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服务丨法官“坐镇”工作室,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编者按】全市法院深入开展“服务企业 服务群众 服务基层”活动,涌现了一批创新做法。今天编发桐乡法院事例,以飨读者。


今年4月,桐乡法院在嘉兴率先实现“法官工作室”镇(街道)全覆盖,一张有形的司法便民网在桐乡全域铺开,员额法官每周半天“坐镇”办公,为当地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目标明确,强化主体责任

“法官工作室”作为桐乡法院创新项目,以“推动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建设,促进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为工作目标,各业务庭室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定时轮值必到”的要求常态化开展工作。

成立首月,桐乡法院共选派22人次员额法官“坐镇”办公,接待群众日常法律咨询63人次,帮助镇(街道)协调处理纠纷13件,其中2件为涉众型纠纷,1件为涉重大项目纠纷,调解成功案件21件,司法确认案件13件,业务指导30人次,开展法治宣传42人次。同时,驻点员额法官主动下沉司法资源,组织下村走访,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口前移,强化联调联动

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调解优先”的原则,桐乡法院汇聚各方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区域和谐稳定,切实加强重大、系列案件的诉源治理,第一时间参与、协助镇(街道)处置重大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形成合力,妥善解决重大隐患。

崇福镇上有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因为涉及逾期交房和办理房产证,导致业主和开发商之间产生矛盾,引起一系列纠纷。按照以往,这样的房产纠纷可能因利益诉求复杂、诉讼周期长,形成群体性大事件。

4月20日下午,两位业主代表来到崇福镇法官工作室反映情况,在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后,驻点员额法官唐磊立刻联合镇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人民调解员,讨论解决方案,释法明理,最终使得双方在约定交房和办证时间、违反约定的违约金及法律后果上达成一致,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为了更好地保障业主的权利,给调解协议的履行加上法律“保险”,唐法官当场为他们办理了司法确认手续。而这背后,是崇福法庭干警热心服务,来回于司法所与法庭之间,只为当事人能少跑一次腿。


重心下沉,强化沟通衔接

院审管办及业务庭与各镇(街道)建立案件通报、协作机制,对重大情况、批量案件等信息及时通报,争取配合。庭室负责人主动联系对口镇(街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传递“诉源治理”理念,推动建立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促进形成“村(社区)、行业调解、镇(街道)综治组织、法庭”分流解纷机制。

2016年,濮院的金先生曾向毛先生借款数笔,后双方就借款金额和利息不能达成一致而产生借贷纠纷。期间,毛先生擅自将金先生名下房屋出租给李先生,并收取了一年的租金。因此,三个人产生了一系列的纠纷。听说濮院镇上最近设立了“法官工作室”,下午一上班,三个人就走进了工作室,都希望法官能给评评理,为自己做主。

大致了解情况后,驻点员额法官邹丹先从消除各方对立情绪入手,再总结三方争议焦点,在保证三方利益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经过调解,三方就退还租金、归还欠款分别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最后在邹法官的建议下,三个人又向法院申请对两份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

现场参与调解的人民调解员感慨地说道:“没想到这么复杂的三方利益纠纷,在法官工作室只用了2个多小时就化解了。”通过参与整个调解过程,他对法官归纳总结争议焦点的能力称赞不已,也对法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帮助人民调解员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充满希望。

      下一步,嘉兴法院将通过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开展诉调对接、指导人民调解、开展巡回审判、开展普法宣传等方式,主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有力助推“三治融合提升行动”和“四降三升”平安考核工作,传递“诉源治理”理念,推进形成优良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来源丨桐乡法院

编辑丨桃渊明

审核丨田舍郎

了解更多

三服务丨省高院常务副院长朱深远到嘉兴开展“三服务”活动

三服务丨丁秋美所在辖区法院开展“天平行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

嘉兴法院提升学习力,助推“三个建设年”和“服务提升年”等活动

你在看吗?在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