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作家的创作激情和源泉从何来?
有人问我,为什么40年来能一直保持旺盛而高质量的创作?我的回答是,心向大众、与民同步,这样的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这样的作品也永远经得起考验!
在文学创作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我保持着40年如一日的奔跑状态,目的就是为了心向大众、与民同步。
我深知,服务人民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担当,为人民写作是我们作家的根本使命。正因为如此,为人民立言,一直是我写报告文学的态度。
如果问文学应拿什么奉献给人民,我觉得写出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是最有力的回答。
人民总能给作家提供创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源泉——
1997年9月,当我看到中国高校有那么多的贫困生时,便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连续走访了几十所高校,倾听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疾苦。我感觉,中国的未来就在他们身上,贫困大学生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落泪是金》发表后,使贫困大学生获得了几十亿元的社会资助,政府也为此陆续推出了诸如“绿色通道”、“救助政策”、“西部行动计划”等政策。
此刻,我发现了文学的力量所在:与人民相通,为人民所想,就能够影响一个阶层乃至整个社会。因而,服务人民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担当,为人民写作是作家的根本使命。
《根本利益》就是在中央关注农民问题以及腐败问题背景下写作的,我呼唤社会对农民给予关注。我写的《为了弱者的尊严》,就是站在执政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以一位人民公务员的赤诚之心,为身处弱势地位的百姓倾力解难。
如今,我的很多作品都被人称为是一种国家叙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深厚情感。我深知,投入感情未必产生好作品,但是如果内心没有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一定不会有好作品的诞生。
只有倾听百姓心声,把党和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联系起来,站在百姓立场上写作,作品才会焕发出生命力。
纵观文学发展史,精品力作的力度在哪里?就在于作家的创作立场和服务对象。反映人民的意志、愿望,诉说人民的需求,这是作家写作的正确立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