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多措并举、协同创新数字科技引领本科教育教学深度变革


基本情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加速推进,提高学生数字时代核心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抓住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多措并举、协同创新,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十四五”以来,学校根据“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深度调研全校师生需求及兄弟院校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科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先后筹措专项建设资金2811万元,将数字技术与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合,不断更新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管理理念,推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活动及管理服务中广泛应用。通过升级改造信息化基础设施、引进先进教学软件平台、丰富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素养和能力、建立激励及保障机制等途径,打造全过程、新生态的育人及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初步显现,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主要举措

2.1 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学术资源持续优化

2.1.1“网络更快了、教室环境更好了!”

学校网络出口带宽从11.4G提升至84.4G,生均带宽居省内高校前列,承载智慧能源管控、虚拟仿真教学、在线学习、远程管理等丰富应用,有效保障两校区师生生活学习、交流管理无障碍。接通联通、移动5G双域网,为师生提供高速稳定的校园无线网络环境,有效保障科研数据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多单位紧密配合,广泛征集建议,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克服疫情影响,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历时两年先后完成两校区77间智慧教室、196间智能教室、2间录播教室、4间共享自习室、10间智慧研修聚落建设,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教室仅一学期安排各类教学活动6712学时。

2.1.2 “开具证明网上办理,几分钟就能拿到。”

学校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治理,一网通办业务平台囊括全校27个业务系统,涵盖主要数据的采集和治理,实现跨系统办事、消息提醒及统一身份认证。本科生在校期间培养方案、教学任务、课表编排、选课选题、学业预警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与课程教学、教室录播等业务系统双向数据传输,进一步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服务水平。

其中2023年上线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微信号,仅一年时间关注人数达1.44万人,师生绑定个人账号7170人,小程序累计访问20.5万人次,新闻累计阅读量5.2万人次。智能机器人“笃小实”仅2023年一年,为师生解答本科教育教学相关问题3.7万次。投入使用的学生自助查询打印系统及可信电子文档服务平台,可提供成绩单、在读证明等10余种中英文对照材料的自助查询、下载、打印、盖章等服务。截止2023年底,学生累计打印各类纸质版材料2.8万份,下载各类电子可信材料6.1万份。

2.1.3 “讲座不去现场也能参加,上课视频都存下来了。”

学校搭建“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直播讲述-平台沉淀-网络分享”的创新教学育人模式,沉浸式全网直播科研成果、教学创新培训、大赛现场及管理业务宣讲等,如:抱龙村城乡改造、结构抗震实验、人工智能AIGC发展前沿、优秀教师教学创新示范及竞赛等,打破课堂边界、拓展学生视野。仅2023年一年,学校学术资源网发布学术讲座66条、信息化专题直播28次,发布学术快讯69条,访问量达7.6万次。

学校持续建设特色数字化知识中心,设立公共资源、部门资源、科研资源、学术资源、智慧校园行业库五大版块。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视频自动存储至知识中心个人空间,供教师下载回看、揣摩提高。收录“学生大思政课”“本科优秀毕业设计展”“清代民国时期秦腔剧本文献展”、建大记忆、丝路国际论坛实录等极具学科特色及示范效应的教学资源,仅2023年一年新增特色电子资源8768个、容量25T。学校设有专业摄制录播中心,为教师MOOC及微课教学视频制作提供技术支持,有力支撑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教学创新大赛、思政大练兵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备赛打磨。

2.2 教学手段、信息素养、社会影响不断提升

2.2.1 “教学工具多样,功能越来越强大了。”

学校以课程建设立项为抓手,加快课程网络中心平台建设,购置中国大学MOOC平台、泛雅“一平三端”大型在线课程平台,推广“雨课堂”教学软件,为教师教学方式改革提供软件环境,目前每学期使用教师达1400余人、学生20000余人。师生可实现课堂线上互动、课下自主练习、在线答疑讨论、作业提交、在线考试、题库积累等多种教学活动,不仅在疫情期间保证了教学运行,而且成为了全校教师日常课程教学、过程考核、成绩评定不可或缺的工具。

2.2.2“智慧教室用起来好像也没那么复杂。”

学校深入开展教师教学能力、信息化素养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别采取长期及短期形式,持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如何用AI做教学创新等教学沙龙20余次,培训教师1200余人次;组织首届教师数字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

学校将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共建落实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要求任课教师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知识点系统梳理,构建知识图谱,探索下一代课程建设和学习模式。

2.2.3“对比了三四家不同学校的课,感觉这个MOOC讲的最细致!详略得当!”

学校结合国家相关文件,颁布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线课程管理办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量计算办法》,明确了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的具体标准及要求,对积极开展教学创新的教师予以工作量奖励。同时加大课程建设经费资助,推进校级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检查验收及优秀案例评选,为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培育奠定基础。

截止2023年,学校共开设38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成47门线上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其中3门英文MOOC课程分别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平台上线,累计开课300多轮次,累计选课50.1万人次,被247所高校引用400余次,扩大了学校影响力,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2.3 质量监控、数据融合、自主创新逐步拓展

2.3.1“在电脑前就能看到教室里上课情况了。”

学校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建成电子班牌考勤系统、教学数据实时监测系统精准采集学生日常考勤、考试签到、教室使用等数据,并从学院、班级、课程等多维度实时展示学生出勤率,有效促进学风建设。现有232间教室可实现在线听评课,展示教师课堂教学直播场景。自2023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教学督导累计访问2288人次,评价课程1890门次,进一步严肃教学秩序,共同打造神圣课堂。

2.3.2 “各专业建设情况一目了然。”

学校持续开展本科生网上评价,建设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一流专业建设评价管理系统,建立“制度-平台-管理-服务”协同联动的质量提升机制。组织学生网上评价教学情况年均3.5万人次,采集办学条件、师生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8大类,近5年本科教学状态数据40余万条。数字化呈现人才培养质量状态和专业建设水平,实现质量监测与保障全覆盖,多维展示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资源利用、专业建设等情况,有力支撑教育教学精准管理与科学决策。

2.3.3 “使用AI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已不是想象。”

学校依托教育厅专项研究项目,联合信息学科科研团队,立足智慧教室、在线听评课、数字化知识中心等建设成果及海量课堂实录资源,自主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场景智能感知系统。以课堂实录视频为驱动分别建立师生课堂行为识别模型,智能解析统计教师站立讲解、板书、PPT操作及学生抬头听讲、低头书写、侧看、趴桌、使用手机和电脑操作等行为,分类绘制课堂行为演化曲线。同时结合学生教室分布情况,统计前排就座率及区域人员行为,绘制课堂学习状态群体态势图,精细化、数字化反映评价课堂全程实况。

工作成效及推广经验

3.1 工作成效

学校2023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作为我省第一家部省协同试点高校,为全省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信息化项目建设树好标、打好样,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案例被推荐为教育部新一轮审核评估示范案例,全国20多所兄弟高校来访学习经验。截止目前学校建成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25门、省级56门,精品课程国家级6门、省级37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1门、省级57门,省级双创课程16门,省级线上特色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获批省级疫情期间本科在线教学典型案例2个、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优秀案例2项,虚拟教研室国家级2个、省级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6个。经调查显示,全校师生对学校满意度超90%。

学校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荣获2022年全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本科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2023年“智慧校园特色高校”“智慧高校数字化专项优秀CIO”等多项荣誉。信息化建设经验入选陕西数字教育2022年度发展报告高等教育优秀案例。

3.2 推广经验

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效,可归结为以下五方面的经验: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单位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二是在安排综合经费预算时,坚持向本科教学倾斜,确保运行经费投入只增不减;在安排建设经费预算时,优先保障教学设施改造和新建项目。三是建章立制、加大教学激励,制定了《学院年度业绩考核办法》《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等,鼓励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将一流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大赛、MOOC制作成果等纳入业绩奖励。四是组建专业信息技术团队,构建IT大运维服务模式,与师生用户开辟线上线下沟通窗口,面向各单位开展服务周活动,主动收集解决师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五是设立信息化建设工作绩效看板,对全校银校合作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统筹进行线上跟踪,推进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体系化闭环管理。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学校将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坚定不移地在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创新的道路上贡献建大智慧、体现建大担当!














【往期回顾】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召开2024年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搭建混合云数据中心 实现云中数智智慧校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