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相继发布了首份数字货币报告。这意味着在数字货币领域,又有两大国际势力强势加入。· 2020年5月,苏州市相城区各事业单位通过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向员工发放交通补贴。· 2020年8月,商务部将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扩大到28个省市。· 2020年9月,央行主管的金融杂志《中国金融》认为法定数字货币具备落地条件,应加快发行。· 2020年10月8日,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出资1000万元,向5万在深个人每人发放20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这也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大规模对公众开放。
而美国科技巨头Facebook主导的"数字货币"项目,更是震动全球。
2019年6月,Facebook联合全球26家企业发布 Libra 白皮书,白皮书的第一句话是:Libra的使命是为数十亿人提供一套「无国界的货币」和金融基建服务。
在白皮书中Facebook直接挑战各国央行货币主权,欧美各国央行震动,纷纷抵制。2020年4月,Libra发布白皮书2.0。相比第一版本的白皮书,Libra不再提"无国界货币",不再直接挑战货币主权,而是锚定单一法币(美元),凭借其26亿月活用户的优势,为数字美元的全球战略开疆拓土。数字美元、数字欧元、数字人民币都已蓄势待发。这是数字货币时代的暗流涌动,也是全球金融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变动之中,部分行业势必被颠覆,新一批玩家将在数字世界搭建一个新舞台。在本篇文章中,京东数科将通过对数字货币历史发展的分析,来探讨新形势下的数字货币发展对于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打造的数字货币——DC/EP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是中国人民银行打造的数字货币。
它的功能和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其数字化形态。DC/EP主要的目的是代替M0(现金),而不是取代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很多人将DC/EP与微信支付等支付工具进行比较,虽然它们都能够大大减少人们使用纸钞的频次,但实际上这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
数字货币——DC/EP的优势
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比较直观的不同的是,DC/EP支持双离线支付。也就是说,两部设备没有联网也能完成付钱收钱,并且转账和提现都不需要手续费。央行的数字货币属于法币,和M0(现金)的地位一样。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走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结算,属于M1和M2级别的数字化,不具有M0级别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三:DC/EP具有法偿性、匿名性
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法偿性。简而言之,就是商家或个人可以拒绝接受微信收款,但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DC/EP,并且支持匿名转账或支付。第三方支付建立了"付款—转账—收款"的格局。数字货币要实现的是"去中心化",即取消"转账"环节,直接把钱从付款者的账户里交给收款者,减少货币流通中的支付成本。另外,人民币的运输、存储、流通、销毁等等环节,都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有研究机构推算,传统人民币现金的运行成本约为每年2767亿元。数字人民币推行之后,这项成本预计将节省一大半,假币之类的问题也会得到很大程度解决。区块链时代,数字货币是最大的风口之一
各国央行要将数字货币真正落地实践,最绕不开的一项技术就是区块链。作为Libra、DC/EP等数字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数字货币的发展,区块链的每一个特征也都对数字货币的应用意义非凡。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以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货币创新。而也只有区块链及其产业得到长足进步,数字货币才能发挥巨大的效用。从2008年中本聪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阐述「区块链」技术开始,到今天中美欧三方纷纷瞄准数字货币这一领域,只过了12年。
而这12年中,区块链飞速地攻城拔寨,扩大其影响力。尤其在近5年,国内外科技巨头们看中区块链技术可以赋能产业的巨大价值,不约而同地选择布局区块链。企业在区块链领域的蓬勃发展,不但促进了各行业对数字货币的认识,还直接推动了央行数字货币在技术上的进步。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认为下一代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核心是三元平衡寻优问题。目前央行数字货币迟迟没有落地的原因之一,在于不能同时保持可扩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这三者的效率。往往在保持安全性和分布式要求时,(数字货币的)区块链平台就不能保持高并发性。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企业在自由市场上丰富的区块链经验。以微软为例,微软将区块链技术引入Azure(微软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通过与纳斯达克金融框架的整合,创建了便于交易双方撮合、支付、结算、管理的区块链平台。而在国内,京东数科也推出了"智臻链"区块链平台,并在金融、供应链溯源、物流等场景实现落地应用;研发了JD BaaS平台(智臻链区块链即服务平台),用户只需30秒就可搭建一个可运行的多组织的区块链网络。9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京东数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数字人民币项目为基础,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并结合京东集团现有场景,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无论是微软在区块链平台上的建树,还是京东数科快速搭建区块链网络的表现,这些技术和经验都对央行数字货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企业区块链经验的不断累积,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也慢慢试点落地。可以说,企业在区块链项目中的大量参与,为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区块链在自由市场上肆意驰骋,攻陷了一个又一个场景,技术逐渐成熟。各国央行也将数字货币提上了议程。而中国一出手,就是把数字货币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原因无他,数字货币实际上瞄准的方向是建立新的「全球金融支付体系」。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将美元直接锚定"权力",即国家实力,通过美元对世界进行金融控制。而美元霸权的背后,隐藏着一张无处不在的货币结算网络——SWIFT。这才是美元成为美金的技术支撑。1973年,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正式成立SWIFT,建立一个为世界各国银行结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现在,SWIFT系统连接超过1万家金融机构,覆盖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只要切断SWIFT网路,不管你是一家跨国企业还是一个国家,都会因此形成数据孤岛。即使一个国家解决了技术问题,可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国家接入或者加入你的支付网络,也于事无补。
而区块链时代的开启,是新兴国家再造一个全新的支付网络的最好时机。2019年10月28日,前重庆市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做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所谓「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先把DC/EP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而这也就给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等机构带来了机遇。畅想一下,中国的支付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的1万多家金融机构,数字人民币的触角将通过这些机构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中国的支付网络覆盖的面积越广,那么成千上万的公司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国交易的意愿越强烈。退一步讲,即使中国的支付体系未能覆盖全球,只是涉及本国或者亚太地区,也能大大减少传统支付体系中印刷费用等高昂的支付成本,大大加快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数字货币可以畅通无阻的在网络中流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美国、欧洲都对数字货币如此亲睐,不惜投入巨大财力、人力的原因。引入"赛马机制",是企业的挑战也是机遇
当然,国家的重视只是第一步,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载体",数字货币想要成功落地远非一日之功。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DC/EP,至今已逾5年,其中发展并非一路顺通。一:DC/EP背后面临的挑战:谁最终会被被市场接受,谁将最终跑赢比赛2019年9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在"得到APP"上开课,讲述DC/EP研发背后的故事。
他透露,为了测试区块链方案的性能,央行相关团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了4台8核CPU、256G内存的高性能服务器,建立了一个区块链平台。在这个区块链平台上,他们布置了一个局域网,但是每秒也只能做到3万笔的交易量。当发现目前的区块链平台无法达到零售级别的高并发要求后,央行决定保持技术中性,引入赛马机制。让几家指定的运营机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数字货币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人们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将最终跑赢比赛。不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头部的移动支付企业,谁在数字货币的技术研发上胜出,也势必在数字货币时代占得先机。目前,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微信等支付巨头瓜分。而未来,随着数字货币的形态变化,移动支付市场也将面临重新洗牌。数字货币产业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发行端、投放端和支付端,其中发行端由央行主导,投放和支付将成为主要的市场受益点。在央行数字货币产业链的「发行端」,运营机构的主要机会在于底层基础技术上的支持。比如在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京东数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数字人民币项目为基础,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并结合京东集团现有场景,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可以预见的是,参与到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端」的企业并不会多,但无疑谁掌握了最核心的底层基础技术,谁将有望成为市场最大份额的拥有者。在央行数字货币产业链的「投放端」,商业银行和其上游技术提供商也有参与的机会。数字货币的投放需要银行等运营机构对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系统进行配套改造,而「银行IT系统」等相关行业将因此受益。银行IT系统端的头部厂商包括长亮科技、高伟达、宇信科技等,从年初至今受到市场的追捧,股价大幅上涨,它们也有望在数字货币的发展中获得收益。在央行数字货币产业链的「支付端」,有支付牌照(经验)的金融科技公司有望率先成为DC/EP钱包运营商。前央行行长、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就曾指出:"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accout-based)和基于钱包(wallet-based)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在商业银行层面,基于账户的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将提高客户黏性、提升手机银行APP使用频次,有助于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深入发展。而有支付经验的金融科技公司,有望成为DC/EP钱包运营商,从而介入央行数字货币产业链中,收取支付服务手续费。目前拥有支付牌照和支付经验的企业众多,比如微信支付、京东支付、平安壹钱包、百度钱包等互联网巨头旗下公司(或部门);有ApplePay、三星智付、PayPal等国外支付厂商;还有汇付天下、连连支付等中小型支付科技公司。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如果能获得央行数字货币分发的"许可证",竞争力将再次提升;而没有获得许可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转账等业务将有可能受到严重冲击,小型支付机构加速离场。此前,中信证券也曾指出,作为M0部分替代,预计央行数字货币投放量将在万亿规模,而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机构也将因此受到深度变革。数字人民币升级的背后,会有一批企业吃到数字货币时代的红利,抢占移动支付后下一个十年的先机。而在这一全球竞争的舞台上,谁最先占据科技的制高点,并完成对业务场景的突破,谁便会获得这个时代的金融控制权,站上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