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后记、封面、目录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此书是一本与当下的乡村振兴主题密切相关的书,由宏观讨论的上篇和有17个村镇分析的案例构成。上编结合国内外的情况,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的发展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下编用17个村镇的案例做了具体的研究分析。此书对当下的乡镇发展研究尚有参考价值。


 这本书是在我主持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云南省云南名村名镇与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该项目结项后被专家鉴定为“优秀”,选入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的《云南社科成果集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选介》一书中。

 

此书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充实。全书分为“第一编”和“第二编”,我对整个书稿做了总体的设计,完成了第一编总论全部文稿的撰写以及第二编中5个个案调研报告(其中一个和石高峰合作),其余项目组成员所负责完成的个案调研专题报告,在第二编目录中已一一将作者名字列出。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名村——宝山石头城近观    [杨福泉/摄,2000年]


如果说这本书稿有什么创新点和新见的话,我觉得可以略述如下:

 

该书上编从村镇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对中国云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的发展做了结合实际的探讨,在民族现实问题研究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此外,此书对云南的村镇文化保护发展与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看法意见,不仅有考虑得比较长远的多种建议,有的是可操作的具体意见;其中的有些观点已经形成一些文章在《云南社会科学》,《中国文物报》、《中国民族报》、《社会主义论坛》、《云南日报》等报刊登载,有的观点被《新华文摘》摘载,有的观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因此,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产生了一些的影响。

 

丽江玉龙县九河乡村寨和田野(2017年,志锦摄)


此书提出了如下观点,有助于对云南省的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和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进行深度思考:

 

云南省委提出了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新目标。自从1996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以来,我省充分利用丰富而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眼光和魄力,制定了各种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把云南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工作做得红红火火,推出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化创意,创造了一个个个性卓然的文化精品,聚焦云南民族文化的活动在国内外频频举行,不仅为云南争了光,以云南民族文化唱主角的很多国际性文化活动也为我国争了光。可以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此时提出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新目标,正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云南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楚雄州禄丰县黑井镇石板路上走过赶马人(杨福泉 摄,2007年)


而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其根基和主要的平台是云南承载着各民族多元文化的众多村镇。我们只有首先把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植根于这广袤的乡村社区,云南建成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项目论述云南名村名镇的保护和发展,是指包括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的保护和发展。 由于年久日深遭受自然的损坏和人为的破坏,也由于传承人的自然衰亡规律和现代文化变迁中人们观念的变化,使很多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处于一种濒危的状态,因此首先要进行大力的保护,使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和延续下去,这样也才能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当代发展和创新。名村名镇所具有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比一般村镇更集中、更典型,因此,更应把对它的保护置于重要地位。名村名镇的保护任务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双重保护,在云南的村镇里,比较文化变迁剧烈的我国内地村镇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丰富多彩。

 

丽江石鼓镇乡村田野


作为各民族文化的载体,村落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养育和传承至关重要,没有这些文化的载体,就谈不上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谈不上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创新和发展。如无村寨文化载体,也不可能形成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与活生生的民众日常生活场景融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比如,假如没有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这样×的白族银器铜器手工业文化名村,仅仅只有村子旁边那个热热闹闹的销售银器铜器超市,那是不可能形成一种吸引人的白族手工业文化氛围和土壤的,新华村这样的村落是维系白族银器铜器手工艺文化灵魂和生命的土壤。

 

可以断言,如果大力推动村落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将会对云南以文化为灵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一种“活水长流”的功能作用。据我所知,无论在学术文化界、还是在大众旅游市场上,想到云南的乡村领略一下活着的民族乡土文化的人是很多的,我们应该致力于营造更多这样的文化名村名镇,保持云南乡土文化土壤的持续丰饶。

 

因此,保护好村落的文化土壤,才有可能不断地产生民间文化精英,民族文化才会后继有人。只有保护好村落的民族文化,并将其传承好,我们的文化创新才能有取之不竭的素材、资源和养料。本书因此也用17个文化资源富集、各有特点的村镇的案例,来说明村镇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书所阐述的一些观点以及个案调研,希望对云南以外的地区也有所裨益,可以有所借鉴和参考。

 

                                         杨福泉

 

                                         2009年6月6日于昆明

 

此书2010年4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38万字,图160张

 

                       目   录

第一编:总论…………………………………………………………杨福泉 1.

   导言……………………………………………………………………… 1

一.云南村镇文化调研和保护实践的回顾………………………………… 1

(一)“民族文化生态村”的调研和实践项目……………………………1

(二)“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中的文化生态保护村调研………1

(三) 云南试点”探寻乡村文化特色发展之路…………………………23

二、民众的“文化自觉”是保护好云南名村名镇的首要前提…………25

三.民俗的保护是名村名镇保护的根基………………………………… 27

四.走多元化的保护与发展道路………………………………………… 30

五.文化传人的培养是名村名镇文化保护的关键………………………… 34

六.在乡村学校里进行乡土知识教育对名村名镇保护的重要意义……… 36

七.云南古村镇文化保护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4

八. 国外视野:意大利乡村生态博物馆对我省名村名镇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启示

 

第二编:个案调研

一.西双版纳曼飞龙村的村寨文化调研……………………………郑晓云54

二.孟连县娜允傣族古镇保护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张海珍65

三.白族千年古村云龙县诺邓传统文化保护与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的研究

                                        ………………………杨国才74

四. 鹤庆县新华村民族手工艺传承发展研究……………周智生、李灿松92

五. 丽江束河(龙泉)传统文化和生态保护村调查………………杨福泉103

六.腾冲县和顺镇及其文化名牌打造……………………………… 黄光成120

七.维西县塔城村藏族男子箭友会及其活动……………………… 和建华136

八.宁蒗县永宁乡扎实村摩梭母系文化和生态保护村……石高峰 杨福泉148

九.解读玉龙县宝山石头城…………………………………………杨福泉153

十.以古民居为亮点的建水县团山村…………………………………郑海158

十一.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旅游业促进禄丰县黑井的当代发展……郑海 163

十二.丽江名村:玉湖的跟踪调研和启示……………………………杨福泉174

十三、玉龙县塔城乡署明东巴文化传承保护村调研………… ……李静生等

十四、宁蒗县永宁乡八珠村摩梭母系文化保护村调研………王文光李晓斌等

十五、宁蒗县跑马坪乡沙里坪彝族文化保护村调研……………………王清华

十六、丽江三个个民间手工艺名村调研…………………………………杜娟

十七、三访“茶马古道”名镇沙溪………………………………………杨福泉

后记 

 

《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更新日期:2010-07-0915:18 | 

  作者:杨福泉 等

  出版者: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4月
 

  此书在杨福泉主持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云南省云南名村名镇与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写成,全书分为两编。第一编的内容为“总论”,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关于村镇的定义,结合我国目前正在做的“古村落保护”和“名村名镇”评选等,对“村镇文化”作了比较细致地论述。第二编是“个案研究”,汇聚了对云南各州市17个文化资源丰富、各有突出特色的“名村名镇”的调研案例,并通过这些调查实例,来说明各民族的村镇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编辑:剧艳光

 

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民族新闻网>>民族书籍 http://minzu.people.com.cn/GB/168777/12101671.html 

相关阅读

《西行茶马古道》选载:前言:古道序曲(文、图)

探访木增的遁世之所(《忠臣雅士:木增》选载)

生死绎影·殉情──“殉情之都”寻踪录

《纳西民族志田野调查实录》前 言(封面、照片)

台湾版《寻找祖先的灵魂——重返纳西古王国》(田野纪实)

圣山,灵山与情山—一个纳西学人对玉龙雪山的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