借助短视频完成对消费者的「打动」也不能只是一次就够。
另一方面,上半年,抖音以及「两微一抖」的话题一直居高不下,品牌如何关注在抖音落地,也让更加适配移动端观看体验的竖版短视频成为新风口。不只是抖音,母亲节前夕,京东与宝洁推出的一镜到底的竖版创意广告突破了常规的朋友圈广告,引发了刷屏传播。而今年第二次举行品牌创意命题大赛的金投赏也尝试了新的媒介形式,要求最终的创意作品以竖版视频在微博进行传播。
SocialBeta 点评:
不论是打造扶持短视频精品内容栏目,还是深入竖版视频的蓝海,在短视频营销这件事上,有一个共识正在逐渐形成:通过短视频获取用户关注,触发用户行为的价值得到品牌的充分认同,以短视频为媒介,持续高效地生产出「适配」的内容,成为品牌更为关注的问题。而「适配」,在 SocialBeta 看来,一指适配用户需求的高品质内容——精品短视频栏目,又指「适配」用户阅听习惯的内容形式——竖版视频。一里一表,是接下来短视频营销的关注重点。
观察八:互联网品牌升级热,参与建构每个人的「美好生活」
上半年,几个互联网品牌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品牌升级,其中,拿掉了品牌名中「海购」二字,网易考拉将品牌 Slogan 从「进口好货当地价」升级为「我的美好世界」,是不是有点眼熟,抖音此前也发布了全新品牌 slogan:记录美好生活。而更早一些,去年 618 前夕天猫将 Slogan 从「上天猫,就够了」更名为「理想生活上天猫」。
品牌的升级需求往往是由于品牌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一个新的品牌形象,能够展现当下品牌所处的行业地位,同时又能指向到一个具有愿景感的未来。简单说来,大部分品牌升级,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对两个问题的重新思考与重塑表达:
品牌在用户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品牌有着怎样的发展愿景?
在今年春节迎来爆发式增长,抖音在短视频平台领域迅速崛起。用户基数的扩大自然要求抖音不论是在平台内容还是品牌定位上都有更大承载性。「美好生活」,这显然是一个比「潮酷」更普世化的表达,也适合当下更大众化的抖音。 承载「每个人」对于短视频内容的需求,正是抖音品牌升级的要义。网易考拉的品牌升级与抖音有着相似之处,从小众垂直向大众综合定位的跨越。去掉「海购」的网易考拉,要从跨境电商的垂直电商定位升级进军综合电商平台。而「我的美好世界」显然比「进口好货当地价」更能对标天猫的「理想生活上天猫」、京东的「多快好省,只为品质生活」。显然互联网品牌升级的背后,首先基于大众化的品牌定位。
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互联网品牌的发展早期都是以产品功能性特色或差异,在消费者心中创造一个记忆点,但不论是「美好世界」、「理想生活」还是「美好生活」,当下的互联网品牌正在逐渐跳脱出产品功能性的使用定位,开始诉诸于与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正如盒马鲜生今年在品牌广告所主打的理念已从初成立时的「有盒马购新鲜」升级为「鲜美生活」,并解释为将「新鲜的食材」变为「人们生活中关系更进一步的纽带」。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品牌都在围绕「生活方式」讲各自品牌升级的故事。而品牌们在表述 Slogan 新意涵时喜欢用到一句话是:这表达着品牌与用户的一种情感联结。
SocialBeta 点评:
「生活方式」受到互联网品牌热捧,是因为这是一个足够普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同时也带有情感色彩的概念。生活方式已经不仅仅描述生活,它也反映消费者的生活态度,而倡导生活方式,是让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首选的最佳方式。如果说参与建构每个人的美好生活是始于互联网品牌覆盖更多用户场景的内生诉求,一次品牌升级,只是让互联网品牌站到了一个新的出发点。「扎堆」美好生活营销,不免会给互联网品牌带来更多同质化竞争,但想让消费者真正体会到品牌所带来的美好生活,功夫在平时,魔鬼在细节。
观察九:世界杯赛外社交狂欢,平台领衔生态联动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热点事件,世界杯是无法绕开的话题之一。纵览世界杯期间各大品牌的营销,随着法国队夺冠而要退款的华帝被送上话题热度榜,似乎成为最后赢家,而砸下上亿广告费的几个互联网品牌因为「脑白金式」的电视广告被推上风口浪尖。尽管出于买方卖方立场的不同,大家对广告的评价不同,但倒是普通认同「打品牌认知和心智关联」这一制作者据理力争的解释点之一,也再次印证了即使碎片化娱乐内容当道,作为世界级赛事的世界杯的强大吸睛力与吸金力。和两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一样,今年的世界杯同样是一场被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话题与互动所裹挟的全民狂欢、注意力盛会。
而另一方面,掌控世界杯版权长达 40 年的中央电视台在今年首次与咪咕和优酷共享新媒体版权,为消费者带来了移动端看世界杯的新体验,也让优酷借助世界杯的强 IP,与阿里生态的 30 个 BU 展开一场营销生态的联动,辐射衣食住行、资讯、娱乐消费等生活场景,呈现多维度、立体丰富的世界杯体验。对优酷而言,这是一场协同阿里经济体的内部联动,但对品牌的意义,可能将直接地体现在今年的双 11 营销中。不论是在双十一晚会当晚还是在贯穿整个双十一的活动期间,如何用内容带货,以及协同各方资源为店铺导流都将是品牌关注的重点话题,而内容 + 电商正是优酷在世界杯营销中想要探索的方法论之一。
SocialBeta 点评:
随着法国夺冠,世界杯落幕,关于世界杯的话题与讨论也很快降温,虽然华帝退款事件制造了些许余温,但仅一周不到,世界杯话题就被媒体当作是一个「过气」话题,将目光关注到时下发生的事件当中。这是热点借势营销的共性,但动辄在世界杯营销砸下上亿预算品牌主们,还是应思考如何将在这波热点营销中收获的用户关注、互动数据等资源,转化为在之后的品牌营销中可延续的品牌资产。
观察十:在小众平台与垂直圈层中发现更多专业消费者
关于专业消费者,这并非是 SocialBeta 在上半年新发现的消费群体,我们在去年在分析知乎的知识营销时就已提出。
首先,何为专业消费者?我们认为,在以故事型内容为主导情绪性感染营销之外,并存着一个以为用户提供用户提供价值的泛知识内容营销场域,即知识营销,而它的引领者或者说深度参与者,正是专业消费者。有一点需要再次强调的是,SocialBeta 所说的「专业消费者」,并不局限于在消费中自身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作为决策的支撑,相反,我们更想凸显在以主动的姿态去搜寻、分享、交流消费信息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个专业消费圈层。
关于专业消费者的界定,我们在《知识营销概念出现背后,是一群专业消费者的崛起》这篇文章中有过详细介绍,而今天我们把这一概念再次抛出,是想提醒大家,一方面,在消费与内容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专业消费者将长期与大众消费者并存,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众消费者涌入到专业消费者的行列里;而另一方面,我们最初认为专业消费者广泛存在知乎平台上,而经过上半年的观察,我们也在更多垂直平台、小众社区中发现专业消费者的身影。比如 vlog 爱好者聚集的小影、一闪、猫饼等视频社交平台。尽管相比火热的抖音和快手,Vlog 依旧还是一个极其小众的市场,但当 Vlog 博主们以不同地拍摄方式去展现 OPPO 的手机产品特点时,这些 Vlog 所触达的用户群体,大部分都是拍照与摄影的玩家,正是 OPPO 眼中的专业消费者。
SocialBeta 点评:
垂直平台或圈层群体往往聚焦着大批同好专业消费者,而他们也是品牌营销能否从圈层向大众扩散的关键节点,而来自专业消费的影响力往往能直接影响他人的消费决策。所以,以情动人的故事型内容仍会占据内容营销的主流,但 SocialBeta 认为,以理服人的知识型内容却能产生更深远、更牢固的品牌效应,这也是我们不断强调品牌关注与培养专业消费者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