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九重阳,祝所愿所爱长长久久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二九相重,亦称“重九”



“九九”谐音“久久”

重阳因此有了长长久久之意

自古以来

登高就是重阳的传统习俗

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这些事情要知道


古人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九九”与“久久”同音,取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月初九这天成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到了唐代被正式定名为重阳节,沿袭至今。

饮菊花酒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这个时节,菊花正盛,人们赏菊、戴菊、饮菊、食菊,可以说“无菊不重阳”。



食花糕

因“糕”与“高”同音,古人认为吃重阳花糕能“百事俱高”。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饵就是古代的花糕。



登高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立于山巅,把酒临风,心中定然别有一番滋味。



插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辟邪求吉,或佩戴于臂,或插于发髻,或制成香囊香袋随身携带。




重阳节传承至今

又增添了敬老的内涵

尊老敬老,陪伴尽孝

不只是这一天的主题

更是我们平时应自觉做到的事情


我们最美好的心愿是

我已长大,您尚未老

我有力报答,您仍然健康

但时间不等人

在重阳节

请记得问候家中长辈

家人们期待的

可能只是一声轻轻的呼唤


孝亲敬老 多多陪伴


今年的重阳节也是我国第九个法定“老年节”,可以说,如今的重阳节已成为一个围绕老年人而过的节日,尊老敬老爱老是其核心要义。

根据去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70%。预计2025年这一人数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这么多的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之于个人,不如就从我们生命中最亲近、最重要的老年人——父母——开始吧。

我们都曾见过父母之爱的模样,它是孟郊诗中的“慈母线”,是朱自清文里的“背影”,是无数作家笔下一次次的“牵衣送”和“倚阁望”。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而今,父母老去,我们又可以做点什么?



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可以“尽量不让他们因为你的脸色变得小心翼翼”,可以“接纳他们的衰老、疾病、孩子气,因为接纳他们,就是接纳未来的自己”。

我们还可以“小孝孝于家,大孝忠于国”,还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还可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如果说孝亲是“德之本”,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那么敬老,就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人伦常情、道德标的。

我们在重阳这天,追溯孝亲敬老这一崇尚千年的传统,感悟凝结在时光和生命里的重量。

然而,孝亲敬老又岂能依赖某个特定日子的提醒,它理应根植于骨血、铭刻于此心、践行于每日。



此刻,如果你在父母身边,记得给他们一个拥抱,对他们道一声感谢。

此刻,如果你在异乡奋斗,可以拿起手机,给他们发一条信息,打一通电话,说一说想念。金秋喜逢长久日,愿君如意长安康。


来源 |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微信编辑 | 校记者团 梁婕妍
文章终审 | 党晋云
欢迎投稿 | gdhsxyxcb@163.com
广州华商学院宣传工作办 出品

华商新闻回顾
名师护航,学在华商|潜心科研,用心育人
喜讯!我校教师谢爱丽在SCIE JCR-Q2期刊发表论文
相约2022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