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递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06期


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



宪法宣誓制度的政治学阐释
——以宪法宣誓的构成要素为分析框架


[摘  要] 在公共生活理性化、 文明化的时代, 现代国家治理应体现一种 “公共理由之治”, 任何国家制度的建立都应向公众阐释其公共理由, 宪法宣誓制度也不例外。阐释不能脱离文本或类文本(如各种制度), 对宪法宣誓制度政治意义的公共阐释不能脱离其构成要素。从宪法宣誓主体的角度来看, 国家公职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是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 三者有机统一在干部人事领域的重要表征和实现机制。从宪法宣誓仪式中的国家象征的角度来看, 宪法宣誓有助于公职人员建立宪法信仰, 强化国家认同。从宪法宣誓仪式中的承诺 (誓词) 的角度来看, 宪法宣誓有助于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政治忠诚观, 增强使命感。从整体意义上作为国家制度的宪法宣誓的视角来看, 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进我国政治制度化进程, 增强公职人员的责任感, 提升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开化水平。只有加强违誓责任追究, 确保各方严肃对待宪法宣誓, 宪法宣誓制度的政治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关键词] 宪法宣誓制度; 宪法; 政治仪式; 国家制度

[作者简介] 周光辉,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戴廷明,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阶层与分层: 中国社会成员构成研究中的两种分析逻辑


[摘 要] 社会成员构成是制约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社会基本面之一。在当代中国, 社会成员构成主要表现为阶级阶层结构。正确分析这一重要的社会基本面, 是准确认识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关键。对于社会成员结构的研究, 除传统的阶级分析以外, 国内学界还明显分出阶层分析和分层分析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向。总体上看, 阶层分析, 主要以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为基础, 本质上是一个对阶级进行细化和补充的分析方法; 分层分析, 主要是以韦伯的阶级理论为依据, 表现为对社会群体进行高低排列的方法。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在于两种范式的理论逻辑差异; 这种差别的具体表现是对社会阶层格局建构和对社会流动含义解读等方面的不同。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在一般的理论分析中, 阶层分析与分层分析往往被学人们有意无意地混淆在一起。对日益复杂的中国社会成员结构进行分析, 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取向作为研究共识, 因此, 深入、 系统地分析一下阶层分析和分层分析的逻辑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社会成员构成; 阶层; 分层; 阶级; 社会流动

[作者简介] 朱光磊,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王通,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阻断返贫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 70 多年的艰难探索,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道路。中国的减贫速度和减贫规模, 古今中外, 前所未有, 但脱贫基础的脆弱性和返贫诱因的多维性, 使得脱贫户、 边缘户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 阻断返贫成为我国贫困治理中亟须攻克的难题。构建阻断返贫的长效机制, 重在动态识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动态评估城乡返贫和多维贫困; 贵在健全市场化的就业扶贫机制, 倡导市场化的商业保险帮扶机制, 探索市场化的村落聚居机制; 难在使阻断返贫工作与国家短、 中、 长期发展战略联动, 与乡村振兴战略联动, 与各种区域发展战略联动。这些长效机制可以有效阻断返贫,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确保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脱贫。

[关键词] 阻断返贫; 脱贫攻坚; 动态识别机制; 市场化助推机制; 战略联动机制

[作者简介] 蒋和胜,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小瑜,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田永,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授。


论中国特色物流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  要]有力支撑的中国特色物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 物流与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效。基于此, 通过 2015—2018 年中国物流与经济社会的年度数据, 运用 SVAR 模型、 脉冲响应等方法进行物流贡献度与政策影响度的经验事实分析, 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与疫情冲击力的显性问题进行研判, 建立中国特色物流发展的 “一朵云、 二条链、 三联动” 创新模式。中国特色物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机制与路径是: 实施战略定位的主动转变, 增强高端平台的聚集效应; 建立综合决策机制, 加快体制创新, 增强共享平台引领效应的 “大格局” 机制建设; 产业共兴—设施共联—利益共享, 加速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生态共治—市场共建—区域共融, 优化升级经济结构的 “新秩序” 路径选择。[关键词] 中国特色物流发展; 物流创新模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 王 静, 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工学博士。



司法理论与实践

立法意图解释的逻辑结构及其正当化
—— 基于语义学理论的论辩与反思


[摘 要] 立法意图可以区分为施事意图、 语义意图和取效意图。就意图解释而言, 施事意图回答了立法意图存在与否的问题, 是意图解释的逻辑起点。对语义意图的阐释, 是意图解释的切入点和常见形态。取效意图能以扩张、 限缩或类推的方式, 促成法律的发展。立法意图在施事意图层面得以证立, 在语义意图层面得以发现、 建构并在取效意图层面得以拓展。裁判者唯有辨明立法意图的结构和功能, 兼顾解释依据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才能够获得正当的意图解释结论。

[关键词] 立法意图; 施事意图; 语义意图; 取效意图; 意图解释

[作者简介] 陈林林,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法学博士; 严 崴,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纪要如何影响审判
——以人民法院纪要的性质为切入点


[摘 要] 作为法院公文之一, 纪要能够指导审判活动, 但需要细致区分不同形式的纪要。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名义印发的纪要, 对审判活动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司法解释, 但纪要与司法解释两者并非替代关系, 而是补充关系。纪要可以称为审判指导性文件, 但不宜称为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纪要虽然属于规范性文件, 但并没有像司法解释那样被法律所认可, 其权威部分来自于法官的多数共识,其约束力更低, 近似于法学通说的特性。而改进纪要的制定与适用, 则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不同职权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纪要; 司法解释; 审判指导性文件; 职权配置

[作者简介] 侯 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学博士。


人民法院的运动式治理偏好
——基于人民法院解决 “执行难” 行动的分析


[摘 要] 人民法院在解决 “执行难” 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的相关利益群体, 也形成了三种合法性类型: 管制合法性、 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在多重合法性压力下, 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相关合法性受众所作的回应措施之间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受政法场域权力结构的制约, 人民法院形成了对资源分配的权威部门所带来的合法性压力的偏向性。在治理资源欠缺以及对组织长期发展的战略考量双重因素的影响下, 人民法院既 “被动接受” 也 “主动迎合” 了运动式治理。人民法院采用运动式治理是组织自身战略、 社会互动网络、 组织场域结构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政法逻辑与司法专业智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合法性; 执行难; 人民法院

[作者简介] 侯学宾,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法学博士; 陈越瓯,吉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理解环境司法的三重逻辑


[摘 要] 环境司法的产生、 发展和运作, 根植于政治、 法治和体制三重逻辑的共同塑造。政治方面, 党的领导是建构环境司法的核心力量, “条块” 治理结构决定着环境司法的生成路径, 而 “政法体制” 则塑造了环境司法的回应机能。法治方面, 环境司法的形成和发展立足于规则体系的不断完善, 其运作遵循司法的基本规律, 践行保护环境公益的理念, 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体制则是环境司法运作的基本环境, “央地” 关系决定了其治理角色, “压力型体制” 提供了其运行动力, 微观的科层内部结构则规范了其具体运作。从以上三个方面观察, 有助于对环境司法的产生、 发展和运行形成整体性理解。

[关键词] 环境司法; 党政体制; “条块关系”; 政法体制; 政治逻辑; 法治逻辑; 体制逻辑

[作者简介] 王启梁,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学博士; 张 丽, 云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
全民自觉防疫机制的构建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仅需要国家采取强有力的具体措施, 也需要个体自觉防疫意识的配合, 而全民自觉防疫意识的养成则有赖于 “全民自觉防疫机制” 的建构。运用健康社会学的健康三维模式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分析, 以及对流行性传染病传播机制理论、患病行为模式理论和健康信念模式理论的理解, 构建 “个人防疫信念模型”, 可以将其进一步构建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全民自觉防疫机制的核心。全民自觉防疫机制是指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 通过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 社会心理学变量、 结构变量在内的修正因素, 影响来自内部 (个体) 和外部 (国家与社会) 防疫行动的提示, 进而以这种提示的刺激 “触发” 个体形成自觉防疫行动。全民自觉防疫机制的构建对于促进全民养成自觉防疫意识, 从而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的顺利实施, 有效避免因民众防疫意识一时疏忽而引发的疫情反弹,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健康三维模式; 个人防疫信念模型; 常态化防控; 全民自觉防疫机制

[作者简介]董才生,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 哲学博士; 杨苏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 超,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风险社会的新向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理论透视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当下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带来巨大风险, 引起了学术界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及其特质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事实上, 基于经典风险社会理论对风险及其特征的透析, 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与工业社会背景下的技术性风险大不相同。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当前风险社会的注解, 虽仍显露出与以往社会风险的共性, 即人为性、 制度化、 结构化, 但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向度, 即风险爆发的非技术选择性、 风险延宕的社会体制性、 风险外延的跨区域性。面对这种风险新向度, 各国应该齐心协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树立风险常态化意识; 同时注意防范次生风险, 推进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健康社会的建设; 充分应用中国的制度优势推进综合性社会治理与个体风险预防与化解; 关注风险动态性变化,加强社会治理的动态性, 为防范当下风险社会的新向度风险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风险社会; 非技术性; 社会体制性; 跨区域性

[作者简介] 刘成斌,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法学博士; 黄 宁,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构建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编者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当前一项重大的任务, 就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其中, 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 表达和传播方式, 是构成学科体系之网的纽结。值此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 成立 40 周年之际, 本刊特地组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的当代构建专题” 论文三篇, 以资庆贺与纪念。董学文 《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一文, 强调构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话语体系构建的指导意义, 遵循科学构建原则, 强化问题意识, 克服 “西化” 倾向, 坚持话语主体性, 勇于创新和突破; 金永兵、 王佳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辩证特征与进路》 一文, 聚焦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面对的核心难题即如何处理与“他者” 的关系, 在理论内在构建逻辑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中的三个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开辟全球化视野下的新进路; 梁玉水、 李志宏 《 “中华性” 话语型与中国文艺理论建构》 一文, 则认为应将 “坚守本根” “与时俱进” 的中华文化及其精神, 以 “中华性” 为凝练, 以 “话语型” 及其表达为标识, 建设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文论中的中国” “学术中的中国”。

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摘 要] 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是构建文学理论学术体系的材料与载体, 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是共存共生的。多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取得一定成绩, 但确也明显存在着 “中不中” “西不西” “马不马”、 哪个方面也没有说清说透的 “夹生饭” 现象。产生这种现象, 主要是由 “唯洋是从” 的思维定势和 “以洋为尊” 的话语模式造成的。构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一定要有话语的主体性, 要有历史的视野与知识, 要有联系实际的问题意识, 要克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影响, 特别是重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话语体系构建的指导意义, 遵循科学的构建原则, 勇于突破, 勇于创新, 杜绝 “滥造”。这样, 我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才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新的境地。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话语体系; 当代构建; 马克思主义指导

[作者简介] 董学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
辩证特征与进路


[摘 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中包含着三个特征: 其一是在文化生产论的理论逻辑上, 依赖于对社会总体生产中 “他者” 形象的批判; 其二是新时期以来, 在吸收理论资源改变话语面貌的同时, 依然采用旧有的对立逻辑, 现实和理论之间辩证的联系被转化为了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学术对立; 其三是全球化趋势下,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批评在回应市场经济文化冲击的时候, 陷入一定程度上的 “失语” 的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 建构一种自我批判的文艺生产论; 改变用一种话语来取代另一种话语的绝对对立模式, 建构起理论结构的辩证逻辑, 将革命文论话语等各种话语的力量合理地转化为辩证的现实力量; 改变文艺的抽象形态, 恢复其对可能生活进行建构的能力来统摄市场经济文化要素, 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开辟全球化视野下的新进路。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 文艺生产; 学术化; 全球化; 自我批判

[作者简介] 金永兵,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文学博士 ; 王佳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中华性” 话语型与中国文艺理论建构


[摘 要]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是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时代命题和历史任务。在世界现代性整体背景下, 在中国现代性总体进程中理解中国文艺理论的古典之途与现代之路、 中学西学之体用、 民族性与世界性、 审美性与政治性等 “话语纠缠” 及其 “中华性” 话语型诉求, 探究其演进路径及历史与思想语境, 我们才能更加科学、 深入、 全面地理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紧迫性、 内在必然性, 进而在新文明理念及其形态下融汇中外、 贯通古今, 守正创新、 推陈出新,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中华性是我们的文化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着根本的历史视野、 思想指南和辩证方法。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文艺理论; 失语症; 中华性; 话语型

[作者简介] 梁玉水, 吉林大学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暨文学院副教授, 哲学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李志宏,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学博士。



财经前沿: 公司治理专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再讨论
——基于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 要]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区分会计性和市场性公司绩效指标, 以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两类公司绩效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 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性公司绩效呈现倒 U 型关系, 与市场性公司绩效呈现正向线性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成本之间呈现 U 型关系, 符合成本理论, 也是导致会计性公司绩效为倒 U 型的主要原因; 市场有效性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性公司绩效的关系, 当市场有效性增强时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性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变得不显著。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绩效; 成本理论; 市场有效性

[作者简介] 冯 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哲学博士; 张燕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指数的影响研究


[摘 要] 为了找到对内部控制指数有显著影响的公司治理指标, 从而达到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目的, 以 2018 年中国 A 股 2 839 家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 以内部控制指数为被解释变量, 以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以公司特征作为控制变量,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 股权结构方面, 内部控制指数与国有股比例和股权制衡度负相关, 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董事会方面, 内部控制指数与董事会持股比例、 董事薪酬正相关; 利益相关者方面, 内部控制指数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控制变量方面, 内部控制指数与是否东部公司、 是否中部公司、 公司规模、 是否四大审计正相关, 与上市时间长短、 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指数; 公司特征

[作者简介] 李 清,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 经济学博士; 闫世刚, 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西方哲学专题


评赫蕾的反运气平等主义


[摘 要] 运气平等主义试图提出一种更合理的理论, 以便为平等主义提供更坚实的基础。运气平等主义有两个核心观点, 一个是 “纳入责任”, 另外一个是 “抵消运气”。赫蕾对这两个核心观点提出了批评: 首先, 责任在有限的意义上能够告诉我们分配什么, 但是它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分配,从而它不能成为平等主义的基础; 其次, 抵消运气既不能为平等的分配模式提供任何独立的理由或证明, 也不能把更平等的分配规定为平等主义的要求, 这样它也无法为平等主义提供基础。如果运气平等主义不能为平等主义提供坚实的基础, 那么它就不是一种更合理的平等主义。

[关键词] 运气平等主义; 赫蕾; 纳入责任; 抵消运气; 认知平等主义

[作者简介] 姚大志,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哲学博士。


论美德统一性及其疑难


[摘 要] 一直以来, “美德统一性” 都是美德伦理学所热衷的问题。一般而言, 学术界对于 “所有美德是否是相互统一的” 存在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是 “强的解读”, 即认为行为者拥有任何一项美德的同时必然也拥有其他全部美德; 另一种是 “弱的解读”, 即认为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 拥有一项美德的同时才意味着必然拥有与之相关的其他美德。虽然 “弱的解读” 是对于 “强的解读”较好的修正, 它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 “美德统一性” 理论, 但是这种解读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即所谓的 “有限的美德统一性” 始终是一个难以被澄清的概念, 而且 “弱的解读” 也容易导致某种情境主义。对于这些困难所产生的根源, 我们可以借助康德关于 “纯粹理性” 的分析来说明:所谓的 “美德统一性” 实际上是一个由理性所产生的 “先验理念”, 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理性的误用。

[关键词] 美德统一性; 美德伦理学; 完全美德者; 情境主义; 纯粹理性

[作者简介] 董滨宇,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哲学博士。


财产权何以可能
——论洛克、 康德和黑格尔的财产获得思想


[摘 要] 近代政治哲学的转向使政治建构从神学的视域下解放出来, 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由此,财产权作为人格自由的表征在近现代政治哲学中便占有着愈发重要的位置, 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个问题, 即我们是如何获得对财产的占有的。在对财产权何以可能的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回答中, 洛克、康德和黑格尔的解释起着支配性作用, 而且他们的思路呈现为一个在逻辑上有递进关系的表现形式: 从洛克以劳动为中介的经验性占有过渡到康德以普遍意志所确立起来的理智的占有, 再过渡到黑格尔对自由的思辨性理解所表现出的直接性占有。这个颇具正、 反、 合的发展理路使财产权由近代的自然法或自然状态的经验性视域转移到德国哲学的先验视域中去了。这在更高奠基的角度上使近代的政治哲学建构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关键词] 财产权; 洛克; 康德; 黑格尔; 劳动; 自由

[作者简介] 丁 宁,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哲学博士。



中外史学


越南史学家语言规范思想及其实质
——以黎文休、 吴士连 《大越史记全书》 李朝、 陈朝史评为例


[摘 要] 古代越南史学家均由儒臣担任, 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史学及文学造诣。越南史学家在编纂史书时, 除了记载史事之外, 还常在某些史事之后, 以 “某某曰” “史臣某某曰” 对史事进行点评, 其中一些史评反映了当时越南史学家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语言规范思想, 而这一思想往往通过对 “正名” 如皇帝、 大臣称谓、 言语行为是否得体等的史评表现出来。《大越史记全书》 的编纂者黎文休、 吴士连等在李朝、 陈朝史事后的部分评论, 实质上反映了他们对儒家文化和礼制的认同与推崇, 揭示了儒家文化和价值观在古代越南思想和社会领域的真实地位及传播情况。

[关键词] 越南史学家; 《大越史记全书》; 史事点评; 儒家文化; 黎文休; 吴士连

[作者简介] 禹 平,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吉林大学图书馆馆长, 历史学博士 ;肖可意, 吉林外国语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斯多葛学派与墨家社会思想比较研究


[摘 要] 在轴心时代, 东西方思想家面对不同文明但相似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问题, 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学说。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与东方的墨家学派, 在历史年代上同属中国的战国时期,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也大致相同, 其社会思想有许多共通可比之处, 尤其在对于劳动的价值和态度、 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 世界主义与 “尚同” 理念、 社会与自然等方面,都进行了理论探讨, 提出了创新性的思想。但由于双方文化传统不同, 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在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论说上也有明显差别, 主要是斯多葛学派注重自然、 理性和个人的道德修养, 而墨家则注重对社会的参与和改造。这些不同的主张和学说, 为解决相似社会环境下的社会问题, 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应对思路。

[关键词] 斯多葛学派; 墨家学派; 轴心时代; 社会思想; 芝诺; 墨子

[作者简介] 孟天运,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历史学博士。


花木与女子生存需求研究
——以 《奁史· 花木门》 为主


[摘 要] 历史上, 女子主体的表达方式与男性以 “立言” 为目的的文字记录方式判然有别, 其文献形式和研究取样因此也有所不同。解读 《奁史· 花木门》 等女子文献, 我们会发掘出诸多新鲜的女子生活信息。花木与女子生存需要息息相关: 女子用花木可满足其最低层次的生理、 安全需求, 如美容与求子; 女子亦可用花木满足其较高层次的爱与归属的需求, 如缘情、 言志、 审美; 女子更可用花木满足其自我超越的精神需求, 如礼佛、 得道。这种文献记录历久弥贵, 使人们可以从历史的缝隙里看到女子的生命体验, 看到 “她” 的历史。

[关键词] 《奁史》; 花木; 女子生存需求

[作者简介] 郭海文,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文学博士; 方 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推荐阅读-

新刊速递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3期

新刊速递|《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4期

新刊速递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5期


在线学术论坛



了解更多学术资讯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在线学术论坛 (微信公众号ID:zxxslt)



点亮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