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斯文》(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术集刊)第四辑面世(附稿约)|【学术动态】

京师文会 京师文会 2022-05-10



发刊词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取得丰硕成果。然而不同文体研究的发展状况却并不平衡。相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戏曲、小说的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至今仍不尽如人意。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在于:中国古代散文最难与世界文学产生对话——其内涵、功能、类型、写法、美感,都有极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却与西方 “散文(prose)”,甚至“文学(literature)”概念参差扞格,难以合榫。因此,中国散文概念长期处于古今分裂、中西隔阂的认识之中,且学术界始终无法对此进行有效的界定与确认。


一方面,概念的莫衷一是深刻影响着散文的研究,使得许多学术研究者往往并不在同一层面进行对话,研究成果缺乏学术积累的意义,而维系散文研究的一些重大命题则乏人问津或各说各话。另一方面,散文在其他文类的研究中虽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诗歌、小说、戏曲的研究总离不开散文的支援,但许多研究者往往把散文作为研究的资料而非研究的对象,这不但对散文研究是一种漠视,在更深的层次上也限制了其他文类的研究。


事实上,中国古代散文有着极为独特的意义,从上古延续到晚清,构成一座内涵丰富、数量庞大、亟待挖掘的学术宝库。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经世济民、思想创造、传递情感,到描写社会、塑造历史、表现社会习俗,散文承担着其他文类无以取代的作用。从文献分类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经、史、子、集四部文献都以散文文体作为其核心的撰述方式,这就形成了一个以经为源头,史、子分头并进,集部蔚为大观的散文世界。


由此可见,从汉语文章的实际出发,“中国古代散文”不能仅限于那些抒情写景的所谓“文学散文”,“而是要将政论、史论、传记、墓志以及各体论说杂文统统包罗在内,不仅如此,而且连那骈文辞赋也都包括在内”(郭预衡《中国散文史·序言》);而且不能仅限于集部之文,还应包容经部、史部、子部乃至释藏、道藏之文。这种广义的“散文”观念,超越了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散文”的内涵与外延的纷繁歧异的辨析,更为符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面貌。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突破,首先就要在概念上摆脱西方语境中的“散文(prose)”或“文学(literature)”的桎梏,重新回归中华文化传统,让散文真正地彰显“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本体特性,发扬“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化功能,重现元气淋漓的“斯文”世界。


毋庸置疑,散文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具有深厚而多维的精神内涵,丰富而普适的表达方式,以及精雅而绚烂的审美特征。今天,当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它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时候,只有开拓这样的“大散文”视野,才能有效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


在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科交叉平台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协同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创办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专刊——《斯文》。我们希望《斯文》能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联络有志之士,“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不断地奉献一批又一批丰富而厚实的述作,积极推进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阐发其中蕴藏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价值追求和审美精神,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继往圣之绝学,开文化之新面。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编委会


第四辑目录


特约专稿

新加坡名医黎伯概的古文创作(谭家健)

试论《周公之琴舞》中九絉的具体内涵及价值(李炳海)

 

文体研究

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的文章体式及其价值(贾学鸿)

六朝启体文的流变(李金松)

谢惠连《祭古冢文》的散文史内涵(汪习波)

《论学绳尺》与宋代时文“股”体概念——兼论古文与其关联(张祝平)

危素“闻履遭贬”考辨——兼论明清野史、杂史贰臣书写的叙事策略(郭媚媛)

“寿序非古”与寿序之为古文——明清寿序文体刍议(常方舟)

 

大视野

拟乐府的生成:从雅乐拟乐府到拟乐府(张哲俊)

论王僧虔与南朝文艺思潮(汪春泓)

 

域外散文研究

海外华人与晚清使者笔下的西贡图解——以《往安南日记》为中心(张春晓  王伟琴)

伊藤东涯的文章学——古义学派的古文理论及其中国溯源(张淘)

 

散文研究文献考述

台图藏稿本《宋四六话》考述(钟涛  胡琴)

一代能吏汪志伊及其与姚鼐交往述论(尚丽姝  吴怀东)

 

聂石樵先生学术纪念专刊

“知人”和“尚友”——再论聂石樵先生的文学史观(过常宝)

文体意识与文本中心——“聂石樵中国文学史系列”骈文研究的学术史意义(钟涛)

一部为教学而作的文学史 ——聂石樵先生《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读后(徐正英  李猛)

《屈原论稿》的屈原生平研究与创新(刘全志)

《玉溪生诗醇》中的古典诗歌研究方法(曲一迪)

 

散文研究评述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当下景观与新的期待——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年会综述(阮忠)

近三年来桐城派研究进展及评述(陶宗运)

略述2017年中的中国近代散文研究(李思清)

 

书评

个体学术研究与一代文体史著作——读《中国散文通史》(明代卷)(胡姗姗  方盛良)

创通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评《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查清华)


《斯文》稿约


一、本刊主要以中国古代散文为研究对象,因中国古代“文”之概念至广至大,故举凡与“文”相关之论题,除专研诗词、小说、戏曲者外,均可赐稿。


二、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审稿期为三个月,审稿期内论文请勿投他处。


三、本刊择文,唯质是取,不论作者出身,不限文章篇幅。来稿一经刊出,即赠样刊二册,并至薄酬(含著作权使用费)。


四、为便于作者投稿,本刊欢迎以电子文本投稿,本刊唯一指定投稿邮箱:siwen@bnu.edu.cn


五、稿件内容包括题目、署名、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5个以内)、正文、注释,项目、基金资助论文请在首页以注释形式标注,说明项目名称、编号。文末请赐示个人简明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供职机构、职称、学术职务、邮政编码、通讯地址、移动电话、电子邮箱等)。


六、请核实引文,规范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圈码(每页重新编号)的方式,具体格式如下(请注意缩进格式):

①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2011,第171页。

②〔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138页。


七、本刊每年出版两期,第一期截稿日期为4月31日,预计6月出版;第二期截稿日期为10月31日,预计12月出版。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斯文》编辑部,邮编:100875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往期精彩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创刊发布会在京召开

《斯文》(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术集刊)第一辑

《斯文》(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术集刊)第二辑

《斯文》(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术集刊)第三辑




本文章由京师文会出品,转载需同意

欢迎投稿,稿件请发至

jingshiwenhui@163.com

 长·按·关·注


▲向上滑动

WEN  

HUI

jingshiwenhui

顾问

郭英德


主编

李小龙 诸雨辰


图文编辑

黄淑芬  王   涵   

林丹丹  冯浩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

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科交叉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