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双春年,农村俗话说,“鼠年难逢双立春”,有什么影响?
细心一点的朋友会发现,2020年的农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一个是农历正月十一,另一个是农历腊月二十二日。在农村里,给这样的年份叫做“双春年”,若是一年中就一个立春的叫做“有春年”,如果一年内没有立春的叫做“无春年”。虽然这都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但这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年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里面。
说起“双春年”首先要了解“春”的意义,立春是一年农事之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古代里从皇宫到地方都要进行“劝耕”的仪式,现在依然有不少地方还有“鞭春牛”的习俗。对于农民来说这一天的天气如何,也关系到一年农耕的发展。
农村里面经常以立春当天的天气好坏来预测当年的年景,“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等等。如果立春那天天气好,则认为一年的农事比较兴旺。而这天天气阴暗,那么一年不能五谷丰登。可见农村里对于立春的重视。
在农村里不少老人都认为一年没有立春的农历是“盲年”,连春都没有,庄稼自然长不好。双春对于农村来说是难得的好年景,“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油”,这一年长出来的庄稼都更金贵。不仅如此,人们还把立春和生育联系起来,“无春年”、让人觉得不吉利,不适合结婚。而“双春年”,会让人觉得尤其幸运。尤其今年是鼠年,“双春”的年份非常稀罕,俗话说“十九年头七年寡,鼠年难逢双春年”,可以预见结婚会扎堆出现。
其实“双春”和“无春”都是阳历和阴历直接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阴历是按照月亮的盈亏变化来制定的,而现在的阳历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的规律制定。两者周期不一样,同样是一年阴历相比阳历相差了11天。时间长了阴历就会出现偏差,解决的办法就是施行“闰月”,一些年种就会有13个月。
在古代并没有“双春年”的说法,古代以立春作为新的一年开始。而现在则是大年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开端。而阴历中的二十四节气,都是更替换一轮后,进入下一年的更换,但是因为有闰月的存在,促使下一年的立春节气出现在一年的头尾上,这才出现了“双春年”的现象。完全是阳历和阴历之间“阴差阳错”造成的。
按照阳历和阴历的算法,每19年中就会有7年是“双春年”,有5年是“有春年”,另外7年则是“无春年”。这些都是人为的节气和物候的调整,和正常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人们赋予了意义。
小编猜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