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
总第277期 2020年9月20日出版
双月刊1955年创刊
目 录
小说与文化
中国小说原初问题之事理、学理与文理
李桂奎
从放马滩到《牡丹亭》
——论“死而复生”志怪中的巫术与文学
王 昕
文学·历史·宗教
——明清闻香教题材小说的多维阐释
万晴川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郑天挺与中国现代史学
周文玖
中国古代史学“国可灭,史不可灭”理念探析
时培磊
刘知幾褒贬史学思想述要
常征江
论宋明以来集录碑传的史学传统
吴 航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
当代西方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叙事
——基于欧美教科书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赵万里 阎 焱
不平等、阶级与全球化
——反思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社会不平等研究
谭宏泽 杜胜臣
公共危机治理与公共政策
重大公共危机应对与社会韧性建构
——以“抗逆性”与“公共性”为中心
芦 恒
公共卫生危机的科学、产业与制度三重维度
——基于美英两国抗击新冠肺炎的事实分析
王庆明 张 震
区块链赋能、治理流程优化与创造公共价值
于 水 杨 杨
论突发疫情防控措施的国家向度及法律控制
孟 融
市场微观行为与重大金融风险
中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对信息效率的影响
——基于内幕交易行为的识别与监测
李志辉 孙广宇
中国系统性风险度量防范研究
——基于高低波动两阶段的视角
李 政 刘 淇 温博慧
股权质押,控股股东制衡与银行信贷定价
余峰燕 朱婧知
美国研究
数字保护主义与特朗普政府5G战略
刘国柱 尹楠楠
霸权的逻辑:特朗普政府东南亚政策析论
王 琛 陈奕平
论文摘要
中国小说原初问题之事理、学理与文理
李桂奎
摘要:从古人的“事理”喻说,到今人的“学理”言说,人们对小说之原初形态和面貌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大致说,古人主要采取“事理”话语对逆势“考镜源流”的结果进行喻说:一则把倡导“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列子、庄子及其“子书”喻说为小说之祖;一则沿承汉人将稗官或方士之作当作本源,或沿承唐人从“史乘”的维度探源论流。基于古人的两套“事理”喻说,今人主要借鉴“进化论”“起源学”以及“发生学”等西方科学方法,进行“学理”言说,分别提出“史乘”说、“子书”说、“稗官”说、“方士”说、“神话”说、“寓言”说,以及“多源共生”“多祖同衍”等诸说。然而,由于中国小说血脉错杂、源流错综,因而各种以“起源”为命题的“学理”言说引发了聚讼纷纭。而今,若从有迹可循的“文本”及“互文性”等“文理”视角着眼,我们便可发现,中国小说胎孕于子部、史部典籍,虽然从先秦至西汉已有个别早产儿,但经过“多源共生”“杂体互通”的孕育,大约在东汉才出现大量“儿孙”降生、自成一家的局面。
从放马滩到《牡丹亭》
——论“死而复生”志怪中的巫术与文学
王 昕
摘要:汤显祖《牡丹亭》因杜丽娘情之所至可以“死而复生”的主题而闻名。这一主题具有超常的持久性,从先秦简牍、中古志怪、史书、宗教文献到明清文学,都对它进行了不同立场的阐释。通过梳理此类故事的巫术成分及其演化,能够对巫术与文学的关系有具体化的认识:1. 同一类巫术故事在不同的宗教影响下,现出不同的面貌;2. 不同的宗教成分,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阐释框架,故事的主旨和逻辑有别;3. 宗教成分不同,故事的情感内核也不相同。魏晋志怪的“天人感应”背后是政治神学的伦理秩序,强调天的权威和神圣。汤显祖则将“精诚贯于天地,而获感应”的“复生”故事,改造成了杜丽娘自我之“至情所感”,死而复生。这是他对普通人情感欲望的肯定与赞美。志怪中那些极端的非理性故事,为后世作者超越教化的羁绊提供了可能。
文学·历史·宗教
——明清闻香教题材小说的多维阐释
万晴川
摘要:明末闻香教之乱后,出现不少以之为题材的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历史与宗教研究价值。这些小说在艺术上承袭《三遂平妖传》,加上民间教门自身的特点及主流社会对民间教门的看法等原因,遂形成了“以神魔写时事”的叙事风格。不同于以往民间教门题材小说,这些小说的作者虽然站在正统立场上,对闻香教起事进行了根本性的否定,但又揭示出闻香教变乱的深层社会原因,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部分还原,可补正史之阙。最后,这些小说还披露了闻香教一些鲜为人知的宗教特点,对闻香教诵经、做会等活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郑天挺与中国现代史学
周文玖
摘要:从史学史的视角看,郑天挺属于中国现代史学创立后的第三代史学家。他20 世纪30 年代初即担任北京大学秘书长,直至去世,都在中国史学界居于重要位置。他一生为两所著名大学及其历史学科建设恪尽职守,被誉为“舵手”和“旗帜”;晚年学术威望更为史学界所公推。他经历了从新历史考据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变,既精于微观研究又有宏通视野,既有丰富的研究实践又有完备而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是20 世纪后期少有的宗师级史学家。他的学术精神具有久远的生命力,是繁荣、发展当代中国历史学不可忽视的珍贵财富。
中国古代史学“国可灭,史不可灭”理念探析
时培磊
摘要:“国可灭,史不可灭”理念产生于宋元之际,其形成既与传统史学观念的积淀有关,又与少数民族政权史学意识的增强密不可分。从逻辑上观察,该理念所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样的“国”,其史籍、史事也不可灭,树立了无条件存史的信念。这种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史学的地位和独立性,并且突破正统论等思想限制,成为史学发展与扩大修史范围的推动力,开拓了史学多途径探索的空间。对于促进中华历史文化脉络的全面承袭,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融合都有重要的价值。
刘知幾褒贬史学思想述要
常征江
摘要:《史通》一书,蕴含着丰富的褒贬史学思想。刘知幾通过分析经与史之间的关系,强调史书撰著要体现《春秋》经义,即儒家经典中的伦理精神,并称赞孔子编修《春秋》是史家褒贬予夺的“楷式”。为了更好地践行史学彰善瘅恶的宗旨,他区分“君子之史”和“小人之史”,激励后世史家既要“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秉持公心评判史事与历史人物,还要识见不凡,做到明辨是非,褒贬公正。在史书撰著的具体方法上,刘知幾主张行文简要,但强调其前提必须是能保证史学褒贬的经世功能才有意义。针对史书撰著中存在着褒贬予夺与“直书实录”之间可能的紧张与矛盾,刘知幾希望以“名教”调和两者,则体现着古代史学理论所遭遇的一种困境。
论宋明以来集录碑传的史学传统
吴 航
摘要:宋明以来,集录碑传而成为专书,不仅是学者们的自觉行为,也是一种优良的学术传统。这种学术工作,始于宋代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明代以降,又有焦竑《献征录》等。清至近代,集录碑传呈现出一种新态势。清人碑传之集,有钱仪吉《碑传集》、缪荃孙《续碑传集》、闵尔昌《碑传集补》、汪兆镛《碑传集三编》以及钱仲联《广清碑传集》等五部专书。而民国碑传集,国史馆有纂辑《民国碑传集》之举,卞孝萱、唐文权新编《辛亥人物碑传集》与《民国人物碑传集》。私家另有朱希祖《南明人碑传集》,而方树梅《滇南碑传集》与《续集》乃区域性碑传集。这类史料文献集是中国史学撰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阐发其编纂旨趣、体例调整与创新及史学价值,继承发扬集录碑传的史学传统,对于当前的史学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当代西方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叙事
——基于欧美教科书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赵万里 阎 焱
摘要:教科书是较为系统和被学界认同的合法化知识的承载者。对欧美社会学教科书的内容分析表明,当代西方社会学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介绍虽存在差别,但也颇多共同之处。批判理论多集中于异化和意识形态批判,而边缘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冲突论则结合资本主义的结构变迁,对马克思的不平等、阶级、冲突思想进行韦伯式改造。教科书总体呈现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借鉴、理论修正与综括概述的特征,秉持一种尊敬与挑战并存的态度。教科书趋于一致地将马克思主义定义为社会学的理论源头之一,却又将其归为社会学之外的思想传统,视其为社会学的同路人和批判者。但也有趋势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社会学想象力的主要来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重视。
不平等、阶级与全球化
——反思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社会不平等研究
谭宏泽 杜胜臣
摘要:20 世纪后半叶以来的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社会不平等研究的发展主要涵盖三个方向:一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视角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政治维度与不平等的再生产过程进行探析;二是正视不平等问题的多维性,并尝试处理这种多维性与阶级性之间的关联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三是立足于对“现代化范式”和“帝国主义霸权分析”两种进路的批判与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与剥削视角分析全球尺度上的不平等问题。反思美国社会学在该领域的探索,可以为中国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提供学术参考。
重大公共危机应对与社会韧性建构
——以“抗逆性”与“公共性”为中心
芦 恒
摘要:21 世纪以降,非典、汶川地震等重大公共危机日益增多,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特别是2020年1 月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让中国社会经历一次重大考验,同时也是整体反思中国社会对待重大公共危机时体现出的社会韧性的重要契机。西方流行的“社会韧性”理论强调从内固性、储备性、资源动员性、快速性等方面来分析社会应对风险的“抗逆性”。但是随着疫情的深入扩散,人们真正关注的是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因此,中国社会韧性的建构还应加入“公共性”的内在属性。抗逆性体现的是社会面对风险初期的适应机制,而到了风险应对的后期,则要转换为一种内在的公共性结构,才能真正化解风险。具体是从公益性、公正性、公民参与性、公开性等方面来检视和建构社会韧性,形成预防风险的长效机制和治理内核,对于促进中国式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公共卫生危机的科学、产业与制度三重维度
——基于美英两国抗击新冠肺炎的事实分析
王庆明 张 震
摘要:公共卫生系统具有多重维度,它既是一套以探索人类健康和技术进步为目标的科学体系,也是一套以医疗服务为载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业链条和商业体系,还是一套以确保公共卫生秩序和社会公平为目标的制度系统。科学、产业和制度三重维度之间相互交叠,任何单一层面的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运转效果。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暴露了当前公共卫生系统在科学认知、产业分布和制度设置层面的三重危机,这三者都深嵌于社会结构之中。新冠肺炎分布的年龄结构、阶层结构和种族结构等事实揭示出,全球疫情危机不单是公共卫生系统本身的危机,还是一种结构性的社会危机。疫情传播的全球性以及感染风险的普遍性警示我们:在加强全球合作的基础上,保护弱势群体便是保卫社会,这应成为公共卫生科学共识之外的社会共识。
区块链赋能、治理流程优化与创造公共价值
于 水 杨 杨
摘要:创造公共价值是公共部门的核心目标,不断创新作为实现公共价值的有效治理方式,成为提升公共部门治理绩效的必然选择。作为公共价值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公共信任,其缺乏或流失会导致公众对公共部门的质疑,甚至引发公共信任风险,从而影响公共部门治理目标和治理绩效的实现。区块链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能够以技术赋能的方式优化公共部门治理流程,不仅在理论上提供解决公共信任问题的有效方案,而且在技术应用场景、社会治理智能化和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具备现实可行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共部门创造公共价值的目标,可以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公共部门的治理活动,通过发挥政府部门价值引领作用、健全相关法律的规范和制约功能以及推进区块链治理现代化,引导其更好地为改进公共部门治理绩效和创造新型公共价值服务。
论突发疫情防控措施的国家向度及法律控制
孟 融
摘要: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防控措施的“施行过度”问题,这同防控措施背后所具有的国家向度密切相关。从本质上看,突发疫情防控措施的开展是非常状态下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防控措施的施行是为了寻求国家“第一性政治问题”的解决,进而满足“基本正当化要求”的必要手段,因而国家有义务采取严格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但同时,防控措施还应当在法治的框架下施行,受到必要的法律控制。具体而言,防控措施的施行一方面应受到法律的形式控制,满足依法行政、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还应受到法律的实质控制,满足比例原则的基本要求。
中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对信息效率的影响
——基于内幕交易行为的识别与监测
李志辉 孙广宇
摘要:基于内幕交易后股票收益率的变动特征,通过构建内幕交易行为的识别方法——信息泄露模型,并利用沪市A股的分时高频交易数据可以实现对可疑内幕交易行为的监测,进而实证分析内幕交易对股票信息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内幕交易会导致股票信息效率的下降,转换数据频率和分市场行情检验结果依旧稳健。在分市场行情检验中,内幕交易对信息效率的不利影响往往在股票市场上涨和反弹时更为突出,而在股票市场震荡和下跌时有所减弱。
中国系统性风险度量防范研究
——基于高低波动两阶段的视角
李 政 刘 淇 温博慧
摘要:基于时间维度的“周期性”和空间维度的“全局性”,可将我国经济金融系统中各行业的波动率分解为低波动和高波动,进而通过分析低波动和高波动阶段行业间的关联特征,能够识别出我国系统性风险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风险积聚源头和爆发源头以及相应的传导结构,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度量防范。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的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在低波动环境下的风险积累是风险爆发的原因,与Minsky金融不稳定假说吻合。第二,我国经济金融系统在风险积累阶段的整体连通性更高,在风险爆发阶段虽整体连通性下降,但在信息机制作用下行业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加深。第三,在风险积累阶段,金融和公用事业的引导能力、溢出水平最高,是风险积聚的源头,但风险最终集中爆发于实体经济部门,各实体经济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特别是房地产、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第四,银行在风险积累阶段不仅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也是连通金融和实体经济部门的枢纽,但在风险爆发阶段这两个角色分别由证券和多元金融取代。上述结论有利于监管部门完善逆周期调节,找准不同阶段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重点部位。
股权质押,控股股东制衡与银行信贷定价
余峰燕 朱婧知
摘要:从公司视角探究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研究较为丰富,但鲜有研究从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角度切入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信贷定价的影响以及控股股东制衡机制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银行贷款利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提高公司信用风险溢价。第二,控股股东制衡机制(股权离散程度与董事会规模)有助于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资金拆借与债务担保两类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溢价增大的主要原因。这从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视角拓展了股权质押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加强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数据。
数字保护主义与特朗普政府5G战略
刘国柱 尹楠楠
摘要: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持续汹涌以及“技术后坐力”问题的显现,自由化的数字秩序受到严重冲击而逐渐陷入失序和混乱状况,数字保护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应时而生,特朗普政府随即推出5G战略。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5G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内核的整体性发展策略;坚持以利益为核心、以美国为主导的实用性发展策略;坚持以霸权为目标,以霸凌为底色的零和性发展策略;坚持以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为根本,以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以塑造5G生态系统为关键,以打压遏制中国崛起为重点,属于典型的进攻型发展战略。特朗普政府以“国家频谱战略”为依托,积极推动5G商业化运作模式,加速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制定整体性的法规和政策,助推5G发展问题安全化,全力加速美国5G发展。
霸权的逻辑:特朗普政府东南亚政策析论
王 琛 陈奕平
摘要:东南亚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特朗普上台后将东南亚纳入“印太战略”之中,其东南亚政策主要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特朗普力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以达到上述目标。透过对美国近期发布一系列政策报告的分析,结合相关研究和现实情况,可以发现,影响特朗普制定东南亚政策最为关键的因素为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东南亚的认知,但从根本上看是美国的霸权行为逻辑。然而,特朗普的东南亚政策也有明显的缺陷,新冠疫情与美国大选带来了新的变数,美国的东南亚政策有待进一步观察。
-推荐阅读-
新刊速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新刊速递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新刊速递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新刊速递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在线学术论坛
了解更多学术资讯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在线学术论坛 (微信公众号ID:zxxslt)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