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冬至不下雨,来年要返春”是什么意思,明年会有倒春寒吗?
今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的日子,按照惯例,冬至的到来也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开始,接下来的小寒、大寒期间都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所以每年一过冬至,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还会迎来明显的降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冬至一直是一个大日子,按照农民的说法,冬至这一天的天气也会影响到接下来很长一算时间的天气。
农村流传着很多关于冬至这一节气的俗语,其中有一种说法叫做“冬至不下雨,来年要返春;冬至一场霜,过冬如筛糠”,大家知道这句俗语该怎么解释吗?
农村有很多会看天的老人,他们通过冬至当天的雨雪状况,就可以预测到过年期间的天气,冬至不下雨,来年要返春的意思是,如果冬至这一天没有下雨的迹象,那么这一年过年期间的气温八成会比较高,过完年也就早早地就入春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返春也有倒春寒的意思,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入春之后的气温虽然会逐渐升高,但是如果入春太早,冷空气可能只是暂时退让,随时都有反扑的可能。所以如果冬至这一天没有下雨的话,农民最好提防来年出现倒春寒。
至于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冬至一场霜,过冬如筛糠”的意思是,如果在冬至这天下来一场霜,可以据此预料到接下来的整个冬天的气温都会偏低,在低温严寒的天气中,人们会冻得像筛糠一样不停打颤。过去农村的条件比较落后,农民要把吃的大米和米糠区分开来,不得不使用到过滤的筛子,还要在双手和身体的配合下才能完成,所以过冬如筛糠的说法意味着人们的身体已经被冻得不停发抖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冷冬。
按照这个说法,大多数农民朋友都是期盼着冬至这一天能下雨或者下雪的,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冬至降雨雪预示着冬天的气温低,雨水多,地里的农作物不仅能够安全越冬,到了第二年庄稼也会有足够的雨水来返青,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冬至下雨都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而今年冬至当天河南是晴天,已经让不少农民开始发愁了。
虽说农民总结出来的俗语农谚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农业生产,但是它们仍然有一定的地域限制,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这些俗语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区。你觉得“冬至不下雨,来年要返春;冬至一场霜,过冬如筛糠”的说法有没有道理?明年会有倒春寒吗?欢迎留言和我们讨论。
小编猜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