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院 | 学校:从“集体”走向“共同体”(佐藤学研究)

史静适 史静适工作室 2021-10-25



学校:“集体”走向“共同体”

——学习佐藤学:县茅崎市滨之乡小学案例的沉思

 

文 / 史静适 

滨之乡小学是一所新学校,建校时间不足四年。但就是这三年多的时间,滨之乡小学做出了令全市乃至于全日本国刮目相看的成绩,“学生、教师、家长都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变化最大、最珍贵的一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几乎所有的教室里都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每一个教室里的孩子们“情绪安定、性格开放”,承认个性和差异,相互学习、敢于合作共进。NHK电视台特别节目报道,报纸、杂志、书籍全国广泛流传,从全国和各地都有校长、教师和教育委员会成员前来参观访问(第151页),足见其办学的经验得到了积极认可。

一个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活困苦、情绪不安定、苦恼多、素质偏低、旷课学生多的地区,一所新建立学校,怎么就在短短时间里实现了落地生根并“跨越式发展”?其秘密何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其一、高远的办学目标和明确的办学定位,并赋予它重要意义。从建校之初,大家就明确滨之乡小学的历史使命不是办一所普通的、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为了把市内的学校改变为学习共同体而创建的实验学校”,学校具有鲜明的先行先试的实验性,目的是为给其他传统学校变革为“学习共同体”探路子积累经验。“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滨之乡小学的探索改革,其愿景就是要打造与所有的学生相互学习成长、教师、教育专家相互学习和成长、以及家长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学习成长的一方热土。

其二、合作性同事关系的创建,为适应办学目标和定位所进行教师队伍的锻造与培养。学校初创,学校最迫切的问题是,从哪里下手,以什么作为抓手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大濑昭敏校长的战略选择是以“教学案例研究”和“合作性同事关系”作为核心课题,着力打造教师“梦之队”。而“合作性同事关系”建立的抓手就是人人参与的教师教科研,即“校内研讨”(第145页),并且将其作为学校运营的中心工作来抓。经过近三年的打磨,教师形成了以“专家型教师”为目标的天天相互学习、相互批评、关系融洽的“合作性同事关系”,教师之间的联合授课、联合辅导(学科学习课)、轮流交替上课(综合学习课)成为“家常便饭”,多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成为常态。

其三、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教研活动,使得滨之乡小学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有许多值得国内教研活动借鉴的地方。诸如28位教师(校长也不例外),全员参加,形成制度,雷打不动。规定每位教师每周一次的年级组教学研讨会、每月一次的校级校内研讨会,外加“年级为单位公开课和独自召开的小型研讨会”,一年下来进百次研讨活动,而且每次安排的2小时讨论时间通常变成了5小时,大家还乐此不疲。研讨活动注意保护教师的个性,特别注重实效,教师自己确定“研究主题”,一人主备,同伴辅助,课中认真观课、相互学习,课后认真研讨、集体反思,大家“直爽”地交换意见,不虚伪、不粉饰,多好的教研状态啊。

其四、学校组织机构和运行精兵简政。一是组织机构做到精简,教学时教师一人一职,管理时一人兼一职。二是扁平化管理,环节干部少,人人分担校务,人人参与直接管理,人人随时可以和校长、教务主任商量,其他事务会议少(只保留每月两次的全校教职工大会和年级教研和课程建设会),腾出精力、集中精力搞教研。三是团队致胜,打破“班级王国”壁垒,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年纪协同制准备课程,学生跨教室相互学习。

其五、大濑昭敏校长的智慧与领导。确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有所为有所不为,会议精简,借助专家指导、重点主抓教科研和课程建设,校长直接参与授课评课,合作性同事关系建立,倡导学习方式变革,微格教学,民主化管理,教室由封闭走向开放,弹性课时和课表,家校结合,学校与社区深度融合,善于借鉴别校的成功经验,等等。校长的的智慧与思想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与落实,是滨之乡小学成功的又一经验。

其六、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奋斗经历,使得学校组织既成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也是一个“愿景共同体”、“心理共同体”、“感恩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交织着28位教师、670名学生和家长声音的大合唱校歌《风之曲》的情景,令人感动而难忘。“体育馆内响起了观众震耳的欢呼声”,“掌声雷动,不少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何等令人震撼的场面。不难想象,学生、教师、家长发自肺腑的对学校的珍爱和荣誉感。

其七、良好的开端之后,是永不止步的向高水平迈进的持续地、具体地实践。尽管“芦蒿满地芦芽短”,但滨之乡小学更可贵的地方在于有了成绩和荣誉,并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而是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和教师“专家型教养”的提升,尤其是“课程建设”。

其八、一点题外话。佐藤学先生以他的视野向我们转述了滨之乡小学三年来取得可喜变化,以此来证明,新学校组织和行为方式的变革是可行的,只要胸有定见,坚持做,也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滨之乡小学的三年神速变化,得益于“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它不同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四平八稳的“集体”,她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区的深度融合及教师“梦之队”,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互学习成长的学校“共同体”。当然,学校的变革一定不是大跃进运动式的,更多的需要学校从上到下的静悄悄地坚守与坚持。滨之乡小学不缺少开会,但绝大多数会都是教科研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授课、课程建设和研究”。

最后,当我们满世界寻找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科学理论并借以指导我们复杂的教育实践的时候,滨之乡小学的成功哲学与智慧其实并不神秘,而是源自于古老中国的古典智慧: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精兵简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