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谱国际丨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华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与文化中,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这种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使得中华文化成为绵延不绝的辉煌;中华文化充满强烈的人文精神,重人伦,讲究忠、孝、仁、义、信,造就了历史上众多的志士仁人,也才有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才有了数千年辉煌昌盛的文明。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的民族特性,这些文化因地域不同而各有特色,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文化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使得中华文化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成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的民族精神也是不容小觑,始终在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主流与精华,所蕴含的,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民族统一、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广博深厚:敬祖爱国,崇礼重德,贵和执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众所周知的北方民居建筑的明珠——乔家大院,名扬三晋,誉满天下。乔家鼎盛时“富可敌国”,而乔家的崛起和兴盛,与主人乔致庸“勤俭持家、和顺齐家、诗书兴家、忠厚传家”的治家理念密不可分。


乔家祖居祁县乔家堡,从乔贵发创家业始,乔家由贫穷农户发展成富商巨贾,从单身一人繁衍为人口众多、人才辈出的望族。鼎盛时期,乔氏家族数百人口聚族而居,乔家产业遍布全国,独领风骚200多年。乔家之所以家兴族旺和乔家的家规家训关系密切。



乔家家规始立于乔氏发家始祖乔贵发,完善于乔家成就最大者乔致庸,为乔氏族内口口相传,历代子孙铭记于心的“六不准”: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


乔家家训主要是乔致庸借用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和自古流传民间的修身格言等,择其要,作为家训,如“有补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富贵”,告诫子孙勤学养德,行善于世。



乔家家训还体现在乔家大院的楹联、匾额中,诸如:“厥德惟修”、“为善最乐” “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经济会通守纪律,言词安定去雕镌”等,要求家人真诚、厚道、诚信、守规矩,不巧言辞令,蒙混别人。


有家规的约束,有家训的教化,乔氏一族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并传之后世,影响深远。




家风之一:和为贵,家睦族旺


乔致庸的堂号“在中堂”和他的名字一样,取“中庸”、“执两用中”之意。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乔家以此为基,形成了“和为贵”的家风,讲究和谐、平衡。


李鸿章对乔家“和为贵”的家风十分欣赏,赐予乔家这样一幅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乔家一样“子孙贤、兄弟睦”。


家风之二:重修德,人正事兴




乔家大院正门影壁的“百寿图”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损人欲以复天理”,下联是“蓄道德而能文章”,横批“履和”。意思是当人的欲望与天理冲突时,要抑制人欲顺应天理。这正是乔家“重修德”的家风。


家风之三:讲诚信,以义取利


“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经济会通守纪律,言词安定去雕镌”,这些楹联讲的都是真诚、守规,不言过其实,不急躁慌张。乔致庸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首要的是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赚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


家风之四:乐读书,百年树人




“百年燕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书田历世”“百年树人”“读书滋味长”,这些楹联、匾额,折射着乔家尊师重教的家风。


乔家设私塾,让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论亲疏,一律上学读书。乔家对任教的老师十分敬重,每位老师都配书童伺候,伙食与主人相同,还让老师坐上席。老师回家主人们要送到大门外,等老师上车以后才能返回。


家风之五:慎俭德,勤俭持家




财富最容易产生挥霍无度、奢华糜烂、摆阔逞凶的风气,这也是家业衰败的隐患。为此,乔致庸常说:“有钱不能浪费,浪费则对钱不敬,不敬则得罪钱,得罪钱则受穷。”


家风之六:善为先,无私讼公


乔致庸将“为善最乐”的匾额高悬在正房门楼上,对子孙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他把积德行善当作治家要义。为帮助乡邻,乔家常年把三头牛拴在门外,谁家要用就牵去,傍晚再送还。乡邻如有病无钱求医或者家境困难过不了年的,只要找到乔家门前,都可以得到救济。


家风之七:怀天下,兴家报国




清光绪元年到三年,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所需经费均由乔家大德恒、大德通两大票号存取汇兑。


1938年,抗日军队一个连来到乔家堡村,乔致庸的孙辈乔映奎、乔映璜,把刚买来的护院武器全部捐给抗日志士。另一孙辈乔映庚,大义凛然支持长子乔倜从军救国,为晋商乔家的德、义、忠、信、善,增添了感人的一笔。


巍峨的大院,精美的建筑,是乔家留下的物质遗产,而严格的家规、睿智的家训、垂范的家风,是乔家留下的精神财富,它们和大院一道,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不褪色,穿越百年的时光而更加光芒。


家是组成整个社会的一个细胞。关系再好的家庭也难免有摩擦,真正“家和万事兴”的家庭不是令人羡慕的没有“战争”,而是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有对策解决争端,最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能让关系提升,家和人更和。


中国的大家庭,忠厚传家久,只有把这些厚道质朴的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家庭,才能够长久地绵延兴盛下去。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版权纠纷请联系小编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