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拿大JD求职及薪酬全方位解析

ForLawsSake ForLawsSake 2024-07-01
编者注:本期被采访嘉宾为加拿大某Top 5法学院JD项目的2L学生。2020年初,本公众号曾就加拿大JD项目发表过一篇访谈文章《我在加拿大法学院读JD》。而在2022年刚经历过加拿大法学院OCI的被采访嘉宾表示,ta在2022年参加OCI的亲身体会以及ta身边了解的一些情况,和2020年初采访的情况略有不同。本期采访将会为读者提供加拿大JD项目就业情况的最新信息,也会适当引用《我在加拿大法学院读JD》的内容,以便读者比较及参考。

本期导读

第一部分:就业相关

1. 加拿大法律市场薪酬及招聘情况

2. OCI流程及跨区域求职

3. 法学院位置、名气对求职影响

4. 国际学生求职

5. 加拿大法律市场与其他地区比较

6. OCI经验分享

第二部分:学业相关

7. JD学习经验

8. 选择加拿大JD前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部分:就业相关

1. 在《我在加拿大法学院读JD》中第4点提到加拿大的法律行业“非常饱和”,“僧多粥少的情况特别明显”。而在薪酬方面,大所可以给qualified之后的一年级律师“10-15万加币”年薪,而中小所可能在“5-10万加币”。您的体会和这一点不一样,能否介绍一下您的体会?

招聘情况

我并没有感觉加拿大JD在求职上会面临市场“非常饱和”的情况。就我所在的法学院而言,95%以上的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能找到articling。(但不排除学校排名、地理位置的差异可能会对找工作有一定影响。)

我刚刚经历完今年的On-campus Interview (OCI),我感觉在OCI找到summer job,接着顺利拿到articling offer,确实不太容易。但即使这一轮找不到工作也不用灰心,因为在OCI拿到工作的是少数。大部分人要到3L或者毕业后才找到articling。2020年文章描述的情况太悲观了,但我觉得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绝大多数JD能顺利找到工作。

以我们学校为样本:

  • 参加OCI的律所一般是大所或者比较有名的中型所,大概25-30%的同学能够在OCI找到暑假的实习从而拿到articling offer。

  • 有些律所(主要是中型或者小型所)不会参加OCI,而是直接放出一些招聘信息去招summer articling student,大概有25%的同学能通过这些招聘信息找到工作。

  • 另外,在3L开学前,还会有一次比较正式的招聘。出于各种原因(比如之前给出的offer学生没有接受),律所可能会有一些空余的articling名额,这些名额会通过这次招聘进行补充。但是这次招聘的职位不多。

  • 剩余的学生大部分可以在毕业一年内找到articling。

薪酬情况

据我所知,就articling这一年的工资,大所和小所会有很大不同,大所会给的高一些,小所可能会有比较低的。但是,真正call to bar之后的律师,无论是大所还是小所,起薪都是比较高的。另外,就算你起点在小所,在call to bar两三年之后跳槽去大所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大所的人员流失很严重,也需要招聘一些初、中年级的律师。

如果是call to bar之后的一年级律师的薪酬:

  • 加拿大本地的大所及顶尖美所/英所的多伦多办公室,基本是13万加币一年,其中有一家最高的是给到16万加币(但听说这家特别卷)。温哥华以前是10.5万,现在是11万。卡尔加里9.5-9.7万一年(卡尔加里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这个是基于NALP给出的数据。关于加拿大律师行业的薪资,还可以参考www.zsa.ca/salary-info/ )。

  • 关于卡尔加里,我听说过有些所在给学生offer的时候,开出的工资比它公开的一年级律师薪资要低的情况。另外,我听说从卡尔加里跳到温哥华或多伦多要降级,比如说在卡尔加里的大所要跳到温哥华或多伦多只能进中型所。而且,有很多律师会从卡尔加里到温哥华或多伦多,但从温哥华或多伦多到卡尔加里的人很少。

  • 在参加OCI的律所中,无论是加拿大所、英美大所,甚至是加拿大中型所之间的薪酬差距都不会特别大。不然就吸引不到学生投他们律所了。此外,正如前面提到,在qualified三年之后,去大所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不像美国,可能起点不是大所就很难在后续去大所。因此,在加拿大,大家就算起点不一样,三四年后发展其实差不多。

经济情况

加拿大目前的经济情况我也不太好说,但我觉得加拿大的经济一直是处于一个不温不热的状态,就是你要说她经济差,她其实各方面都挺好的,但是你要说她经济好,又的确跟美国的差远了。

2. OCI的流程大致如何?就您的法学院而言,会有多少学生选择去其他城市(比如多伦多)找工作呢?

OCI有两轮,第一轮是17分钟的面试(疫情前直接在学校现场进行,疫情后是zoom)。日期依学校而定,每间学校日期都不一样。听说以前OCI 的17分钟比较conversational,聊聊兴趣爱好为主,但今年的(尤其大所)普遍着重于behavioral questions(比如can you 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overcame a great challenge, can you tell me how you work in a team)。第二轮是in firm week面试,日期根据城市而定,时长不到一周。以前都是到律所里面试,不过今年多伦多有不少也还是线上进行。In-firm面试一般45分钟到一个半小时,问的内容比第一轮的更深入和更广。如果在律所面试感觉你还不错的话,会约你二面,二面有些时候是吃饭或者参加律所的酒会。

哪怕你只专注于一个城市的OCI,你也没办法面很多律所。因为律所的in firm面试一般只集中在三天(比如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就已经是offer day了。打个比方,比如你顺利通过了17分钟的第一轮面试,律所约你in firm面试,一般会约在周一,如果他们觉得你不错,那么可能会在周一晚上或者周二约你二面。如果你排得太满的话,比如你周二还有另一家律所的面试,那么你就忙不过来了。所以我感觉,哪怕是只面一个城市的律所,一个学生最多也就只能面4 - 5家律所。

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去想要工作的城市/省份读JD,少有在A省读JD再到B省参加OCI的情况。律所并不歧视外省的学生,只是他们非常介意你是否真有意留下长期发展,还是只把他们当作跳板。除非你有让人信服的理由(比如本身家在B省),不然就算有第一轮面试机会也难有in-firm的机会。比如说我们学校去年找工作的学生,我知道只有个位数的同学去了多伦多Bay Street firm,今年我知道的也只有个位数。

另外,OCI的整个流程设置也使得学生无法同时拿到温哥华和多伦多的offer, 同时面温哥华和多伦多是不可能的。温哥华的offer day是早于多伦多通知in firm interview的时间。比如说,温哥华周四早上8点钟就已经开始发offer了,但是多伦多要周五早上8点钟,律所才陆续电话通知候选人进行in firm面试。如果你要参加多伦多的面试,那么就要放弃温哥华这边的offer。如果你接受了温哥华的offer,又继续面试,后面拿到多伦多的offer,又说不去温哥华的话,这种行为是会被列入黑名单被律所封杀的。

因此,拿到温哥华offer的候选人通常就不会再冒险去多伦多(除非ta真的很想去多伦多)。我知道的去多伦多的同学,都是去了比较好的所做corporate law,因为做corporate law的话,多伦多的deal确实比温哥华好。

3. 法学院的名气、地理位置等是否会对求职有影响呢?

我感觉至少对温哥华的律所来说,法学院的名气或者所谓的“排名”不会对求职有特别大影响。比如在温哥华,可能UBC比U Victoria更加有名,但校招的时候,如果两个学生成绩一样,律所并不会因为你是UBC的学生就录取你,还是会更加看重面试的表现之类的。又比如说Windsor,可能从外界看来是比较一般的法学院(相比UofT、UBC之类),但有蛮多Biglaw partner是从这个法学院出来的。

但学校名气的确会对求职有一些间接的影响。比如说,律所可能会对好的学校安排更长的OCI时间,比如说对于A学校安排两天OCI,面试40个学生,但对于B学校可能只安排一天OCI,面试20个学生。我觉得UofT每年OCI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律所给UofT安排更长的面试时间。

4. JD中的国际学生在求职中是否相比于本地学生会有劣势?(比如语言、签证等问题)

我觉得签证问题是没有的,因为在加拿大的国际生毕业都能拿到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在语言方面,我觉得说话有一些口音不会特别影响面试,更重要的是cultural fit,你要比较健谈,且能展现出一个专业的形象。

5. 根据您的分享,我感觉加拿大法律行业相比于其他地区(比如美国、英国、澳洲)更加“佛系”一些。

是的,温哥华大所的billable target普遍是1700(但就这个target大家都已经喊苦喊累了),而据我所知纽约要求比较宽松的也要2200,普遍是 2400。

我觉得这种情况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加拿大民族特性。我跟这边的同学还有律师聊天后,发现其实这边的本地人对外普遍没有兴趣。甚至在温哥华读书的人,可能都不太愿意去多伦多工作,更别说去美国。其实很多加拿大律师并不是不能去美国,就是单纯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大的兴趣。

其次是加拿大没有太多可以去卷去争的东西。比如在温哥华,就现在的房价而言,算是Biglaw的partner,也很难在温哥华内买到single family home。另外在教育方面,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差别不大,并不需要愁子女教育的问题。再者,此前提到,法学院的名气对于就业的影响也不算很大。所以,大家并没有很强的欲望去卷。加拿大税也很高,大家也没有太大欲望去追求高薪。

最后还是前面提到的,就算起点在小所工作,拿到bar的两到三年后去大所的大有人在。我有问过一个大所的合伙人,他们对于在小所出来进大所的人会不会有区别待遇,他说并不会。此外,加拿大JD去美国大所的人也很多,比较top的法学院一般有10%的学生毕业后去纽约的大所,在加拿大工作两三年后去美国的人也不少,只不过很多能去的人嫌美国太累不想去而已。

6. 在经历过OCI之后,您有什么经验或者教训想要分享给即将参加OCI的朋友?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准备多一些在面试中使用的“段子”。

打个比方,比如你申请文书里上写了你上过某一门课,那面试官问到你这个课怎么样。如果你很干巴巴地讲一些课程内容的话,那么这个面试就很无聊。如果你能说出一些和课程、教授相关的一些有趣的内容,那么就能给面试官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另外也要准备些关于自己的fun facts段子,以便呈现一个有趣的自己,律所不喜欢死读书的书呆子。

又比如说,in firm面试有时候会有吃饭环节,可以事先搜一下一起吃饭的律师的简历,如果是和你同一个学校的,就想一些学校/教授的段子,在吃饭中不经意地把这个段子融入到你的对话里面。我在OCI的时候基本上同一个段子都快说烂了,但每一次说的时候还是要表现得像第一次说那样。

另外还有两个比较小的点。一个是在面试中,要呈现一种比较自信的状态,因为律所比较倾向于招那种看起来比较开朗的人。此外,如果你的简历中有非法律相关的经历的话(比如以前做过工程师),那么在描述这段经历的时候,不要用太多专业术语。最好让非专业的朋友看一下,看他们能不能看懂你的经历。如果他们也看不懂的话,那么律所大概率也看不懂,那这段经历写了会扣分的。

第二部分:学业相关

7.     对于您来说,JD三年的课程已经过半,您在这一年半的学习中有什么经验或者教训想要分享给即将读加拿大JD的朋友?(比如说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要做往年的exam papers,找成绩好的senior要outline之类的。)

我的成绩一般般,但我觉得找成绩好的senior要outline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比如有一门课,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蒙,但拿了senior的outline之后准备考试,最后考得还不错。我觉得法学院的考试是比较奇怪的,学得好和考得好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此外,有些教授是愿意和学生讨论past papers的内容的,如果遇上这样的教授,也可以自己做了past papers之后和教授讨论,会学到很多。

8.     您认为决定在加拿大读JD前,有什么事情需要考虑清楚,以免将来后悔?

我觉得除非是目标是在加拿大工作及定居,否则慎重选择加拿大JD。相比于美国JD,加拿大JD在亚洲地区认可度不高(特别是回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