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做了两年律师后,我回国了
编者注:本期是一期嘉宾回访。本期被采访人是本公众号第一篇采访文章《美国T60法学院JD纽约求职记》的被采访人,他毕业于美国一家T60法学院的JD项目,后面进入纽约一家中型所工作。今年年初,我偶尔得知他已经回国工作,详细了解之后才知道因为签证原因,他不得不回到国内,其中也经历了一些坎坷和波折。
1. 您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回国?
如前所述,在美国读完JD之后,我在纽约的一个中型所工作了两年,第一年是用OPT,没抽中H1B,然后第二年就读了一个硕士课程用CPT继续抽签。还是没有抽中。我那个CPT的硕士课程是两年制的,所以我还是可以继续用CPT留在美国工作,进行第三次抽签。但是连续抽了两次之后,我个人已经有点不太想继续抽了。而且我第二年抽签的时候,美国的H1B抽签有了新制度。在老制度下面,雇主需要为员工出具全套完整的材料才可以抽签,但是在新制度下,只需要填一下护照号码,雇主身份识别号码之类的,就可以抽签了,导致出现了很多专门用来抽签的皮包公司。在新制度下,H1B的中签率已经非常低了,加上我也不是非留在美国不可。于是,我就决定回国了。
值得一提的是,用CPT工作从而抽签这个方案,其实合法性是处于灰色地带的,因此一些律所(特别是大律所)可能不会接受律师用CPT工作,而是选择把他们转到亚洲的办公室之类。
2. 您回国之后的工作经历大致是怎么样的呢?
当时经过朋友的介绍,进入了某名气很大的内资所(哪家就不说了),律所这边直接给了我中年级律师的薪酬待遇,这也为后面的一些事情埋下伏笔。
首先,我完全没有在国内的工作经历,也没有处理中国法业务的经验,因此,让我完全承担起内资所中年级律师的担子,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我需要一些转换的时间。但是,也许是之前面试的时候没有沟通清楚这一点,导致我入职之后,合伙人直接把我当成内资所的中年级律师在用,导致我的工作负担非常大,也非常吃力。虽说后面做顺手之后,已经能将自己在美国的一些工作经验融入贯通到国内的工作中,但中间的过程非常难受(这点我也吸取教训了,后面找工作的时候,我都会和雇主提我的经验转化的问题,提前管理他们的期望值)。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也进入了一个迷茫期。我感觉自己像是被这个平台困住了一样,于是我就在思考要不要进一些本地所试试。
这时候,通过朋友的介绍,和一个深圳本土所的合伙人联系上。当时,本土所的合伙人这边想要开拓一下深圳的中小企业涉外法律业务市场,需要一个有国外工作经历的律师。我和合伙人交流了之后,发现中小企业涉外法律服务这个业务是有得做的。首先,在北京上海,对于年轻人的机会其实已经固化,这两个城市有很多教育背景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也有很多大平台,对接了很多大客户资源。如果年轻人想要在涉外法律业务这块发展自己的业务的话,在这两个城市是比较困难的。而深圳这边,有很多做外贸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没人听过,但是他们可能和境外有几百万美金甚至千万美金的采购,或者做海淘业务,其中无论是签合同,还是出货,甚至是后面出现纠纷,都需要法律服务。他们可能没办法对接上所谓的红圈所(要么是他们嫌红圈所收费高,或者是红圈所嫌这个业务太低端不想接)。因此,如果你懂境外的法律,英语好,真正能帮客户解决问题,是能发展一些自己的业务的。因此,一段时间之后,我决定辞去大所的工作,去了本地所。
3. 在深圳做律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您有什么样的体会?
到了本地所之后,我就开始接触客户了。主要工作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做了很多的讲座、培训,去发展客户资源,用我的背景吸引客户,在业务方面做合同审查和法律意见出具(我没有中国律师证因此不能出庭)。我是在这份工作中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律师”。其实在所谓的大平台里面,我感觉我们很多人都被困住了。比如说在之前的那个内资所里面,我觉得氛围很压抑,大家都是一种强忍着的状态。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业务链条上的一个螺丝钉,你可能要熬五年、十年,合伙人才会给你接触客户的机会。并且,很多人可能都到了顾问、合伙人的头衔了,也没有太多接触客户的经验。甚至说,很多做到了顾问、合伙人的人,不一定有多聪明,或者能力多强,只不过是ta足够听话,足够能吃苦罢了。
但是如果是真正要做有自己案源的律师,那你需要掌握的技能点,就变成了如何对接客户,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这些东西大平台是没办法教你的。最简单的,你如何和客户聊天。比如说,客户请你来聊聊这个业务,你不能一下子就上来和客户说这个业务怎么样,你要怎么做这个业务,而是要聊点别的,比如说先聊聊客户目前的生意,现在的形势等。这个在美国也是一样的,你就算是在美国network,也要有一个icebreaking的过程,不是说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如何拉到客户,其实是一场心理的拉锯战。
很多客户,虽然企业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们的订单量可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比如国内一些零部件进出口),他们的利润不比一些大企业要低。并且,很多时候他们不仅仅需要一个律师,更需要一个信得过的生意伙伴。因此,做律师其实不仅是做律师,而是做一个problem solver。
4. 您回国工作至今总体感受如何?对于已经在美国中小型律所入职,想要回国就业的同行,您有什么建议?
首先在离开美国这件事情上,没有后悔,只能说很惋惜吧,毕竟当时在美国工作两年,其实在业务的熟练度上面已经上轨道了,这个轨道突然被中断,肯定是有惋惜的。
也许在外人看来,从美国体面的工作回国进了内资所内卷,现在又到了本地所,像是在走下坡路,但我觉得是命运的安排吧。总体上我是比较平和的。而且回国之后,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对律师这个行业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建议的话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对于同龄或者年纪更小的律师,就是不要被一条路线给框死,律师行业有很多不一样的活法。前段时间出现了让人非常惋惜的事情,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的思维已经被焊死了“好法学院到大律所”这一条路,觉得除了这一条路之后仿佛就没路可走了。但其实不是。甚至说,大平台是一个避风港,也是一个牢笼。也许你在大平台做的很好,你不需要考虑别的事情,就能拿到体面稳定的薪资。但是,大平台的经验只有大平台承认,一旦你跳出大平台,做独立律师,那么你大平台的经验,客户不一定会买账。这也是为什么,如果真的做独立律师,你就算是美国JD也好,拉业务可能还比不上本科毕业拿了律师证独立执业了五六年的律师。
第二点,不要把自己单纯定位为一个律师,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客户生意决策上的问题,甚至是客户的情绪处理问题。如果能认识到这点,就算以后不做律师了,也有很多别的路可以走。比如说很多律师,做到最后已经不是单纯做法律业务,而是在帮客户做一些资源的统筹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