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思达对于奶茶热的意见,都在花里了

小写T 悦食Epicure 2022-05-19

一开始,姜思达想要用拼贴花瓣的形式来模拟奶茶里的食材,比如把白色的花瓣粘起来模拟牛奶。

 

这是悦食在进行的一个项目,名字叫做那些“关于奶茶的想象”,我们请到了一些艺术家、意见领袖,凭着自己的想象来制作它们心目中的奶茶形象。



姜思达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如果只模拟奶茶的食物本身,“就不太好做”,他放任了自己对于“奶茶狂热”的思考,做出了一束有魔鬼和宗教感的花朵。

 

“为什么奶茶会让人如疯似魔?这显然超出了正常人喜欢一种食物的程度。这束花就是在探讨这个。”他说。


如果说在当下的花艺品牌中只选一个,来完成“以奶茶为灵感创作一束花”这个奇怪而异想天开的题目姜思达2019创办的花艺品牌dresscode就再合适不过了,这个品牌把前卫、性感、感性作为设计宗旨,花束、插画、花器以及花艺装置都并不走传统的雅致和美丽路线。


“有想法”是dresscode的一大特点,姜思达自己也说:“做了两年花艺品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开心,前提是开心,结论也是要开心”


之所以在各种的艺术形式中,我们选择了用插花来模拟奶茶,是因为奶茶已经创造了自己独特语言体系,而每一种花也都有自己隐含文本,就是所谓“花语”。看到奶茶,想到的不是奶茶,看到花,想到的也是它的象征意义。这两者在双重叙事的层面上是特别吻合的。



我们给姜思达的要求是,表达出奶茶的纷繁复杂和它撩拨起的近乎贪婪的食欲。


他最后选择了嘉兰、郁金香、海芋、麦秆菊、非洲菊、红玫瑰(探索者)、小丽花、猪笼草、鸡冠花、松虫草、红掌、鼠尾草,再加上一般在花束中很少出现的葡萄、柠檬、石榴。


其中最为容易让人理解的是猪笼草,那种捕获感,能够让人想到奶茶品牌的大量拥趸,至于其他花朵还有什么内涵,我们可以听他自己说。


总之,他创造了一束很喧闹很聒噪的花,象征了关于奶茶的众生喧哗。



“买奶茶不属于典型的消费主义表现,但对于奶茶的狂热算典型的消费主义表现。”

 

姜思达觉得自己不能被人目睹喝奶茶或者果茶,在某次喝完酒后,觉得嘴巴很干,想要一些甜甜的东西,就点了外卖,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喝到了。

 

他感觉到幸福。

 

但仅此而已。

 

为了奶茶排一个多小时的队伍,他觉得没有必要,在他的价值体系里,任何一种食物都没有必要让大家这么狂热,这已经远远脱离了正常的喜爱的程度,“显得时间太不值钱了”。

 

他自己最近在弄房子,家里连床垫都没有,也就那么睡了,这对他的启示是:世界上没有什么物质是人不可缺少的。奶茶就更是了。


 

他说:为奶茶狂热的人是“小确幸男女”居多。奶茶,再加上美颜相机拍摄,加一些贴纸、表情图案、边框之类的,可能就是一个审美体系里的东西。

 

在他小时候,奶茶品牌火热过一阵,当时在城市里流行的是快客和各种山寨的”快x客“,后来这种珍珠奶茶就销声匿迹了,等再度兴起的时候,已经是品牌和商家在其中扮演了主导角色(你想到奶茶首先想到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各种品牌,这就是一个表现)

 

在奶茶(包含果茶)开始营销的时候,会天生地配合很多非常“消费”的词汇,比如说“爆”、“满杯”之类的一看就很足料的东西,还有这波波那波波的语言,强调萌感和少女心。有的品牌比较国风,也切中现在年轻人的下怀,但其实买一杯茶颜悦色感觉和传统茶可谓是没什么关系,但显然比较受手账女孩欢迎。

 

这些用词都是非常精心设计的结果。姜思达说:在某品牌奶茶在开第一家店之前,光调研消费者的工作就做了两年,这样的结果是品牌彻底idol化了,这不只是消费者狂热的问题了,而是这些茶饮品牌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只要开始销售,就能够比其他传统品牌更快速地发现用户的各种痛点、痒点、G点。

 


具体的手段是给奶茶赋予更多食物之外的意义。比如说“来口奶茶静静”啊,什么“靠奶茶续命”啊、“周杰伦爱喝奶茶”之类的说法,互联网的热门词汇,热门短句把大家共同卷到一个情绪体验里,营造了一种”不喝奶茶枉做人“的感觉。

 

郑也夫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这本书中,把消费主义带给人的精神情感(之一)概括为“感到牛逼”。社交网络上的分享重灾区多少难免于此。姜思达说:“分享奶茶照片、参加首映礼拍台上的演员,包括去阿那亚礼堂都属于这一类。

 

其次就是求新,奶茶永远在出新品,花里胡哨的奶茶产品一年中生产出上百种。这种求“新”也是典型的消费主义追求标的,哪怕旧的并没有过时或让人生厌。

 

姜思达说“如果消费主义是布尔乔亚的,那和它相对应的波西米亚式的会成为一个新的阶段,只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抵达这一阶段。”

 

他用星巴克举例:“星巴克也总出新品,挺多人买的,我觉得正常。但我觉得溢价买星巴克猫爪杯不正常。”

 

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崇拜”——要喝到最新的,要喝到特别的,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先去喝,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远远超过一杯奶茶公允的价值;“身份证明”——我很潮我很棒,我是一个爱生活的三分甜boy/girl,我爱阳光,我在休假,我是一个都市青年等等复杂的要素。

 

消费主义、互联网营销、幸福感、小确幸、审美、喜感等等,这些情绪全部裹进去,为奶茶制造了一个新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之下,很多人是难以逃出去的,“就有点儿类似大型刻奇,群体情绪给激起来了。”


 

他说:“这个谁也不怪,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挺好,是件好事儿”,不过他自己不会这样而已。

 

公司的人知道他不喝奶茶,所以有时一起点奶茶不会算他的那份,等外卖到了之后,看到同事们脸上幸福的微笑,他也是会心里泛起一丝无法参与的不爽:“你们不带我。”


 
互动
最近你有喝到什么好喝的奶茶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粉丝群
聊天、提问、报名参加活动、获取活动资讯都可以进群哦。

悦食Epicure © 2021 版权所有







 看饿了吗?先别着急吃,分享、点赞、在一键三连

微信改版,为了第一时间看到推送,再加个星标呗,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