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职中的信托打工人,薪酬下降,有的转基金,有的去券商……


导读:非标业务大幅压缩,其他转型创新业务目前利润微薄,行业无法维持原有的薪酬水平,是人员流失的重要因素。除了信托同业之间人员流动之外,信托人员流向公募基金、私募,银行理财子、券商资管等大资管机构各细分领域。


受业务结构调整、薪资待遇下滑等因素影响,信托业正在迎来一场“打工人”出走潮。
信托圈内流传的一份今年3月份某头部信托公司内部会议总裁发言要点显示,该公司因为业绩下降,人员大量流失,已经陆续走了100多人。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百瑞信托发表的《信托公司2021年年报分析系列之人力资源》研报中也提到,受信托业务转型影响,信托业务人员有所下滑,而其他人员有所抬升,但总量平缓。
根据百瑞信托研报统计数据,已披露2021年年报的61家信托公司中,有31家员工数量减少,共减少727人。

01
这些“打工人”都去了哪里?
信托业务报酬率下滑


薪酬待遇调整是人员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0.16万亿元,同比减少0.22万亿元,降幅为1.06%;环比减少0.39万亿元,降幅为1.89%;与2017年末的历史峰值相比,下降了23.18%。
其中,融资类信托自2020年开始大幅降低,至2021年底,两年间规模总计压降了38.6%,占比总计回落了9.57个百分点,2021年底融资类信托规模已降至3.58万亿元,占比已降至17.43%。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38万亿元,同比下降24.00%,占比为16.79%。
今年一季度,信托业共实现经营收入205.15亿元,同比下降28.25%;实现利润总额为123.84亿元,同比下降31.42%;实现人均净利润42.72万元,同比下降29.50%。其中,一季度全行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91.68亿元,同比下降10.02%。
“信托业务收入的下降,一方面与信托资产规模的下降有关;但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信托业务结构的调整,信托报酬率相对更高的基础产业、工商企业、房地产信托规模有所下降,而信托报酬率相对较低的证券投资信托、资产服务信托规模持续提升,必然导致信托资产的年化平均报酬率水平整体下降。”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和晋予分析认为。
中信信托2021年年报也坦承,“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在新发展形势下传统信托业务规模持续下滑,对信托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创新类业务多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业绩支柱……”
某央企信托公司研究部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非标业务大幅压缩,其他转型创新业务目前利润微薄,行业无法维持原有的薪酬水平。

02
组织架构深度调整

业务变革和人员流动背后,信托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也在发生变化。
关于信托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调整,百瑞信托上述研报提到,继2020年信托公司在经营层面的组织框架大幅调整后,2021年年报显示,信托公司依然还在积极推进组织架构调整,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业务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从对比数据看,2021年有39家信托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其中多数公司是增加服务信托、家族慈善信托、证券投资信托等业务部门;其次是增加了业务相关的委员会,旨在厘清业务边界,优化风险管理及业务流程;再次是根据公司自身情况整合总部管理模式,或者拆分细化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完善前中后台职能部门体系。
据统计,2021年共有8家信托公司调整或增设了不同类型的事业部,其中增设最多的事业部是服务信托事业部,此外也有些公司将信托业务整合或者独立;约有12家信托公司对职能部门进行调整;约有20家信托公司调整了委员会,比如增设业务相关的委员会、增设或调整了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
本报记者注意到,中信信托2021年组织架构调整幅度较大。中信信托年报显示,2021年该公司整合内部资源,首次采取事业部模式,先后在需要重点发力的业务领域,设立了证券投资事业部、家族信托事业部、养老金事业部、运营管理中心,对转型创新业务给予考核倾斜和资源扶持;鼓励非标团队自发整合,推进后列部门撤销合并,全年合并部门 10 个。持续补强创新业务团队人员配置,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盘活人才存量,引入紧缺人才,全年内部流动支持证券投资、家族信托、养老金等创新业务部门 17人,引入创新业务紧缺人才28人。截至 2021 年末,从事非传统信托业务的人员已有 70人,已接近公司前台业务人员的四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前后,监管部门已下发《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信托公司应当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作为分类维度,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新的业务分类,信托公司传统的组织架构调整、人才结构等方面可能会面临一定挑战,下一步信托行业或许会进一步调整内部组织架构、人才结构。
03
分流到大资管领域

那么,这些信托“打工人”最终去了哪里?
就离职人员的主要去向,多位业内人提及,除了信托同业之间人员流动之外,信托人员流向公募基金、私募,银行理财子、券商资管等大资管机构各细分领域。
某信托公司财富团队业务总监向记者透露,其已经在计划转行,转行意向方向为券商资管或公募基金。根据该信托公司财富团队业务总监介绍,其已在信托财富团队从业近十年,转行主要是从大资管格局及不同资管产品本身两个层面考虑。
公开报道显示,此前不乏信托公司财富团队人士转投公募基金或券商资管行业,转型销售标准化、净值型产品的案例。
另一位近期从某头部信托公司中后台部门离职的人士则向记者透露,其目前已入职一家量化私募公司。
实际上,就信托从业人员转行之后的去向,多位业内人士均向记者提到量化私募。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不断增加,在2021年甚至出现了千亿级量化私募。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共有量化/对冲策略基金13465只(含FOF),规模合计6999.87亿元,分别占自主发行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只数和总规模的26.2%和18.9%,较2019年分别增长26. 2%和66.5%。2020年量化基金新备案规模为318.69亿元,同比增长365%。
再以个别已转行信托公司高管为例,据报道,2020年底从国通信托董事长职位离职的冯鹏熙,离职之后或转而从事产业投资、股权投资。2020年6月,从中信信托董事长职位离职的陈一松,之后则入职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5万亿元大关;私募基金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达到19.76万亿元;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88万亿元。
记者采访过程中,资管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大资管行业的跨界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内部,而是不同类型资管机构的跨界竞争。跨界竞争表现在多方面,包括人才、投研能力、渠道、系统建设等。
中国经营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相关阅读
1、房地产离职潮来了,有人宁愿降薪几十万也要转行
2、信托“打工人”,2022年请别轻易转行!
3、68家信托公司综合实力排名!
4、最赚钱的信托公司:去年赚了28亿,员工人均薪酬71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信托圈内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