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忆台湾一次文化盛会——台湾学界隆重纪念“麽些先生”李霖灿(文、图)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李霖灿先生81岁时题赠我的照片,背面有题为“题秋深哲思图”一诗:“秋色深如许,老态正可掬。玉龙雪山白,金沙江水绿。”

 这次文化活动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国立历史博物馆”这几个字是蒋介石所书


  1999年病故的原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教授是中国学者中进行云南民族文化特别是纳西学研究的开拓者,他与一批20世纪30-40年代抗战期间留在云南的学者致力于云南民族文化的调研,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他因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以及大理国“张胜温画卷” 等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此外,他一生写了70多篇描述云南山水人情的散文,集结成多种散文集出版,至今脍炙人口,其中有2本散文集在云南再版,深受读者喜爱。他在台湾被列为“台湾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青年东巴和秀东在历史博物馆门口留影


 2004年12月24日至1月23日,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隆重举办了“李霖灿教授学术纪念展”,纪念与纳西人和云南民族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这位“麽些先生”(“麽些”一词是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史书对纳西族的通称,李霖灿因研究纳西文化而得此雅号)。我与纳西青年东巴和秀东应邀到台湾参与了这一盛大的纪念活动。


 开幕式在24日上午举行,历史博物馆代理馆长黄永川先生主持开幕式。台湾的很多文化界名流参加了开幕式,其中有不少是霖灿先生的同事、朋友、学生等。在开幕式上,发言者对李霖灿先生深情的回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谈到李霖灿先生对云南文化特别是纳西人和纳西文化的深厚感情,谈到他笃厚踏实的人品和认真严谨的学术品格。 

会场一瞥

 我在开幕式上也讲了话,简略介绍了霖灿先生1984年从台湾万里迢迢寄自己的白发给在德国游学的我,最后我与友人将霖灿先生的白发埋于玉龙雪山的事以及后来丽江县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在1994年授予霖灿先生“丽江荣誉市民”的盛事,以及他的论著在国内受到欢迎的情况。
 

 和秀东在开幕式上举行了主旨在追怀为民族立下丰功伟绩之人的“祭胜利者”仪式,给展览开幕式增添了浓浓的纳西文化气氛。
 

和秀东在开幕式上举行了“祭胜利者”仪式


 李霖灿先生曾这样总结他的一生:“前半生玉龙看雪,后半生故宫观画”,这次纪念展即根据他的这一人生自我总结而设计,展览分为4个板块,第一块展板的题目是“玉龙观雪”,主要介绍李霖灿教授1938年至1983年期间所进行的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其中重点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在丽江等地进行的纳西文化田野调研。展品中有不少李霖灿教授珍贵的手稿,包括不少李霖灿先生描绘滇西北山川和风土人情的素描手稿。反映此时期李霖灿先生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论著有《麽些象形文字字典》、《麽些标音文字字典》以及21篇论文,以及《玉龙大雪山----霖灿西南游记》等5种散文集。
 

历史博物馆的黄永川馆长主持开幕式


 第二块展板的题目是“故宫品画”。主要介绍1941年至1984年李霖灿教授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所从事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此时期霖灿先生的主要论著有《中国美术史稿》、《中国画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名画研究》、《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中国名画欣赏》以及72篇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论文。
 

李霖灿教授的二公子李在中致辞


 第三块展板的题目是“国际文化交流”,通过大量图片介绍了1956年至1984年霖灿先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其内容包括1956年李霖灿先生应邀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为该馆收藏的纳西东巴经典进行编目、撰写内容提要等工作。以及1961年在美国举办故宫国宝展览的盛况。还有霖灿先生在故宫工作期间十多次到美、日、印、澳、德、法等国进行学术访问的情况。
 

我在活动期间进行学术报告


 第四块展板的题目是“艺术教育”,主要介绍霖灿先生1965年至1992年在台湾大学和其他各个院校致力于进行中国美术史教学的情况,评价他是台湾在中国艺术史研究工作的开拓者。
 

 当天下午,举行了“李霖灿教授学术座谈会”,第一场的讲题是“中国美术史地耕耘者李霖灿先生”,由台湾震旦艺术博物馆馆长、李霖灿教授旧识张临生教授主讲;第二场的讲题是“记李霖灿先生与中央博物院,由故宫博物院退休研究员、李霖灿先生旧识索予明主讲;我主讲第三场“评李霖灿的东巴文化研究”;霖灿先生的同事、台湾著名画家李奇茂教授主讲第五场“艺术生活,生活艺术”;中国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的次子董敏先生主讲第六场“李霖灿先生与中国山林文学”。
 

在李奇茂(台湾著名画家)教授家做客:左起:李在中、我、和秀东、李奇茂

 上面这些霖灿先生的师友学生在讲题中谈到不少霖灿先生对纳西人和丽江的深情厚谊,如霖灿先生的好友、著名画家李奇茂教授回忆说,有一次,包括著名画家刘海粟等一帮艺苑老友在一起聚会,后来要各自在一张宣纸上签名,霖灿先生用纳西象形文字签上了自己的名,大家好奇地问其原故,他说“我就是麽些人,这是我家乡的美丽文字呀,我喜欢用它签名!”
 

学术活动期间,和秀东应邀在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次旨在祈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东巴教“祭署”仪式


 据李在中回忆,李霖灿先生常常在工作之余,自得其乐地吟诵一些东巴调和纳西民歌调子,沉醉不已,陶然其中。
 

 12月25日,我在历史博物馆作了专题报告“李霖灿先生和纳西人”。12月26日下午,和秀东在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主题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署古”仪式(祭大自然之神),众多的观众深深地被纳西东巴文化中这个古老仪式所表现出的“人与自然是兄弟”这深邃而简朴的哲理和智慧所吸引。

那天我们都穿上了各民族的服装:左起:我、黄馆长、和秀东、李在中、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董作宾先生的儿子董敏先生)


 当天,博物馆还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儿童学习纳西图画象形文字冬令营”活动,家长和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有30多个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首先由我根据该博物馆收藏的李霖灿先生临摹和翻译的彩色东巴经《苦凄苦寒》(买卖寿岁的故事),将其投影在屏幕上,向家长和学生讲解纳西象形文字的基本特点和这个故事的梗概,然后一个年轻的老师将她从网络上下载的当代日本学者和艺术家所复制的一些纳西象形文的基本字和词汇及中文、日文、英文译文发给学生,叫学生利用这个类似“小词典”的文字表格,自己造出一个句子,用毛笔写在老师发给的一块画布上。

与专门来学习东巴图画象形文字的台湾小朋友合影


写好字后,涂上不会褪色的颜料。这个教学方法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效,因为不是刻板地叫学生临摹象形文字,而是自己用它来造句。这一下子调动了这些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他们认真地构思句子,不懂的就来问我,然后认真地写下来。这些句子都充满了童稚的谐趣和单纯的童心,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我喜欢爬到山上去看星星”;“我喜欢到海边去玩”;:“我喜欢和我的朋友在太阳底下玩”;“我喜欢制作一个木轮车”。有个男孩跑来问我,老师,“打”字怎么写?原来他要写的句子是“那个女生(指妻子)老喜欢买贵重的金子,(那个)男生(指她丈夫)就打了她。”看了使人忍俊不禁。 

台湾的小学生 周末来参加在历史博物馆举行的学习东巴文活动


 历史博物馆还在该馆刊物《历史文物》上出了一期以纪念李霖灿先生的文章为主的专号(第14卷第12期,刊物中登载了我写的长文《李霖灿与纳西(麽些)人》和李在中先生写的《山、涛、心、影:意在千秋白云间》,该期刊物以李霖灿先生手书的纳西族东巴经《普赤阿鲁别传》为封面,图文并茂。
 

访问故宫博物院,与林柏亭副院长合影


 此外,历史博物馆还将此次展出的照片、李霖灿的各种手稿、画稿和学者们写的有关霖灿先生的论文一齐汇集成书精印出版。
 

 台湾学界这次纪念李霖灿先生的活动,对于促进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在台湾的影响,无疑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004年在台湾举办“李霖灿教授学术回顾展”期间,我、东巴和秀东和李霖灿先生的二公子李在中(右1)、台湾著名画家李奇茂(左1)等合影:

 

原载《云南日报》2005年1月19日,题为:《台湾隆重纪念研究云南文化的先驱——李霖灿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