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谱国际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祖籍在哪”?


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从宗族角度来说,始迁祖以前的居住地当为祖籍地。祖籍,可以理解为祖先的居住地,对于祖先的划分,按照亲疏远近有厥初生民之祖、始祖、始迁祖、始分祖等不同的类型,而厥初生民之祖和始祖往往是虚无缥缈的,而始迁祖以后多是明确可考的。


所以明清以后,人们祭祖即以始迁祖为开始,清代袁枚也说“然则尊祖何始?曰以始迁某为始。”从始迁祖开始,人们才对祖籍有了具体清晰的认识,因此很多宗族修谱时,会到祖籍地进行追寻。



“祖籍”在更广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符号,利用这一文化符号,来加强宗族之间的身份认同感。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门阀士族南迁,但仍然会以原籍的郡望为标识(侨置郡县),也即以郡望作为祖籍,以此加强宗族身份认同;明清以后,宁化的石壁、光州的固始、南雄的珠玑巷、洪洞的大槐树、麻城的孝感乡、江西的瓦屑坝等等也都成了祖籍认同的重要符号。


如今官方的定义(公安部出台的文件):

中国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

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

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

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父系祖先、祖辈”究竟应该从哪一代算起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难有确切的答案。一般情况下,也是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曾长久居住过的地区为祖籍。


而如果要以祖辈的久居之所作为祖籍的话,通常是以一个家族的族谱保存完整为前提。根据族谱,往前追溯到最早一位祖辈,他的户籍所在地或者说曾长久生活的地方,就是这个家族所有后人的祖籍。




当然,也有人简单地将祖父的户口所在地作为祖籍。这种情况下,祖籍与籍贯也就基本没有区别了。




总的来说,不论是祖籍还是籍贯,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崇敬心理。我们常说的认祖归宗和做人不能忘本,都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敬祖情怀。这也是一种心怀感恩的表现:毕竟没有祖辈的奔波迁徙,也就没有今天幸福生活在远离祖籍处的我们。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版权纠纷请联系小编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