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甫草堂感怀(诗、图、曲)

杨福泉 杨福泉 2020-02-23

漫忆往日杜甫草堂之游,以旧作一首,缅怀诗圣。



图采自网络


     千秋有诗圣,结庐在锦官。(1)
只眼看世态,寸心忧黎元。
弱肩担道义,瘦骨映肝胆。
诗章动华夏,精魂励志篇。
我今到茅屋,怀古念先贤。
浮华尘世梦,清秋看诗坛。
寂寥清吟曲,落寞心语篇。
诗圣何处去,落叶满旧苑!

 

           2002年深秋于成都


 (1)锦官城,成都别称。三国蜀汉在成都置锦官,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而得名。


 


   杜甫草堂简介: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中国文学殿堂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中看天山(诗、图)

咏唐古拉山雪原(诗、图)

敦煌月牙泉畔抒怀(敦煌行之一)(古风

感怀莫高窟——敦煌行之二(古风)

观天水麦积山石窟感怀(诗、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