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石如何才能出圈?

石小圈 奇石圈 2022-06-08

点击上方【奇石圈】关注我,每天为你推送有价值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赏石队伍正日益壮大。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改变其是一项小众的审美活动。换句话说,赏石人群有一个较为固化且稳定的圈子,虽亦在扩大,却极为缓慢。大多数时候都是圈内的人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而圈外的人却不以为然甚至是冷眼旁观。


就赏石的硬件条件而言,当下绝对是鼎盛时期。国内的奇石资源本就异常丰富,而发达的交通技术几乎使得全世界各地的奇石汇聚中国。至于开采技术、配座工艺、奇石展会等更是不在话下。然而,有着如此好的供给和配套的奇石市场,却长期处于寒冬状态,这显然是需求侧出了问题。若要解决这一问题,让奇石市场重回春天,奇石“出圈”就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才能让奇石“出圈”——从固化的小众走进更多的寻常百姓家呢?笔者以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一是经营理念的转变

众所周知,赏石和淘石需要眼力、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有一定石龄的圈内人淘购奇石相对更简单快捷些,而对奇石没有任何认知的圈外人或刚入圈的新手在淘购时则会因谨慎和多疑而相对麻烦些。因此,大多奇石商家都会形成“宁愿贱卖给懂行识货的人,也不愿贵卖给不懂行的圈外人”的经营理念。在他们看来,卖给懂行的人很可能会过个朋友,而卖给不懂行的人则有可能多个仇人。因为,外行人听到他人的一点质疑就会产生被骗的怀疑。


这种理念虽然可能让奇石生意保持简单,却很难吸引更多新客户、扩大圈层。因此,若想要把奇石生意做得更好更大,就必须予以转变甚至戒除。不管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都发自内心地真诚以待,并试着与每一位顾客做朋友。如此一来,怀疑必将越来越少,信任必将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圈外人终将会变成圈内人。


二是合作领域的转变

当下的奇石圈虽然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纷呈,但几乎都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并不多。即便有合作也仅限于与其属性相近的领域,如盆景、书画、珠宝等。虽然圈内几乎人人都将奇石看得极高极重,但整个圈子似乎都缺乏一种突围意识,任由其不温不火、不尴不尬地在艺术和收藏的边缘游走。


若不想浪费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奇石资源,就应该多一些紧迫感和责任感,敢于突破现有的圈层束缚,敢于尝试跨界合作,将赏石的触角延伸至更广、更多的领域,如房地产、汽车、影视、旅游、餐饮等等,从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体验奇石的自然与文化魅力。


三是宣传方向的转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相较于其他领域,作为小众的赏石能够发出的声音可谓微弱。圈外的媒体自然甚少关注,而担当宣传大任的圈内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或主动或被动地以猎奇为传播方向,其中尤以报道高价、金奖、奇石怪事最为踊跃且篇幅最多。由此,引来了两拨人:一拨是好奇的吃瓜群众,看完便走而且很可能会把瓜皮扔下;另一拨则是心怀发财梦、想捡块石头也卖个高价的人。长此以往,奇石圈中的铜臭气将会愈加弥漫。


从古至今,赏石能够真正打动人的从来都不是物质及其表面的奇巧,而是融入了诸如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等理念的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因此,唯有从文化层面去解读和宣传其文化价值才能真正赢得认同、走入人心。或许,文化的方向没有猎奇那样立竿见影,却有“润物细无声”般的妙处。


以上三个转变需要圈内全体同仁齐心协力方可做到。若果能做到,相信那时的奇石圈必将令人耳目一新,而奇石也定会真正地由小众变为大众,走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为其锦上添雅。




图片:综合石友和网络,仅供参考、欣赏
若支持原创,别忘了点右下角的【在看】鼓励一下,谢谢!



《奇石圈》中国石文化精品微杂志


「顾问团队」

戴平均  李胜民  林同滨

危   华  温伟明  余含兮

袁中文  张致权  赵芝庆

......

按照姓氏首字母先后排序,名单持续增加中)


主编:济川

副主编:辛思晴  琴韵  桃源石夫 快楽鉮佡



更多精彩

点击


玩石过程中3件让人为难的事,你可能正在做

奇石的价格可不要随便报,小心它会出卖你

2020我们一起赏过的美石——景观篇

美的石头,能让我们打开真正的自己

玩石头别想太多,乐在其中就好

石商分四类,你碰到过几类?

赏石,别用猎奇代替了审美

赏几方石头,修养淡泊之气

玩石头,不能急于求成

收藏奇石,小心被捧杀

赏石中的无为和有为

玩石头,去彼取此




投稿邮箱:22168751@qq.com

仅限商务合作:qishiquan0430(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