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天才少年,留给一批天才少年的教训

左阳 西北望看台 2021-08-01


2002年韩日世界杯,罗纳尔多半决赛前膝盖伤病复发。这立马成为全世界媒体的头版头条:外星人的世界杯之旅还能继续吗?关键时刻,罗纳尔多想到一个既能换个心情、又能转移外界注意力的方法——剃了个奇丑无比的阿福头。

 

罗纳尔多的小心思很成功,全世界的媒体都中了“障眼法”,大家忘了膝盖伤病的事儿,转而关注大罗的奇葩发型。2014年,同样饱受伤病困扰的董方卓动了一样的心思。



“那会有点着急上火,然后没办法发泄自己的情感。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染头发,也是伤病总不好想染个头发换换运气。”

 

罗纳尔多的“阿福头”至今还是美谈;而董方卓的杀马特今天仍是个笑话。

 

一模一样的方式,收到的却是天差地别的评价。职业足球的世界里,成功了什么都可以包装成原因,失败者什么都不值一提。对此,董方卓早已经看开了:


“这个没办法,谁都喜欢听这个最顶端的东西,谁也不想听你在比较低谷时候的一些故事,因为没有人在意,只有在你成功了以后,人才会在意说你经历过什么。”

 

似乎没有人记得,董方卓曾经也是曼联的一员,弗格森、C罗、鲁尼,曾天天跟他在一块场地上训练。



最近几年,逐渐成熟的董方卓解禁了对媒体的“封杀”,对称不上成功的留洋生涯,董方卓反复强调了一点:


“那个时候确实缺少一个能够帮我去解决很多问题的团队,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吃穿住行,全都是问题】


2004年1月份,年仅19岁的董方卓,以创下中国球员身价记录的350万英镑转会曼联。这场让全国球迷欢欣鼓舞的追梦之旅,对小小年纪的董方卓来说,其实是一次难以招架的自我流放。

 

第一时间,曼联把董方卓租借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积累经验。一个不满20岁的小孩突然去到陌生的城市,每走一步路都是巨大的挑战。“在比利时的时候觉得很苦,压力很大。我已经努力在做好,却没有人理解我。”

 

19岁还是长身体的年纪。别说可口的家乡菜,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董方卓想吃个热乎的披萨都是奢望。“刚去比利时的时候稍微困难,刚去一个月,天天住酒店,没人陪,吃饭也比较有问题,天天叫披萨还都是冷的……”



很多时候,一个来自中国的毛头小子,经常被趾高气昂的欧洲人无视。“训练有的时候就车子走了,也没人管我,我就自己走回家,就挺凄惨的,走一个小时,就自己走回去,哈哈 。”

 

中国足球的希望之星,刚到比利时过的日子,和流浪汉区别不大。“反正总有办法解决,吃不了热的还吃不了冷的,没车坐你总能走回去,这路都认识,都不是什么太大问题,反正年轻,扛造。”

 

刚到比利时,董方卓既是哑巴,也是聋子。


比利时安特卫普是弗兰芒语区,刚开始跟教练、队友交流,一方急得脸红的比划,另一方猜得眉头紧皱。多数时候,沟通只能以尴尬、失败草草收尾。


 

曼联、安特卫普都没给董方卓配翻译,“其实那个时候就更多的是找朋友帮我来做翻译,甚至有的时候可能因为我那个朋友如果没空,可能还会找其他不懂球的人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这种能够帮助我的人,那个时候就完全属于靠自己意志力在那边拼了,所以刚一开始去的时候其实挺难的。”

 

缺少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董方卓跟队友、教练缺乏基本的沟通,融入比利时的社会、文化更是天方夜谭。下意识的,董方卓像一只到了新环境的刺猬,把头缩进保护壳里,满身的刺立了起来。除了训练、吃饭,董方卓没有任何的社交生活,天天一个人宅在家里。

 

一生中本该最为调皮的年纪,董方卓活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无比压抑、郁闷。


 

常年间无法畅快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董方卓直接丧失了这种欲望和本能。与外界彻底隔绝,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一种常态。于是乎,他就任由媒体把他写成各种妖魔鬼怪,也无动于衷、无可奈何。

 

2005年荷兰世青赛,中国队小组赛三战全胜。当时董方卓在安特卫普状态正佳,本想着在世青赛大干一番,大赛在即,董方卓却“脚伤了,脚有点骨裂”,淘汰赛对阵德国,打了封闭的董方卓大部分时间坐在替补席,看着郜林作为首发满场飞奔。

 

最终,中国队2-3惜败德国。“我觉得我们这个队其实是有能力打到四强的。”晋级梦碎,克劳琛赛后第一时间安慰董方卓,谁知董方卓一把推开了老头。从那个时候起,媒体一写到董方卓,总有几笔和“耍大牌、狂妄自大”有关。


 

“就是有情绪,不知道是谁,反正我就一甩。然后可能说了一个东西,就被人家就抓住,就一直说了”,不过,董方卓承认,自己浑身劲儿没处使,当时确实有些失控。

 

后来广大媒体对董方卓变本加厉,是因为他实在太“不近人”。董方卓回到曼联后,弗格森底下有C罗、鲁尼……世界级的大牌实在太多,当时国内媒体想方设法的抢新闻,谁要是能撬开董方卓的嘴巴,就可以拿着C罗、鲁尼的独家“邀功请赏”。

 

曼联作为世界上商业化最成功的俱乐部,一直很重视对外的俱乐部形象打造。球员对媒体“大嘴巴”,弗格森的重磅罚单说到就到。“那个时候我就是当成圣旨,不管走到哪我都遵循圣旨,我就坚决不透露一个曼联的消息,然后就得罪了很多人。”

 

每一个试图接近董方卓的记者,都吃了闭门羹。“(人家)就觉得你这个人不近人情,多少透露点什么东西,你管他真的假的,我也有东西写,就没想到我这么不懂事,无意当中得罪了很多人,我还不是属于那种善于去高调的那种得罪人,我都是无知状态下得罪的。”

 

沉默寡言的董方卓,就这样被媒体残忍的推到了对立面。


记者们凭着直观感受写董方卓“性格内向、不懂英语”——这后来被定性为董留洋失败的原因。事实上,网上找得到视频,董方卓英语口语不错。“那会我英文其实是挺好的,不敢说很好,但是正常沟通什么都没有问题。”

 

在错误引导下,球迷们看到的、议论的、谩骂的那个董方卓,压得真实的董方卓无法喘息。


 

在董方卓退役那年的10月底,外媒《Bleacher Report》刊发了一篇长文,讨论“天才董方卓是如何被毁掉的”?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足球界处处可见极具潜力的球员却未能获得成功的例子。倒在压力之下是他们普遍的命运,无论这种压力来自同行、球员自己或者是难以满足的球迷。但对于董而言,最强烈的压力来自于他肩上扛着的世界另一端这个为足球痴迷的国度那沉重的负担。”

 

《Bleacher Report》那篇文章最后是这样结尾的:


“我们联系不上董方卓本人,而且也根本无法得知他目前人在哪里。”

 

【足球场内,也没有专业的团队出谋划策】


配一个保姆、一个翻译、一个新闻官,董方卓场外的压力和烦恼至少可以过滤掉90%以上。这笔钱对于董方卓而言不算什么,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球员,没有人知道自己还可以有这样的配置。


事实上,日本去欧洲留洋的中村俊辅、朴智星,专业团队对他们来说是标配。

 

“我觉得我们可能很多东西因为没有见过,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就没有去做这些东西,没有做这种规划,所以我觉得是一个经验,我们可以把看到的学到的东西传递给下一代,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先驱者,我们去为他们探路。”

 

对身体素质过人的董方卓来说,留洋生涯最终以失败告终,是因为最关键的几次受伤、最要紧的几场比赛——全因为缺乏专业建议,一步又一步的踩在了深渊里。

 

效力安特卫普的三年,董方卓总共为球队攻入35粒联赛进球。2005-06赛季,董方卓以18粒联赛进球,当选比利时乙级联赛最佳射手。自然而然,他被曼联召回——离开大连时那个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来了。


 

可当英超冠军说来就来,董方卓彻底傻了眼。

 

2007年5月10日,2006-07赛季英超第34轮,曼联作客斯坦福桥挑战切尔西。按照传统,切尔西将列队欢迎英超冠军入场。“我在想我还能受到他们的欢迎,我觉得不太可能,我觉得老老实实在下面看看球,然后下半场我上去好好发挥一下就挺好的。”

 

赛前,弗格森延续着“吹风机”模式——准备热身!董方卓轻松的扫了一眼战术板:“我当时都傻了,我说我们队还有别的Dong吗?我怎么不记得?后来我就发现老头在那儿看着我,原来是说我。”

 

“真的是确实心理上没有准备好,可能很多人会说,作为球员你就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我说那真的是放屁,就这种比赛这种场合,不是说你想准备好你就能准备好,他需要有一个过渡提高期,尤其我这种的属于是在提高的阶段。”


那个赛季,曼联如日中天,关键场次,出场的都是世界巨星。

 

董方卓默默想过首发,但怎么也不可能是对切尔西这场。

 

比赛开始,董方卓“看着特里有点懵”。刚一开场,断了中场回传球的董方卓,居然突破特里成功,当时有一个直接吊门的机会。“但是吊门不是我的特长,因为那个时候其实更有特长的这块还是突破射门,所以那个时候就想说稳定点……”

 

马克莱莱高速回追,皮球被断了。


“断了以后心态就崩了,从来没有过,说我这种带球突破会被别人追上,从来没经历过,训练当中也没经历过。”


 

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董方卓感觉自己状态欠佳,会通过起脚射门提高自己的兴奋度。“所以当时我就一直在催眠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射。”于是,董方卓在自己情绪的漩涡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那场比赛,他几乎忘了前场队友的存在。

 

“因为知道这种比赛机会很少,像曼联这种球队他不会给你太多机会的,可能一两次机会就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了。”中国球迷“董方卓球商低”的刻板印象,主要就是诞生于那一场比赛;而对曼联俱乐部来说,一个中国球员在俱乐部的未来,几乎已经划上句号。


 

之后,董方卓一直在替补席等待机会。第二个机会也很突然,曼联欧冠客场挑战罗马。


“当时上场的时候也是老爷子跟我说,多传球跟队友多打配合,然后当时就记着说第一场比赛因为过多的打门确实丧失了很多好的机会,然后那场就想着说得到球就跟队友去做配合,反倒又限制了自己个人的发挥。

 

两场比赛,对董方卓来说就是两个赤裸裸的噩梦。更加可怕的是,董方卓赛后一周都没法从噩梦中醒来——每一次触球、每一个画面,都化成了深深的懊悔和自责。

 

“那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到还是比较年轻,还不够的自信,确实那个时候因为比赛少,缺乏这种自信”,现在回头看,董方卓说:“其实如果那个时候有团队做一些心理的引导,做一些技战术的演练,或者说做一些场景的回放其实会更好。”


 

董方卓职业生涯最悲哀的是,第一次重大伤病,因为缺乏专业团队的建议,直接给整个职业生涯注入了悲剧色彩。

 

2008年2月份,董方卓代表曼联预备队出战对布莱克本的比赛。最近几场比赛,他在预备队接连有进球助攻。“当时是一次反击,我已经形成单刀了,回追的后卫差我一个身位。”董方卓信心满满,关键时刻,对方后卫飞身放铲,一脚踢到了董方卓左腿髌骨上。

 

董方卓第一反应是爬起来继续进攻,可他的膝盖再也无法发力。“那场比赛结束后,我还是自己开了一个小时的车回家。不开车也没办法,没人管你啊。梯队的比赛场特别远,大家都是自己开车来去。”

 

第二天一拍片子:左膝半月板受损、后十字交叉韧带撕裂。医生的建议是,立即手术。“手术后半年内你不能踢球了”,当时董方卓耳朵轰隆隆响起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那时候所有项目的体育人,都以参加奥运会为首要目标。


 

当时,没有任何的专业团队给董方卓做备选方案、后果分析,“我只是简单和母亲商量后就决定保守治疗。”后来,董方卓这样谈论过昔日队友C罗,“受伤以后的这种选择和恢复应该说是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在帮助他。此外,他也是对自己的伤病情况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这个方面上来说,是很值得所有中国球员去借鉴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小组赛对新西兰的比赛中,董方卓攻入一球——这也是中国队在奥运会上至今的唯一入球。其实那时他的膝伤还没有痊愈,“只能是比半蹲再深一点,没办法完全蹲下去。”

 

那粒进球把董方卓的名字写进中国足球的历史,却也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我也想做一些努力,回到以前好的状态。我心里很清楚,随着伤病的增加,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以前了。不说回到巅峰,达到80%也可以啊。”


 

一次缺乏专业指导的抉择,让董方卓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上,转向了错误的那条路。当时膝盖没有手术,也是曼联没与董方卓续约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来董方卓去波兰、去葡超、去亚美尼亚,与命运抗争的步伐,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蹒跚。

 

“曼联国王”的称号终究沦为了调侃,那个渐行渐远的天才少年,彻彻底底的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如果那时有更好的前辈模板,如果那时在场内场外都有专业的团队,天才少年时期的董方卓不一定踢得出来,但绝对不至于如此“不堪”——这是一个天才少年,留给一批天才少年的教训。


董方卓在上一期喜马拉雅《对雷说》节目中,讲述了自己当年留洋时真正的故事,以及现在对待人生的态度。


“对自己而言,每段经历都是难忘且值得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喜马拉雅收听他的心声。


网易新闻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