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彼得 :找到了我的“香格里拉”(《象形文里写春秋》选载)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顾彼得和他的纳西助手


俄国作家顾彼得(Peter.Goullart)也是个与丽江和纳西人有奇缘的外国人。20 世纪 40 年代的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丽江工作了 8 年,后来写了一本实录散文《被遗忘的王国》,1955年在英国伦敦出版。20世纪 80 年代,中国出版了这本书的中译本,很快成为畅销书。这本描写纳西人日常生活的散文与洛克大部头的纳西学研究论著,都成为了当世聚焦纳西人和丽江的不朽作品。

顾彼得于1901 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1917 年与母亲一起离开俄国,先到上海。他在中国学会了汉语,并且讲得很流利。

抗战期间顾彼得在丽江组织的“工业合作社”(工合)


20 世纪 30年代末,顾彼得在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夫人的机要秘书爱丽丝的帮助下,积极参加了以国际友 人埃德加·斯诺和路易·艾黎等领导的国际援华组织——中国工业合作社(工合)的活动。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是抗 战期间在中国大后方开展的一项生产性自救运动,通过这个运动,动员各地劳动群众起来展开各种自救生产活动,支援抗日战争。后来,他受路易·艾黎的派遣,到丽江开展支援抗战的工作,即至今在国际上仍有深远影响的“工业合作社”(“工合”)运动,留居丽江 8 年。顾彼得深深地迷恋上了丽江和玉龙山,并写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著《被遗忘的王国》, 生动翔实地描写了丽江的风土人情,可以称为最早的一本丽江风情录。他描写当时的丽江是非常生动的,比如他这样描写丽江古城四方街的集市 :

 

      洛克在1923年拍摄的丽江古城四方街 

 

 一大早,几股由农民形成的人流,从远处村子出发,沿着五条大道,十点钟后不久,开始向丽江集中。街道上挤满了驮着柴火的马匹,有的人背上背着木炭篮子,其他人背着蔬菜、鸡蛋和家禽。猪或者被捆起来,由两个男人 用杠子扛着,或者由女人牵引……稍过中午,集市达到了 热火朝天的程度,人和牲口乱作一团,开了锅似的……大约在下午三点钟,集市到达高潮,然后开始回落。

直到傍晚 8 点钟后,大街上又开始挤满了人,商店重 新开门,有些商店点着普通的油灯,红色的灯光忽隐忽现,有些商店则用汽灯或煤石灯照明,不时点明子火把,人群来回走动。嘴里吃着葵花籽和南瓜子。粗心大意的小伙子很快被这些魁梧而有男子气概的女子征服……银色的月亮 从高空向下微笑,松明子火把发出的芳香烟雾直升九霄,四方街上竖起了几个大帐蓬,逐渐把广场变成了营地,火炉架起来了,石头地上摆开了长凳和方桌,芬芳的气味开始从许多锅和盘中升起。

顾彼得的名著《被遗忘的王国》(Forgotten Kingdom


他还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写道,他周游列国, 而丽江古城是他所见过的唯一每天用溪水冲洗街市的城市。

顾彼得在丽江每天和三教九流的纳西人打交道,结交甚广。他在闲暇时,常常光顾古城卖纳西窨酒的地方喝上两杯,因此对纳西人的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在丽江和丽江周围的地区,曾普遍流传着一句民谚:“娶个丽江婆,终身不用愁;娶个丽江婆,赛过一头骡。”这反映了丽江纳西族妇女能干、勤劳和操持家庭事务的能力,从中也可以看出妇女在纳西族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事务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顾彼得对此也深有感受,他说:

由于纳西族妇女事务繁忙,常常要背负沉重的货物从家里到 商店,或从一个集市到另一个集市。纳西族妇女锻炼出强壮的体魄,高大结实,胸部丰满,手臂强壮。她们自信而果断、大胆。她们是家庭的智囊,是家庭繁荣昌盛的依赖。 与一个纳西女子结婚就相当于有了人生的保险,使人可以 闲适舒服地度过余生。

顾彼得常常去喝窨酒的丽江古城李大妈的小饭馆


他描写纳西妇女非常幽默,其中有一段这样写到纳西妇女的辛苦和勤劳 :

我总是同情阿托里妇女,她们背着沉 重的装满食品和酒的篮子,而她们的男人骑着马得意洋洋 地走了。有一天我问其中的一个妇女,那时她刚把一个沉重的篮子抬起来背到背上。‘太太,你们为什么不得不背所有这些沉重的东西,而你们的男人几乎总是骑着马空手回去呢?’她转过脸来对我说 :“晚上哪个女的会喜欢一个疲惫不堪的丈夫呢?”。    

在《被遗忘的王国》里,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独特的描写:

在这里,人们自由地、快乐地生活,他们追求的幸福是“有 大量的田地果园,牛马成群,房屋宽敞,妻子迷人,儿孙满堂,粮食酥油和其它食品堆满仓,酒坛满地,性欲强旺,身体健康,在鲜花遍野的草地上,与情投意合的伙伴们接二连三举行野餐和舞会。

一个纳西古城的纳西“盼吉美”(姑娘)


顾彼得对丽江纳西人生活的描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如街上的生意人会停下买卖欣赏一丛玫瑰花,或凝视一会清澈 的溪流水底。田里的农夫会暂停手头活计,远望雪山千变万化的容颜。集市上的人群屏住气观看一行高飞的大雁。匆忙 的白族木匠停下手中的锯和斧,直起身来谈论鸟儿的啼叫声。 鹤发童颜的老人健步顺山而下,像孩儿般有说有笑,手持钓竿钓鱼去了。当工人们突然想到湖边或到雪山上野餐时,工厂就干脆关门一两天。然而工作未受影响,而且干得更好。

丽江古城四方街街市一角


顾彼得非常喜欢道教音乐,他在《被遗忘的王国》中对丽江的洞经音乐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和评价,他认为,汉族地区的古乐由于时代的变迁丧失殆尽,使“当今汉族的 假声唱腔和不协调而肤浅的音乐,不再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某些奥秘的道观里保存了古典音乐的片断,在举行 道教仪式和舞蹈时,他们进行演奏。但是他们使用的乐器和乐谱远不如纳西人保存的那些一样纯真。”

 顾彼得对丽江洞经音乐的演奏场景描述得非常富有诗情画意,他这样写道 :

调子难以想象地甜美,声音像高山 流水般从玉片中落下去”,“大琴的弦音犹如钻石滴落”,“当主题宏伟壮观地展开时,那是一曲宇宙生活的颂歌,不为渺小的人类生活中不协调的悲号声和冲突所玷污”,“这音乐是经典的、永恒的。它是众神之乐,是一具安详、永久的和谐的国度的音乐。”顾彼得在书中还这样祈愿 :“让我们祝福丽江的音乐瑰宝得到保护,免遭破坏。

丽江藏传佛教玉峰寺在举行法会


他所表达的 就像是今日很多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忧患意识的中国人的心声,但他这个心声,早说了近半个世纪。

顾彼得对纳西族的文化与民俗观察很细,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他描述过东巴教的活动、巫师桑尼的活动、藏传佛教寺庙的仪式等,也多次讲到了当时纳西人的殉情 民俗,他讲到纳西女子殉情者多于男性,她们殉情的决心比男子坚定这一点,并举了一个他所知道的例子,一对年轻情人相约跳崖殉情,临危崖之下时,来搜寻的众人也赶到,他们想阻止他们自杀,那个小伙子在此时产生了犹豫情绪,于是,那姑娘便持刀先迫使自己的情人跳下悬崖,然后自己从容地用刀自刺而死。

顾彼得的纳西朋友一家人


顾彼得和洛克博士一样,在丽江生活久了,就对此地爱得如痴如醉,舍不得离开。他在这本书中这样表达自己 不得不离开丽江时的心情:

就这样,由于政治的变动,我结束了我在丽江将近 9年的生活。离开了这个中国西南部很少为人所知,几乎被人遗忘了的纳西古王国,我从在莫斯科和巴黎度过的少年时代起,亚洲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吸引着我。它那很少有人探索过的高山峻岭和各种奇异的人群,特别是神秘的西藏。我那在许多方面坎坷 的命运,却又赐福我在亚洲作漫长的旅行,即使至今,我仍然觉得我的旅行还没有结束。我很早就梦想找到并生活 在一个为大山使它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美丽的地方,也就是詹姆斯·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想象的地方,小说中的主人公偶然间发现了他的‘香格里拉’,而我凭着我的执着和不懈的追求寻觅,在丽江找到了我的“香格里拉”。

与李霖灿一起在丽江雄心勃勃地要创立“雪山画派”的李晨岚所画的玉龙雪山云杉坪

 

文中的引文出自: 

[俄]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中文版),李茂春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Goullart, P.:Forgotten Kingdom, , London,1955

杨福泉:《象形文里写春秋:纳西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