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代会】卓尔不凡 臻至一流 广州国际校区创新发展谱新篇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明根本遵循。近年来,学校准确把握时代机遇、不断拓宽国际视野、扎实推进办学综合改革,全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办学新机制、育人新模式、合作新形态、管理新探索等生动实践在广州国际校区不断涌现。
开创四方共建 着力世界一流
2017年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在北京签署关于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开创中国部省市校四方共建校区之先河。广州国际校区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办学机制,与国(境)外多所著名高校合作,引进全球高端人才,以全要素创新链条支撑,建立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示范校区,建设世界级教学科研中心,为国家“一带一路”和广东“双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广州国际校区2019年开学典礼
章熙春书记在广州国际校区2019年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
作为学校继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广州国际校区地处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核心区,与大学城隔江相望,占地面积约17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一期校园历时369天完成建设,创下新时代的“广州速度”,2019年9月正式启用;二期校园建设正快速有序推进,计划2021年底校区全面建成。建成后学生人数将达12000人,教职工1200人。
聚焦科技前沿 发展新兴工科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高等教育积极迈进世界第一方阵的新趋势,广州国际校区以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打造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实践回应时代召唤。
秉承学校“以工见长”的办学特色及学科优势,广州国际校区重点布局引领世界前沿科技、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工科,围绕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领域,拟建设10个新工科学院和多个高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全部新工科学院”的校区。校区优先布局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先进材料三个前沿交叉学科群。
校区现已组建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以及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等高端研究院,建立起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2018年完成首届研究生招生,2019年完成首届本科生招生。计划到2030年,广州国际校区学科全面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校区建设成为“六大高地”。
凝聚创新要素 激活创新链条
广州国际校区率先实施“新工科F计划”,培养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兼备、复合知识与核心能力(思想力、学习力、行动力)兼备、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工科领军人才。从“双创”(创新、创造)到“三创”(创新、创造、创业)再到“CREATE+”华工模式,广州国际校区意在引领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一是组建国际学术委员会。4个学院均已成立或推动成立国际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引进、科研等进行评估和指导。其中,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届国际学术委员会由8名中、美、日、欧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院士组成,助推学院和研究院在软物质研究领域达到并保持世界一流研究水平。
二是汇聚国际一流师资。全面构建国际化教职工队伍分类管理体系,率先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预聘长聘终身教职制和全员聘任制,为有力推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提供试点经验。目前,校区已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新到岗师资93%具有海外学历留学或工作经历,82%从海外直接引进。
三是构建全球性学术共同体。推动学院主体运行,实行学院驱动、学校助推的新动力模式,充分赋权,每个学院与全球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科研教学深度合作,创建一种基于合作互利和共享进步的全球性学术共同体,为学校全面深化校院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提供经验。
四是打造一流课程体系。借鉴国际一流大学标准,课程设置融合吸收世界一流大学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设立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跨学科课程体系全面吸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相关经验,搭建“化学+数理+工科+生物+通识”核心课程群,形成厚基础、高素质、本研贯通的国际认证课程体系。
五是打造书院制育人新模式。成立峻德书院,2019年10月成功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全国仅10家),探索全员导师制和“书院+学院”通专培养模式,被教育部选为先进典型代表,初步打造了富有中国特色、体现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育人新格局。
抓引领,营造360度思政教育。聚焦主题主线,书记校长带头、马院教师全员进驻开讲“思政第一课”,打造“实体课堂、网络课堂、行走课堂、体验课堂”全方位“思政熔炉”,第一学期举办正能量品牌活动40期,超过40%的大一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全员纳入“青马工程”全过程培养。
高松校长为国际校区2019级新生讲授专题党课
齐参与,切实推进人才共育。校领导率先垂范,校院党员干部深入落实“一线规则”,通过餐叙、名师思政课等方式用心倾听学子心声,实行24小时值班制无断点保障学生安全。探索学生自我治理机制,让学生成为书院社区的“主人”。
强特色,倾力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台。选优配强本科生导师队伍,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第一学期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学者亲临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逾10场;构建“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建设温馨文体家园,构筑多维度学生成长关怀系统。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Gregg L. Semenza教授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六是健全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学院+高端研究院”搭建行业联盟,科技成果由体制内循环向“内外双循环”转变,4个学院2019年合计主持科研项目超90项,科研经费超2亿元,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陆续发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经过一系列敢为人先、卓有成效的创新举措,广州国际校区在地国际化办学探索成绩斐然。放眼未来,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机遇,学校将着力推进广州国际校区建设,沿着创新在地国际化办学新理念、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探索之路大步前行,进而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历程、助力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中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文:广州国际校区
微信编辑:鲍恩
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