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咏新疆火焰山(诗、图)

杨福泉 2020-02-23


赤日炎炎似熔炉,

吐鲁番有火焰山。

满眼红沙无草木,

热风灼人流火天。

疑是太阳掉此处,

高天降火成奇观。

老者弹琴且作歌,

   琤淙清音润沙原。[1]

此地神祇应耐热,

挥汗如雨谈笑间。

人间冷热皆常态,

只愿心中有清泉。

——

           2006年8月23日初稿

           2016年5月19日修改


[1]当地维族老人弹奏着热瓦甫琴 


以下两图采自网络

西游记中师徒过火焰山的传说做成了雕塑

我去的那天火焰山下的气温是45度!

火焰山下,维族老人在弹奏着热瓦普琴

本地维族人家一瞥


新疆火焰山(摘自百度)

   新疆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长100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火焰山重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红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绕,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印支—早燕山运动时期,改造定型于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

   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第五十九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更给火焰山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书中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描写显系夸张,但高热这一基本特征与火焰山是完全符合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