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谱国际丨家谱保护之惑:如何延续承载的文化


家谱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崇高的精神。但是历代的天灾人祸,一次次地使中国典籍濒临毁灭,但又一次次地依靠我们先民的智慧和勇气,依靠知识分子的担当,依靠广泛民众的守护,大多数老族谱得以保存到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老家谱本身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因此它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应该被好好的珍藏。



随着历史的绵延,岁月的流逝,老家谱历尽沧桑,弥足珍贵。因此,我们要科学、妥善地保藏老家谱,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一般而言,老家谱的保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环境条件下, 对家谱进行安全的保存与收藏。影响老家谱保藏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家谱的纸墨质量和自身老化、衰变等不可抗拒的内在因素之外, 主要还有火灾、水灾、虫灾等自然侵害以及战乱、焚书、偷盗、污损等人为破坏。



不管是家谱还是平时我们所使用的书本,放久了都会引来小虫子,严重缩短了书的使用寿命。藏家必须保证书籍表面的清洁干燥,放置的位子也应该保持通风 良好。此外,藏书温度最好保持在6-20度左右,湿度则应该保持在50%-60%之间。对于这些古书籍,平常要时不时地挪动一下,最好是定期翻动翻动书籍。



书柜内还可以放置樟脑丸和广西产的灵香草来驱虫。樟脑球最好用纸包起来,以免挥发过快。这里灵香草要注意一下,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香气很浓烈的那种,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很明显是喷了香精的,那种千万不能使用。书柜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书籍直接受到日晒。


在除污方面,老家谱善本收藏沾染上污迹不仅会缩短书的寿命,而且还会影响看书的效果。书籍如果沾上油迹,可以在油迹上面放一张吸水纸便可以把油分吸尽。




老家谱保存忌用化学胶水等修补。中国老家谱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在市面上曾见到随随便便修补了事的老家谱,看了真的感到惋惜,翻开一册,一页页的纸硬邦邦的。更有甚者书页有损的还有贴着胶带的,真的可惜了。像这种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真的不要随便去动,弄不好一册老家谱就真的被人为地毁了。



忌用洋纸夹衬老家谱。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做“油光纸”的纸张,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老家谱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中国老家谱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忌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一些新手藏书家,因为惧怕蠹虫蛀毁老家谱,便时常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喷洒书橱,结果蠹虫猖獗如故,而老家谱却反遭其害,黄斑遍布书身。惨痛之余,老家谱藏家们也悟出一点,传统老家谱的纸张极为“娇贵”,受不得任何化学品的侵害,而化学杀虫剂的腐蚀只会造成“爱而毁之”的结果。传统的正确防虫方法应为:在书橱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以香气驱杀蠹虫,效果极佳。



传统的做法是:每当秋高气爽的时节,可以把书翻开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去除长期存放积聚的湿气。切忌不可直接放在太阳下暴晒,那样容易使纸张老化变脆。如果将老家谱长期置于湿度很高的地方,很可能会发霉,或者引来蠹虫,这会对老家谱造成致命的损害。



如果书籍万一受潮,可以把图书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冰箱冷冻室中冻上几个小时,然后把书拿出来,再搁到室内通风处吹干,这样就可使受潮的图书基本恢复原貌。



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家文化作为文化与文明的记录与传承,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将珍贵族谱保护、整理并传承下去,是我们国家、民族和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代化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家谱国际认亲软件也能够使这些家谱走出研究室、图书馆,走进更为广泛的大众,发挥它们的社会价值、史料研究价值。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版权纠纷请联系小编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