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11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深读】1990-1991: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最沉闷、最平庸的时期

夏斐君 斐君思享汇 2019-11-04

全文共5000字,阅读时长约12分钟

文章有点长,请慢慢看

(为通过审核,部分内容用了别字,若影响阅读,请包涵)


著名时政记者凌志军曾述说过一个意味深长的历史细节:

“那一段历史啊”,党内大理论家、大笔杆子胡绳有一次对友人说,“就是90年代初期的那两年,应当总结,不能留下空白啊。”说完这话,胡绳总想做点什么却什么都没做,又过了几年,就去世了。他周围的人说起这事,不禁扼腕叹息,都觉得这老人有点死不瞑目。

 

遗憾的是,胡绳不幸言中,这段历史在很多人脑中是一段空白。在公开的出版物上、在学校的课本上,这两年都是着墨甚少,很多普通民众和年轻一代,对1990-1991那两年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所知寥寥。


 1990年的北京


政经深读是80后,若不是写这篇文章看了一些材料,对那几年的印象也就是1990年的亚运会、1991年的华东水灾以及1992年南巡讲话。了解这短短几年的历史,你会发现中国事情之难办,很多事情不仅牵绊着利益之争,还有名分之争;会发现争论和分歧也是好事,充分争论之后,改革开放大政方针更加深入人心;会更加理解一个耄耋老人为何颤巍巍的毅然南下,用心良苦又斩钉截铁的说了那么多影响国运的话;同时也会更加感叹改革开放之不易、中国发展道路之曲折。

 

翻看材料,那两年里,改革者逡巡不前,守旧者傲然挺立。不夸张的说,那两年是改革开放40年里改革者最无力的两年,是40年里最沉闷、最平庸的两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重温这几年的历史很有必要。那两年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我们从1990年的“毛热”开始说起。

 

01

 突如其来的“毛热”与刻意制造的“邓冷”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19捌玖11月中央批准了邓的退休申请,1990年的邓几乎没有公开露面,一直住在米粮库胡同,绝大多数中国人也逐渐淡忘这位老人。而彼时的胡同外,却是另一番世界。

                                             

这一年起,《红太阳》录音带在各大城市热销,包装图案上写着“毛ZD颂歌”,录音带里的歌有《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有《毛主席的光辉》,有《毛主席的著作像太阳》,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出版这盘带子的时候,他们说也就能卖个七八万吧。北京王府井书店订了两千盒,一天就卖光了,书店急电打来,说再要两千盒。还不到一个星期,七八万盒就卖光了。出版商都低估了毛的力量,他们还以为“小虎队”的告别磁带《再见》会占领市场。出版社赶紧又制作了三十万盒,不够,五十万,还是不够,结果一个月卖了一百万,开创大陆歌曲磁带的销售新纪录。

 


那个冬天,北京到处回荡着《红太阳》的旋律,其中属李玲玉的歌声最为嘹亮。一时间,举国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先前的时代。在“毛ZD热”的潮流中,电影导演们到处寻找长相像毛的人。他们一口气拍出《巍巍昆仑》、《开国大典》、《毛和他的儿子》、《毛和他的乡亲》、《开天辟地》这些电影。还有一部更辉煌的电影《大决战》,耗资巨大,规模空前。那时候的电影院的确是毛的天下,半数以上的电影与他有关。一个相貌和毛有几分相似的人,古月,因此也“伟大”起来。他在体育场里提高嗓音,学着毛的步态手势和声音,喊了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于是全场都激动起来,掌声雷动。他在北京晋见党的高级领导人,却被请到中间座位,那位子过去一向是毛的。

 


上世纪80年代,“革命圣地”被冷落而“旅游胜地”走红,而90年代开始,至少有一个“圣地”重新辉煌起来,那就是韶山冲。1990年,平均每天有2500人,到了1991年,就有2850人了,总计这两年增加的人数,比整个80年代还要多。19901226日,毛诞辰纪念日,“毛ZD热”达到高潮。这一年来参观的人首次突破百万。这些人大都来自社会底层,从留言簿上就可看出来。

 

总之,“毛ZD热”已经席卷全国了。这一年,离毛的“百年诞辰”还有三年,离他的“十五周年忌日”也还有一年,实在不是什么关键日子。凭空出来这么一个热潮,让很多人看了不免奇怪。

 

凌志军曾在书中说:对一些人来说,毛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随着他的时代而辉煌,也随着他的时代而逝去;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毛是一个克敌制胜的武器,无论世事怎样变幻,只须加以改造便可投入新的战斗。当年还有一位评论家说,现在有人极力鼓吹“毛ZD热”,“它的另一极自是在制造‘邓小平冷’。”当毛热邓冷的时候,国家自上而下的“两种声音”、“两种道路”之争,日渐分明。

 

02  

高层持续发出针锋相对的“两种声音”

 

19901124日,宋P在中央党校说:“每个高级干部不仅要搞好本职工作,还要关心意识形态问题,防止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怎样防止“错误思潮”呢?说,进一步加深对射会注意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客观规律的理解,尤为重要。这一年来,他大力主张对国民开展射会注意教育,并且组织一批人撰写教育提纲。

 

在北京说这些话的时候,乔S在四川讲了不少话,和所说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不说“关心意识形态问题”,而是说“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说“射会注意教育”,而说“进一步深化改革”;不说“防止错误思潮”,而是说“一定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个人的意见针锋相对。

 

11月下旬,江在广西考察,言谈中间,大有深意。他说,必须充分肯定十多年来我国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以来所制定的重大方阵政策的正确性”。离开广西,他就到了广东,参加1126日深圳召开的特区成立10周年纪念会。令人惊讶的是,他将在广西说过的话,几乎一字不变的重复一遍,并且又说,“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存在的问题”。19捌玖年后,第三代领导人公开提到十二大、十三大,这是第一次。

 

按照国情党情,总舒寄最终表态后,全党应该统一意见,然而,“两种声音”还在继续,分歧一直延续到次年。19916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全党和全国人民现在有着“双重任务——接机斗争和全面建设”,大有要将“一个中心”变做“两个中心”的味道。

 

四个月后,杨SK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的时候发表讲话,借近代中国落伍的教训而论未来国家的前途,告诫人们在今日当把经济扭住不放,始终不渝地干下去,决不能让其他的东西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亦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于别处。

 

然而,就在杨讲话之后大约两周,《人民日报》继续发表文章,说国家目前的接机矛盾和接机斗争“比建国以来任何时期都要鲜明、激烈、尖锐”,大有将接机斗争的旗帜重新招展起来的意思。

 

03 

盲流、温州与接踵而至的中央大员

 


在上层展开路线之争时,各大城市的街头出现了一群被称为“盲流”的人,“盲流”其实80年代末就已出现,但90年代初,其数量突然增加。究其原因,随着政府对私营经济的政策趋向保守,广大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或主动关闭,或被动倒闭,就业机会急剧减少,“盲流”遂大规模出现。

 

作为私营经济的重镇,温州在19捌玖6月到19916月这两年间,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两年里,国务院四次派出调查组赴温州调查取证。就次数之多来说,在中国是仅有的。其直接的原因是,不断有揭发温州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材料上呈中央。其中有一件说,温州是“赌博到处有,妓女满街走,流氓打警察,共产党员信菩萨”。

 

有了解内情的人说,如此三番五次地不放过温州,是因为赵在做总理的时候去了温州,对于温州模式表示赞成。第一次调查于198912月初提出报告。结论是,温州总体上符合射会注意原则和发展目标。后来一位中央领导提出疑问,要调查组再作补充报告。补充的结果是仍然维持原来的结论。对温州的追究遂告一段落。

 

1991年,“温州风波”再起。风波又是起于一件报告材料,其中谈到温州的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很快。再一次引起中央领导的注意,时为2月。 两个月后,乔SHI视察温州。温州人颇寄望于他,陪他左看右看。他也看得高兴,但却什么也没说。

 


又一个月后,即5月,李RH视察温州,说了一些在温州人看来非常痛快的话。他说:“温州发展到今天这样是不容易的,我们从现实出发,不要怕人家议论。”“温州这件事究竟怎么看,将来怎么样,都还可以再研究,不要急急忙忙下结论。我看你怕人家给你戴‘白帽子’,你给自己急着戴‘红帽子’。我说你们先不戴帽子,脱个光头,不是更凉快吗?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如此多的中央领导来过问温州,实在是一件奇事,然而事情还没有完。温州一位离休干部写信致人民日报社,揭发温州的私营老板如何耀武扬威,以及雇工们如何的毫无保障,并且还能列举不少事实来证明他的揭发不是虚妄之词。此信写于5月,其背后也许并无他人的支持甚至怂恿,只是纯粹出于个人的义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民日报》对于这样一个材料的反应也异常迅速。编者迅速将其编印成册,上达中央。

 

6月初,一位中央领导看到此件。尽管“编者按”说明此信“本刊未经核实”。但他坚信不疑,且异常震怒。他在这份信上批示,查处温州市严重散失革命政权的乱无法纪诸多后果,不然将大乱。这个批示,对于温州人以及全国的私营企业主来说,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04 

邓:“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

 

当温州处于风口浪尖之时,邓无疑也在观察着高层对温州的态度和处理。面对“毛热”和“邓冷”,邓倒是很超脱,因为这些都是虚名,邓是最务实之人,并不在乎这些。但是当看到国家的左顾右盼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分歧,看到改革开放的逡巡不前,他着急了。

 

这三年,除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他还有过一次重要的谈话。19903月,年经济数据统计出炉,19捌玖年经济仅增长3.9%。得知这一数据后,邓立即找中央负责同志谈话。

 

邓说,现在特别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滑坡的问题,我担心滑坡。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速度,一两年没问题,如果长期这样,就叫滑坡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当时面对经济疲软,中央号召人民过紧日子)。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

 

这是19捌玖年以来,邓第一次就国家发展和经济形势发表看法。但是他的话似乎没有溅起多大浪花,有的人听进去了,有的人在顶,有的人在拖,按照他的想法干事的又遭遇重重阻力。邓在北京枯坐了一年,发现自己在北京说话不大管用了,于是,1991年在上海过春节时,用《解放日报》署名“皇甫平”的文章,向保守的北京发起了冲击,但是似乎还是不大管用,北京的报纸杂志纷纷发文反击“皇甫平”。

 


就这样,他又等了一年,19921月,他选择了南巡。14年前,面对“两个凡是”时,他在东北、成都、广州四处“点火”、到处“放炮”,终于扭转了国家发展的方向。14年后,面对“一个凡事”(凡事都要问个姓资姓社),耄耋之年的他毅然南下,再一次四处“点火、放炮”。这一次,他再次赢得民心和绝大多数干部的支持。

 

如果说1990年、1991年是毛ZD年,那么,从1992年春天开始,历史又回到邓小平手中。春天和夏天的几个月里,有一百万官员去了深圳。最多的一天,深圳同时接待了60批考察团。进出深圳的飞机火车人满为患:国务院的部长、省委书记和省长、市委书记和市长、县长、乡镇长、村支书,还有38位少将和26位中将。

 

凌志军在《沉浮》中说,伟人之所以能够影响历史的进程,乃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广泛的社会情绪。芸芸众生之所以愿意跟随伟人的脚步,是因为相信他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没有哪一种力量能长时期的遏制这种欲望。

 

19927月的一天,邓接到一封信,上面有几百人的签名,都是大学生,有北大的,有清华的,还有另外十几所大学的。学生们在信里向他问好,祝他身体健康,还说他们忠心拥护他的“南巡讲话”。邓小平一生接到百姓来信无数,但是考虑到19捌玖年的事情,此信的意义不同寻常。

 

3个月后,十四大胜利闭幕,最高领导班子发生变更,宋、姚离任,改革派乔S、李RH继续留任,被邓认为“懂经济”的朱和最年轻的胡,也一道入常。邓不止一次的说过,中国的事情,关键看有没有一个好的正志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长尾会。十四大闭幕时,邓来到会场,只说了一句话:“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可见对1992年的这一届长尾和正志局,邓是满意的、放心的。说完这句话后,他转过身去,摆一下手,飘然离去。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一个名叫“过客”的网友曾写到:“人们要在很多年之后,才能完全明白他南巡时的力挽狂澜。如果没有他,我们还要在黑暗中痛苦很长时间,那不是‘文格’的痛苦,而是在看到现代化的曙光之后,又被打瞎的痛苦。”

 

80年代改革的参与者吴JIAXIANG,对中国政治运作有着深入洞察。邓喜欢且擅长打桥牌,邓的政治艺术被吴称为“桥牌政治”。吴认为,邓上台打改革这副牌的时候,所有被他压在手里的人,包括他自己,都是手中的牌,为了改革的成功,要战胜对手,他的对手不一定是个人,还是旧体制,所有的牌都必须打出去。所以他不会救任何人,因为他自己都是要牺牲的,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所以两任宗舒寄、两个省委书记都牺牲掉了,最后把他自己这张王牌打出去,1992年他南巡实际是把自己最后一张王牌抛出去,假如这张王牌抛出去不能成功,中国的改革也就失败了。

 

1992年之后,人们把“扶大厦之将倾”和“挽狂澜于既倒”送给了邓。在四川老家邓小平的旧居,堂屋正门两侧立柱上,这两句话被镌刻成楹联,供世人瞻仰。1978年、1992年,邓一生两次扭转国家航向,这两句话他是当得起的。

 

参考书目:

凌志军:《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

凌志军:《变化:十三年大脉络》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往期精彩原创文章:

1、多灾多难的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新冷战考验中国智慧

2、中美关系多事之秋之际,不由得想起邓公的对美外交智慧

3、关于当前经济真相,这位市委书记说了一些大实话

4、复盘瑞典游客事件:拙劣的推手和越来越理性的网友

5、扼腕叹息:改革开放初期一个自毁长城的发展思路,遗患至今!

6、顾城谈毛泽东:一个诗人眼中的另一个诗人

7、新一轮刺激终于来了,而这是国企的春天,民企还是勒紧裤腰带吧

8、“骗地”、盖楼、升官三部曲:王石、华大基因和地方政府的精诚合作

9、邓小平晚年谈得最多的,并不是改革开放


觉得本号不错,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