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山间话科学 | “科学探索奖”跨学科交流活动在深圳举办
7月16-17日,“科学探索奖”跨学科交流活动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东部分院顺利举办。“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南方科技大学院士学者、腾讯公司杰出科学家等近50位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就最前沿科学技术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明杰主持了以“From Bench to Bedside”(从基础到临床)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五位青年学者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探索,甚至是未发表的工作进行分享,探讨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话题。
张明杰院士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李毓龙为大家讲解了新型远红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神经生物学的应用。
李毓龙教授报告:Spying on in vivo neuromodulation by constructing red and far-red fluorescent sensors.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鲁伯埙介绍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鲁伯埙教授报告:New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CAG repeat expansion disorders.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刘颖讲述了氨基酸受体的发现和细胞感知营养压力的机制。
刘颖教授报告:How does the organism perceive and respond to stress signals?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饶枫阐述了葡萄糖代谢的新机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饶枫副教授报告:A gluose-autonomous signaling circuit that amplifies glycometabolism to drive tumorigenesis.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曾艺则讲述了胰岛成体干细胞的发现的过程和未来的临床应用研究。
曾艺研究员报告:Harnessing the science of adult stem cells for pancreatic islet regeneration.
在座的嘉宾不仅叹服科学家们的精彩报告,更对他们探索未知、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敬佩之至。现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和笑声,气氛自由而热烈。
随后的“科学思享汇”,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从仪器、材料、科学发现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的三个层次”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在基础科学研究链上,每个人都可以有精彩的表现,发明、拓展与应用同样重要。他鼓励青年科学家要努力培养学术品位,不畏挫折失败,勇攀科学高峰。
薛其坤院士
夜幕降临,伴着徐徐晚风和阵阵虫鸣,科学家们在清幽典雅的户外庭院进行“科学夜话”,畅谈学术理想、展望科学未来。
17日上午,科学家们在山林中学术徒步,相互启迪交流;在生态专家的带领下,使用天然的倒木和石材,亲手修建“手作步道”,探索通向“科学光辉”的顶峰。
“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于2018年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在奖金资助之外,“科学探索奖”致力于搭建不同领域获奖人、不同代际科学家之间学术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通过举办不同主题和形式的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科技生态,全方位支持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与发展。
“科学探索奖”微博开通啦,
欢迎大家扫码关注!
新浪微博 | @科学探索奖
汇聚青年科学家力量
跨学科交流启迪创新
鼓励探索科学“无人区”
欢迎关注“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