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问题需求导向、目标任务驱动——2023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助力学校管理服务效能再提升

2023年,陕能院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坚持“问题需求导向、目标任务驱动”的推进思路,以优质安全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管理模式和师生需求创新服务为目标,持续补短板、强基础、推应用、造流程、产数据,实施数据关联分析应用、人脸特征库、师生上课考勤、智慧归寝、企微平台扩容、数据中心边界安全、服务器扩容、DNS信创应用、IPV6双栈部署更新、软件正版化等信息化项目,聚焦融合业务盘活数据资产,实现应用服务集成、在线听巡课、电子班牌上课考勤、闸机人脸归寝状态管理,完成第一批职教智慧大脑85张表、1121个字段的数据对接工作,有效支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校管理服务效能得到不断提升。

01

学校成功认定为陕西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紧密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率先省内高职实施数据治理,探索形成数据业务双中台建设模式,按需构建信息化应用和师生办事服务流程,推动数据业务融合,盘活数据资产赋能业务应用,先后实施无线覆盖、电子班牌、数据对接、统一认证、服务集成等应用建设项目,建成主题大屏25个、数据应用流程117个、智慧教室300间,实现在线听巡课、上课考勤、归寝状态管理,首批次完成职教智慧大脑的数据对接工作。通过选平台、建资源、对国标、抓运行的措施,升级改造传统专业12个,建设能源医学类数字资源库和智能开采、煤化工、口腔等虚仿实训场景,虚实结合开展“三高三难”精细教学任务,获批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虚拟现实先锋应用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名单,成功认定为陕西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02

实施数据分析应用,规范数据标准,发挥数据价值


2023年,为提升管理服务数字化决策水平,以数据治理为驱动,选择教职工、教科研、教学实训等重点业务数据场景,分阶段、分步骤建设数据分析应用,全面支撑学校其他业务系统的场景应用、赋能重点业务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管理。通过摸家底-定主题-采数据-画原型-建模型-显数据的部署实施策略,盘点数据中台现有数据,梳理教职工、教学、科研、学生、门禁、班牌、打卡等主题数据,形成82张数据表,以复合指标、动态数据、对比分析为原则,构建数据分析数据源及分析模型,实现了教职工、教科研、教学/实训等业务多维度、关联性主题分析,全方位监控学校重点业务数据,实时动态呈现,赋能高校精细化运营管理。通过业务应用数据的完善,有效提升数据质量,沉淀优质数据资产,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的数据治理大循环。


教科研成果综合分析大屏

教职工关联数据分析大屏

教学/实训关联分析大屏

03

紧紧依托数据治理平台,快速高效实现智慧大脑对接


为了加强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安排部署国内高职院校开展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数据对接工作。陕能院实施数据治理、建成数据中台,通过数据采集、清洗和治理,共采集形成高质量的80张表的数据资产,共获取到了1650多万条数据,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数据资产,为“智慧大脑院校数据上报平台”数据的快速采集、同步对接及质量核验提供了专业的系统平台支撑,如期高效完成对接上报任务。2023年6月,陕能院按照新版数据标准及接口规范文件搭建完整的“智慧大脑院校数据上报平台”,依托已建设数据中台的强力支撑,有源数据字段35%的数据自动上报,快速、高效地实现了110张代码表和85张模型表、1121个字段的采集、校验、报送的相关工作,上报完成度100%。



04

企微数字化平台集成扩容,实现师生业务流程共平台


通过企业微信为学校搭建数据基座平台,实现校园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通过对接校级数据中台、师生实名身份统一认证,实现全员在线高度协同。将E网通办等应用接入到企业微信工作平台,通过单点登录、消息集成、整合应用的方式,建成“三单一网一厅”的服务体系。前企微网上办事大厅已集中呈现线上办事流程79项,服务总流程数达16632,在线办理次数40203次,浏览量206553,服务用户量7134,融合门户认证次数146560次。通过标签设置,企业微信为学院建设部门、班级等社群,实现全院教职工、师生之间的沟通互联与即时通信。定制开发请销假联动微应用,通过审批流的个性化设计,请假信息与电子班牌、校园门禁系统进行数据联动,线上请销假实现完美闭环。构建“回音壁”微应用,为学生提供留言发布的平台与诉求反馈通道,学生可自主选择意见、咨询、投诉等类型进行反馈。系统进行智能指派及自动通知,快速准确响应学生留言,助力学生管理服务效能,提升师生获得感。



05

电子班牌联动企微请销假,实现师生上课考勤精准推送


对接学校数据中台及请销假流程实现数据闭环流转互联,电子班牌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发布平台,课表、考试安排等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学生,提高教学管理效率。通过数据中台教务中间库课表信息对接企业微信消息接口,点对点提前向师生推送课程安排,发布上课打卡、调补课规则,支持教师规定时间点方式完成调补课审批实施工作,保证师生按时上课考勤。上课考勤状态通过设置规则、按照层级、定时定向,及时推送班主任、辅导员、相关领导,考勤签到状态以数据大屏的方式呈现发布。管理后台设置不同权限,可按学院、专业、班级统计分析师生考勤数据,企业微信消息集成智慧教室IDST管理后台,实现在线听巡课督导管理,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全面数据支持。


06

物联闸机联动人脸识别,提升公寓管理服务效能


2023年,陕能院将物联网应用建设更推向前一步,对学校大门、学生公寓通道身份认证设备加装人脸识别终端,结合人脸生物库、访客预约,把已有的设备用起来用好,实现虚实一体的卡、码、脸多元化身份认证,师生访客有序安全进出。2023级新生入学报道,集中完成企业微信统一身份认证、面部数据采集工作、一卡通宿管平台对接启用。智慧校园一卡通平台对接学校数据中台,联动企微学生请销假数据,形成数据流转闭环。对学生进出公寓通道认证数据进行分析,细化至请销假、离校返校状态等数据,生成数据分析结果和数据报告,消息形式及时推送管理员、班主任、学院领导,助力学管工作更高效。



07

AI+赋能人脸识别,助力校园精细化管理再升级


对标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利用AI+智能技术,建设人脸特征库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校人脸生物特征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管理、统一授权,为智慧出入口、智慧公寓、智能访客等校园实名制出入场景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各类人脸识别应用系统间数据的统一、互通、共享,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采用主从备份、加密传输、分类加密存储、接口授权、隐藏水印、特征存储等多种技术手段,多重防护,打造高效、安全的数据生态系统。通过人脸库临时人员管理模块对校内除教职工以外的所有临时人员按照身份类型进行划分,并按照临时人员身份类型将基础数据维护与管理下放权限到各职能部门,实现全校离退休、家属、安保、租住户、保洁、物业、维修等11大类人员的分类、分权管控。实现全校2万余名人员的人像信息入库,生物特征数据调用达30余万次、访客预约来访1900人次。“一脸通行”生物特征库、访客管理赋能学校人脸认证业务系统建设及各场景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防护等级,为广大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08

连续4年推进软件正版化,师生版权意识与获得感双提升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软件正版化工作,培养师生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学校整体网络信息安全水平,推动数字化校园发展,学校高质量,有实效,全方位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完成咸阳、临潼两校教职工、实验室的电脑操作系统和文档编辑工具的正版化工作,全校安装正版超级会员WPS,全部实现场地授权,并形成软件正版化相关台账,线上线下的推广宣传工作,完成省上正版化工作审核资料提交工作。通过多方式宣传和培训,加强对软件版权的管理和保护,实现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正版化率达95%以上,国产办公软件覆盖85%。截至目前,激活总量共计2965台,下载总数3259次,用户数769,持续培养师生推广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和习惯。



09

扩容服务器补短板强基础,筑牢信息化发展硬件基座


为支撑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学校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校师生和各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2023年顺利完成智慧校园服务器资源扩容,实现计算存储资源“两个倍增”。“超融合”平台的CPU从128核提升到320核,扩容近2倍,内存从3072G提升到7680G,扩容近2.5倍,存储从128T提升到320T,扩容超2倍,扩容完成后平台含10台高性能服务器,CPU320核、内存7680G、存储320T,为全校各业务部门提供了136台虚拟机、2048核CPU、3.2T内存、86T存储,调整节点管理网络和业务网络由千兆升级至万兆的工作,为业务应用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资源。



10

响应信创改造号召,部署双栈DNS提升网络安全效能


学校从核心网络设备DNS服务器着手,响应国家及教育部信创改造的要求,实施出口链路DNS智能调度和中文域名服务项目,优化终端出网访问路径,提升了业务访问质量,接入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为学校提供与学校名称相匹配的教育机构专用域名,避免恶意域名出网,实现域名系统自主管理。信创DNS设备具备双栈功能支持Ipv6改造,解决原有跨网访问导致的网页加载时间长、页面卡顿、不流畅等问题,杜绝校内的挖矿行为,保障网络安全。联动网络出口设备,实时探测出口链路使用率,根据链路比例进行出口流量调度,实现流量的高效调度。



11

实施数据中心边界安全,保障业务系统数据安全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与数据安全工作,2023年实施数据中心边界安全设备服务保障、网络安全等保测评、核心交换机更新等网络信息安全项目,完成学校网络设备的漏扫工作、摸清家底,针对学校教务、学工、一卡通、财务、网站等重要业务系统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标准的方法,确定学校信息安全现状和安全风险,以攻击者的视角,梳理网络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漏洞。对学校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基础环境从网络层面、主机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后的安全防护、策略优化及主机加固等改造,采用边界安全防护的思路,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施安全防护,在数据中心汇聚交换机与校园网核心交换机之间部署防火墙,执行边界隔离和访问控制措施,提升计算环境的安全性,有效防范非法访问,为全面提高学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2023年,陕能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陕能院信息化工作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信息化“应用为王、服务至上”、“能用好用”、“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信息化重点在用不在建”的工作理念,继续按照“问题需求导向、目标任务驱动”的工作思路,持续实施强基础、补短板、推应用、造流程、产数据工作。引导信息化骨干技术人员“跳出技术看业务”,聚焦应用、结合业务,以推广应用成效和师生体验评价为目标,围绕平台、系统、应用、流程、数据工作界面,盘活数据资产,赋能业务应用。开展高质量易用的场景化应用服务建设,稳步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和《信息化标杆校监测指标》,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整合资源、以点带面、各个击破、小步快走,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校园,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信息化力量。




【往期回顾】
“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