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谱国际丨一本家谱,撑起中菲两国人民共同的骄傲


中国和菲律宾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血缘相亲、文缘相通、民缘相融,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正式建交后,两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在11月20日,习近平亚太之行进入第三站,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在访菲前习近平在访前的署名文章中,就回忆了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并把他称为“两国人民共同的骄傲”。



这个人就是扶西·黎刹,被菲律宾国人尊称为“国父”、民族英雄,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思想家、作家、诗人和医生、艺术家、科学家等。位于新塘街道上郭社区的扶西·黎刹广场便是为他而建。


位于马尼拉滨海大道旁的黎刹纪念碑。(央视记者傅博拍摄)


黎刹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他是十九世纪末菲律宾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1896年,黎刹被殖民当局杀害,年仅35岁。他殉难的12月30日,后来被确立为菲律宾的重要节日——英雄节。


鲁迅先生,早年多次高度评价黎刹及其作品,他说,从黎刹的文学作品中听到了“爱国者的声音”、“真挚壮烈悲凉的 ”声音、“复仇和反抗”的呐喊,“真如时雨灌在新苗上一般,可以兴起无限清新的生意”。鲁迅在《杂忆》里说:“飞猎滨(菲律宾)的文人而为西班牙政府所杀的厘沙路(黎刹)——他的祖父还是中国人,中国也曾译过他的绝命诗。” 在这里鲁迅于九十年前就说过黎刹是一位华裔。




扶西·黎刹1861年出生于马尼拉以南的内湖省卡兰巴镇。他的高祖父柯南300年前从福建晋江农村远渡重洋,旅居菲律宾谋生。此事过去虽有记载,但未曾确认。


整个20世纪,关于黎刹祖籍地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菲律宾国父黎刹博物馆有一部黎刹的族谱,上面记载:菲律宾国父黎刹的高祖父柯南于1662年(即清康熙 元年)出生于福建刺桐上郭村(今晋江市新塘街道上郭社区),早年移居菲律宾。柯南的父亲祥哥、母亲芸娘也都是中国人。


对有关黎刹高祖父祖籍地的这一记载,自黎刹1896年12月30日被西班牙殖民统治者杀害后的100多年来,虽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却长期未能在中国方面取得确凿的证据,从而成为一个百年的历史之谜。1995年,一本上郭柯氏的族谱,正式揭开了黎刹的祖籍之谜。


被发现的黎刹家谱(图左)与世系图(图右)


人们在这本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柯怀椿续修的上郭柯氏《东升公长房谱 》中发现,上郭引上房的十八世柯长丰、十九世柯南(按柯氏昭穆字辈又称柯仪南)与菲律宾“黎刹家谱”中的一世祖祥哥、二世祖柯南所处的历史年代和人物事件完全相符,而且具有唯一性。


家谱是一个珍贵的资料宝库,距今3000多年的历史,家谱国际认为家谱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一)有利于弘扬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是建立在正史、方志和家谱这三大支柱之上的宏伟大厦。正史是记载全国性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王朝的兴衰更替;方志描绘各个地区的山川、人文、经济、社会等等;族谱从各个家族姓氏演变的角度补充了正史和方志的不足。因此,修谱不但是宗族、家庭的大事,国家也十分重视和关心。


家谱、族谱是对正史和方志的有益补充,是构成中国历史这一宏伟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修谱对于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之意义自不待言。


(二)有利于促进对相关学科的研究,对继承创新、启迪后人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早在1984年联合下发的国档会(1984)7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资料,它不仅对于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三)有利于延续中华文明,增强全球华人的凝聚力


如今中华儿女遍布全球,家谱就是他们寻找血缘关系、认祖归宗的依据。因此,修谱不仅能满足炎黄子孙和全球华人的这一客观需要,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激励人们爱家乡、爱祖国和增进民族自豪感及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版权纠纷请联系小编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