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巴艺术节看华装盛服(《西行茶马古道》选载)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1997年深秋云南迪庆高原行,恰逢第二届康巴艺术节盛会,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领略康巴藏区那如三春雪山朝霞般灿烂,又如五月迪庆花海草甸般绚丽的藏族服饰的我,耳醉弦歌而目迷五色,真有些心旌摇曳,飘然迷离于高原色彩之感了。 

   众多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藏族服饰,如一片神秘的祥云,向人们一展奇丽丰厚的康巴藏文化之魅力。青藏高原多产玉石、琥珀、玛瑙、绿松石等为佩饰。清乾隆年间的余庆远在其著作《维西见闻录》中记载曰:“出入乘马,爱驰骋,鞯极丽,多饰以金银宝石。妇发辫下垂,缀珊瑚绿松石,杂以为饰。…………项挂色石数珠,富则三四串,自肩斜绕腋下。一妇妆饰,有值数百金者。”此次中甸(今香格里拉)康巴艺术节上,藏族的这一传统服饰特点尤其突出,各式各样的藏族男女服饰、头饰和体饰上缀饰着五彩缤纷的各种玉石如琥珀、玛瑙、绿松石、九眼石和象牙珠等,与镶金嵌银的手镯、耳环、项链和飘曳的藏袍、长裙相映生辉,烘托出一种浓厚的富丽典雅之气,据说其中有的服饰重达数十斤,价值近百万元。这一富丽堂皇的服饰特点特别突出地体现在西藏昌都、青海玉树和四川甘孜地区的藏族服饰上。 

  


  迪庆是藏区中卓然独立的另一方天地,当地藏族在历史上与汉、纳西、白等族的文化交流相当频繁,因此他们除了有厚重的本土文化之外,其他民族的文化积淀也很深,服饰上也反映出这种以藏装为主体但又吸收其他民族服饰习俗的特点。它并不以一种眩目的宝贵气为主要特征,而是将藏族传统服饰的典雅富丽与其他民族的清丽简朴等特色融为一体。有一种雍容大方、简约秀丽和清纯明快的审美意味。 

  形美而有神,才能体现出意味幽远的大气之美。藏传佛教是藏文化的核心,这一精神慧根不仅生长在他们的心灵,也深沉地凝聚在他们的服饰上。各种浓装盛服上大都少不了一个悬挂于心坎的银质护身佛盒,它给通体的珠光宝气增添了一种庄严凝重而幽远的“神气”,盒中的佛凝目沉思,与人朝夕相伴,悲欢与共。金银玉石缀饰与佛盒等宗教性的缀饰融合出一种凡俗与圣灵相融在人间的情调意趣。 

    


    康巴藏人以剽捍勇武、能歌善舞的民风著称于世,这次艺术节上所见的很多来自各地的康巴汉子和康巴女子,其形神情态多有一种如高原阳光般灿烂明媚的风采,又有如大山般凝重坚韧的气质,由此让我深切感到,民族文化之美既在于她的内在秉赋,也与诸如服饰等外在形式密不可分,在各种民族文化正发生急剧变迁的今天,留住各民族的服饰之美和其他诸多有形无形文化之精粹,应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一个意义深远的呼声。 

    康巴高原,美哉斯人!美哉斯服!


注:藏族的服饰也在变迁中,近年来用动物皮或仿动物皮制作的服饰正在减少。


      中甸(今香格里拉市)藏族男子和女子的服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